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是邻近间隙的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膜,骨骼肌细胞的突触后膜也称终板膜(endplate membrane)。
(一)、神经调节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关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
结构基础——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右图为中枢位于脊髓的反射弧)。
2.兴奋的传导
以反射过程为例:
一定刺激→ 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传出神经→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静息时:膜外正电荷,膜内负电;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局部膜外负电荷,膜内正电荷,→形成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兴奋在细胞之间的传递
突触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结构 ①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③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特点:单方向的: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3.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①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其上有:第一运动区、皮层言语区(有S区和H区之分,受损将分别出现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大脑内侧面还有内脏活动区。
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比较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