这段时间老周总是感觉睁不开眼,早晨还好,下午感觉特明显,到当地医院看病,说是炎症,打针输液,忙了一周,症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他感觉不妙,慕名来到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接诊的是肿瘤外科的张卫国博士,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拍摄了胸部CT 后,老周明白了自己得的是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需要手术治疗。他很快住院并进行了手术,手术中发现:肿块呈不规则形状,约10*9*8CM大小,侵犯右肺上叶,心包,左侧头臂静脉,两个胸腺上极深入颈根部,张博士决定进行肿块整块切除,胸腺完整切除,右肺上叶部分切除,部分心包切除,左侧头臂静脉部分切除并成型重建,完整清除纵隔脂肪组织。手术顺利完成,十天后老周痊愈出院了,睁不开眼的感觉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感觉眼前的天地一下子宽敞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张卫国
据张卫国博士介绍,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体内产生了自身抗体──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抗体 使得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传递功能障碍 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而出现肌无力 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等)后症状可迅速缓解。初起时多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或斜视,进而咀嚼肌、呼吸肌、四肢肌均可受累,发展成全身型,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四肢无力、易疲劳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特点是晨轻暮重,运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根源在胸腺,而胸腺位于前上纵隔,在胸骨和心脏大血管之间,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在此发育成熟。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发生病理改变,使致敏后T细胞通过某些机制,产生可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并使之失活,以至神经冲动到达时肌肉不能正常收缩,患者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肌无力症状。早在1899年德国学者首先发现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目前研究发现,15%-3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患有胸腺瘤,40%-65%有胸腺异常增生。因此,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靶标就是胸腺,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就是把胸腺或胸腺瘤以及纵隔中脂肪组织完整切除,此疗法适应于有胸腺增生或有胸腺瘤的患者,该疗法被认为是西医治疗重证肌无力的主要手段。 2、服用嗅吡斯的明、新斯的明等抗胆碱脂酶药物,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冲动传递障碍;免疫抑制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针对机体免疫功能亢进;以上药物治疗,均是治标不治本,虽然可以短暂地缓解病情,但长期用药会促进体内乙酰胆碱受体的破坏,从而使疾病更加顽固难愈,而且有的患者会因服用胆碱脂酶药物过量而出现胆碱能危象;有的患者可因服用激素而出现各种毒副作用,不能使本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治疗。3、血桨交换法。这种疗法运用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只用于严重的重证肌无力患者,而且该疗法费用昂贵,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比较短,一般能维持在7~15天左右,故也不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切除胸腺,术后再辅以药物治疗是一种国内外很推崇的根治方法,经过对术后大量病例长期随访发现这种方法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证实:单纯药物治疗十年内死亡率达40%,而胸腺切除后五年,重症肌无力缓解或治愈率达60~90%,并且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症状也可得到改善。
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肿瘤外科采用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包括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右胸部仅有叁个1cm大的小口)、胸骨下段小切口胸腺扩大切除术,均可以将前纵隔内所有胸腺及脂肪组织全部清除,手术安全、快捷、切除彻底。多数患者获得彻底缓解或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