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危像
肌无力症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
前言
肌无力症是现今自体免疫病中被了觧最清楚之疾病之一。血液中不正常之乙醯胆碱受体抗体与神经肌肉交界处乙醯胆碱受体相结合,以至神经兴奋刺激神经稍分泌之乙醯胆碱无法结合于受体上,出现肌无力现象。
肌无力症既是自体免疫疾病,治本之道乃在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抑制剂及胸腺切除术。唯口服免疫抑制剂疗效需数週至数月方能发挥,胸腺切除术也非短期可臻。因此当肌无力症病情急速恶化或对传统免疫疗法反应不佳时,必须以紧急免疫疗法来迅速调整病人之免疫机能而改善病症。
其中包括两大主流:血浆分离术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venous immunoglobulin,简称IVIG)。
血浆分离术旨在直接除去血中不正常之乙醯胆碱受体抗体:
IVIG则是将大量各种免疫球蛋白打入血中,调节免疫功能。此二种作用原理者似相反之免疫姓血浆疗法,
有下列四项共通特色:
(一)可以迅速改善肌无力病情,
(二)不致有传统免疫抑制剂相似之付作用,
(叁)疗法短暂,适合"救急"使用,
(四)治疗费用昂贵。
本文仅就IVIG之临床疗效、作用机转、安全性逐顶说明。
临床疗效IVIG应用于肌无力症治疗肇源於一九ハ四年法国Gajdos等人及德国Fateh一Moghadam等人。之后在每天0.4/kg连续五天之标準疗程下。
IVIG改善肌无力症病情之有效率在48%至100%之间。但尚无病人在IVIG疗程后可达完全缓觧。临床进步在少部分报告中在第一天注射后即有改善,但大部分在第四次注射后较明显,尤其在治疗后一週内可达到稳定之疗效。大部分单纯IVIG疗效维持在叁个月之内。疗效可超过一个月者约在43%至83%之间。少部分可长达二年者应与免疫抑制剂合併使用有关。
另Arsura等人在十一例IVIG治疗肌无力症病人中报告四例在注射平均3.1天出现暂时性肌力恶化,其中一例甚至引发呼吸衰竭。但此暂时性恶化现象平均只持续1.5天,本院七例中有叁例发生,於第五天改善,其它学者未有上述之上述之经验。
IVIG治疗对血中乙醯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大多没有直接影响,本院之经验也如此。至于血中IgG如预期中会出现叁倍的上升,在一天后最高值,数週后才回复至原先浓度。
治疗之免疫机转
IVIG之免疫机转相当复杂,百家齐呜,尚无定论
IVIG是由几百至几千正常人血清浓缩而耒,其中所含之抗遗传属性抗体(anti一idiotypic antibody)中可能含可以对抗乙醯胆碱受体抗体的抗遗传属性抗体,耒阻断乙醯胆碱受体抗体之活性而改善临床症候。除此之外,大量IgG注入体内会使乙醯胆碱受体抗体与乙醯胆碱受体之间结合觧离,IgG与B淋巴细胞相连结,可抑制乙醯胆碱受体抗体的制造。另外大量IgG也可直接干扰补体与乙醯胆碱受体抗体之结合。因此,经由上述复杂之免疫调节机转可改善肌无力症病情,而血中乙醯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却不受影响。 (表一)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用于肌无力症之可能免疫机转
遗传属性---
抗遗传属性交互作用(idiotypic anti-idiotypic interaction)
抗体制造之缓解调节作用(downregulation of antibody production)
抑制抗体结合(inhibiton of complement binding)
压抑细胞激素(suppression of cytokines)
抗原辨识竞争(competition of antigen recognition)
T细胞功能调节(modulation of T-cell function)
抑制超抗原(inhibition of superantigens)
FC受体亲合性改变(alteration of Fc receptor affinity)
抑制CD8+T细胞功能(inhibition fo CD8+T-cell function)
安全性 IVIG施行,一般自周边静脉注射即可,因此,IVIG在普及性及快速性治疗远优于血浆分离朮,不致延洖治疗契机。IVIG相关併发症发生率在1%至15%之间,大多在5%以下。其中大部分属轻微反应且是自限性的。因在短时间输入体中大量外耒血浆蛋白,较易合併类似感冒发烧肌肉痛的免疫反应。至于严重过敏性休克则相当少见,且常与本身有IgA缺乏症、反复。输注IVIG有关。
IVIG会升高血中稠粘度而少数报告会引起肾衰竭。因此一般打IVIG前应常规地监测肾功能。另外因短时间输注大量输液对原先心脏机能不佳病人有恶化心衰竭之虞。至于血液制品相关感染的问题,由于制备过程严密监控,因此迄今尚无C型肝炎感染之合併症发生。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併发症及使用限制并发症:
常见:发烧,头痛,皮疹,表皮静脉炎罕见:低血压,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肾衰竭。过敏反映,溶血,脑中风,心肌梗塞,体液过量,低血钠。使用限制: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肾衰竭,心衰竭。
总结
IVIG在肌无力症的急性恶化时,或长期免疫抑制药物疗效不佳时,皆有具体疗效,且併发症多属轻微且自限性,应是一有效且安全的治疗。但在急性呼吸危象时,IVIG疗效略慢于血浆分离术,IVIG应限于不适合血浆分离术之肌无力病人。
运动神经元病与重症肌无力的区别
肌肉的活动需要叁个环节:①运动神经元(神经细胞)发出运动指令;②运动指令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达到肌肉;③正常的肌肉接受运动指令而运动。叁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得病,虽然最终结果都表现为肌肉萎缩和无力,但第一环节出问题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运动神经元病,第二环节出问题而引起的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第叁环节出问题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也就是说,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肌肉接头正常,肌肉本身无病,肌肉萎缩和无力是神经病变引起的;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出现的问题,运动神经元(神经细胞)和肌肉本身无病,肌肉萎缩和无力是肌肉得不到运动指令而引起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则是肌肉细胞基因的毛病直接造成的肌肉本身的病变,运动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肌肉接头无病。
另外,运动神经元又分为在大脑的上运动神经元和在脑干及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控制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直接相连,发送运动信号给肌肉。如果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则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上级”的控制而“无意识地持续”发送运动信号给肌肉,使肌肉强直和痉挛。如果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则既不能发送自己的又不能传送上运动神经元的运动信号给肌肉,使肌肉无力和萎缩。
运动神经元病一般上、下运动神经元都病变,通常这些症状混合出现,既有肌肉强直和痉挛,又有肌肉无力和萎缩。而重症肌无力因为肌肉得不到运动信号,只有肌肉无力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因为肌肉本身病变,也只有肌肉无力和萎缩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头部背面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胸部腹部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血海穴 阴包穴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蠡沟穴 叁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 梁丘 膝阳关犊鼻 阳陵泉足叁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百会穴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下关穴 客主人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大椎陶道身柱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 督俞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叁焦俞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 曲池手叁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叁阳络 支沟 会宗偏历 外关 养老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叁间 合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