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文字心情 → 当病人变成医生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166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当病人变成医生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当病人变成医生

作者:谢向尧


自民国七十四年发病,算算已经过了十七年。但当时的症状、求医经过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我也从当年的国中生,变成现在的神经内科医师。去年底终於如愿通过专科医师考试,再朝自己的心愿迈进了一大步。这些年来国内医学的水準、病患的医疗品质都有显著的提昇,新光医院肌无力中心的成立更是一大创举。转眼间病友会即将成立满十週年,身为其中一份子,除了祝贺之外,也希望向各位略述自己的现况,及从病患到医生的心态转变。
行医这几年苦多於甘。大多的苦是来自於病患病情的不稳定。病患通常只会想说医生为什麼治不好我?为什麼查不出病因?甚至为此责难医生。他们却不知道医生常为了病患无法改善病情而苦恼不已。除了在病房奔波外,还必须开一大堆联合讨论会(有时实在累得不太想去参加)、或是读论文,只希望能集思广益,对病人有所帮助。我是较紧张的人,每当同事们看到我『脸色沉重、脸臭臭的』(这是他们的形容词,我倒不觉得如此),就知道我有病人状况不佳了。但是一旦帮病人改善了他的病痛,那种喜悦是难以言諭的。曾有位病人是渔夫,他出院后还特地带了两条鱼来送我。虽然我不会煮鱼,但颇为感动;还有位病患在唸五专,每次回诊都会回病房找我和护士叙叙旧,那种感觉更是窝心,彷彿一切辛苦都拋到脑后了。
我的个性较谨慎,无论是照顾病人或看会诊,常常需要花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儘管那可能是个较简单的病;又由於神经质,连睡觉作梦都常常梦到在医院的事,以致於醒过来后更累。同事总取笑我是『劳碌命』,不但上班很忙,连睡觉都在工作,难怪每天看起来都精神差。起初我常因为这种事觉得心情烦闷,甚至怀疑自己能力太差;但要我作快一些,又不符合我的个性。我只希望小心一些,尽力帮病人解决问题。后来我告诉自己,那麼辛苦是培养自己的耐性和累积日后的经验,我只要照著自己的原则去做就好,也就比较释怀了。
看了许多疑难杂症,深深觉得医学浩瀚,就算一辈子钻研也学不完。过去我很埋怨将我误诊的医生,总觉得他不但没帮我解决问题,还让我受到很大的委屈;而当初习医的动机之一,是想有朝一日学成,回去找他『踢馆』,但是现在我也不会那麼想了。个人知识有限,只能自我勉励充实,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也因为曾有这样不愉快的经验,让我时时提醒自己,要为患者设身处地去著想,尤其不能轻易认定他是装病。现在我已经比较能够谅解那位医生了。
特别是接触临床后,看多了无能为力的病患,难免情绪低落;遇到许多家属的不谅解和责难,更觉得沮丧。为什麼尽心尽力仍无法让患者及家属接受,只因为无法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然而这是这项神圣工作必须面对的的宿命,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就必须去承担可能遇上的挑战。
我很喜欢看棒球。日本职棒史上有几位选手曾经歷低潮或受伤后东山再起,他们的传奇故事令人敬佩,日本话称他们叫『不死鸟』,大约相近於中文讲『浴火凤凰』或是台语说『跌断手骨颠倒勇』。用这个来比喻自己的经歷或许有点夸张,但这个概念却一直深植我心中。另外有句谚语说『生过病的医生会是好医生』,我如此期许自己。生病非我所愿,也改变了我的一生,但未尝不是全无收穫。一位资深医师在共事两年后告诉我,假如我没有生病,不晓得日后成就会不会更大;但他坚信我不会有像现在对人生的乐观、对週遭人的关怀、及做事的执著。他提醒我要保持这些特质,不要因为外在环境改变、或是工作不如意而轻易捨弃了它们。这样才能在看多了病痛死亡之餘仍能抱持乐观与希望;在承受了无理的压力与苛责之后依然能够保有行医的热诚。过去从没想过这些事,在旁观者眼中看来,或许生病这件事对我的性格真的產生很大的影响吧。
现在医病关係紧张,家属常怀疑医生不够尽心尽力而颇有怨言,动不动要怪医生;医生却怕家属无理取闹而不敢太积极施治,寧可先求自保。这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假如医生对病人能多一分关怀与沟通,病人对医生能多一分体谅与信任,相信彼此的互动会更良好。另外我想告诉所有的病人,医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於病患病情能获得改善,同时能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这是我踏入医界后的深刻体认。许多患者长期失去音讯,到底是治疗成功不需要再看病了,抑或病情没进展而转院,甚至病情恶化而不在人世了,医生往往无从得知,但医生都寧愿希望是前者。倘若您的病情曾因医生的悉心治疗而改善,请您一定要让医生知道您现在过得很好,正在社会某个角落努力著,同时不吝於向他表达出您的感谢之意。就算一张卡片、一通电话、或是有空回医院串串门子都好。来自病患们的肯定与感谢,相信是医生们在行医过程辛苦之餘最大的安慰了。
生病以来幸运的遇到四位医生,他们的医术及风范对我影响深远。他们先后是:洪祖培医师(台大教授,已退休)、邱浩彰医师(现任新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高克培医师(现任台北荣总週边神经科主任)、许宏基医师(现任高雄荣总胸腔外科主任)。他们几位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希望与勇气。这几年来我定期写卡片问候他们,或是有机会到医院拜访他们,让他们瞭解我的近况。他们见证我从国中时期到进长庚受训,可以说是看著我长大的。得知通过专科医师考试隔天,我迫不及待亲口向他们几位报告这项喜讯。电话这头的我早已热泪盈眶,激动得讲不太出话来。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我对他们的感激,但我想他们会感受得到的。努力的扮演好我现在的角色,对社会有所贡献,相信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报答了。 91.4.5
(作者为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一科医师)


病龄:20年


现在病情控制:良好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5-06-28 17:26:49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