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临床应用概述
血竭是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消炎镇痛、止血敛疮、软坚散结等作用,被誉为“活血之圣药”进口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中渗出的树脂,我国云南、广西、海南产的血竭则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树脂。国产血竭与进口血竭化学成分不同,但都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2]。国产血竭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强心甙、蒽醌、鞣质及其它酚性化合物[1]。药理实验表明,进口血竭(手牌、皇冠牌血竭)和国产血竭(广西芒果牌、云南柬龙牌血竭)外用时均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对二甲苯引起的炎症部位PGE2的释放和醋酸引起的腹腔PGE2的释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四种血竭中以广西产芒果牌血竭的效果较好[2]。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血竭具有改善机体微循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它既能使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重新流通,起到活血化瘀作用;又能使处于低凝状态的血液在血管破口处凝固而使出血停止,起到收敛止血的作用,在中医治疗血证方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3]。
临床观察既能解毒防腐,又生肌敛疮,有效率100%。对于多发病外痔,李石[12]采用血竭内服和外敷结合治疗,依靠其药力和热力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变部位,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活血消肿、止痛止血、化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