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是目前治疗重症肌无力较常用且极为有效的生物免疫抑制剂,其作用由GCR介导。国外研究及我们的研究都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正常,而外周血白细胞的GCR含量增多。在GCR平衡解离常数正常的情况下,增加GC浓度,即应用GC治疗重症肌无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激素-受体复合物的生成,提高对靶细胞的治疗效应[4]。
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学异常表现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B细胞、CD4+细胞及其亚群数量正常,而CD8+细胞明显减少[5],且功能下降。不同T细胞亚群GCR含量不同,其中CD8+细胞上有较多的氟美松受体[6]。依据有关受体的低亲和力结合部位的研究,推测CD8+细胞的GCR可能有较多的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生理浓度的GC不能与之结合,而药理浓度的激素可与低亲和力结合位点作用,提高CD8+细胞的功能活性,加强对B细胞的抑制。同时,大剂量GC能抑制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化学趋向移动,使淋巴细胞,尤其是CD4+细胞转移到骨髓,降低CD4+/CD8+比值,从而抑制B细胞分泌抗体[7]。
本组4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用GC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中GCR水平高的患者,多对GC治疗敏感,GCR水平较低的患者则对治疗不敏感。国内已有报道,重症肌无力治疗前白细胞GCR位点数高者,GC近期疗效较好[8]。还有研究证实,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GCR水平与治疗效果有关,GCR 水平高者治疗效果好[9,10]。GC类药物广泛用于多种免疫疾病的治疗,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疗效各异, 估计与GCR水平有关。因此,在治疗前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CR含量,将有助于GC疗效的预后判断。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经GC治疗后GCR位点数减少。有研究表明,应用GC类药物治疗后细胞GCR位点数减少,减少幅度为20%~40%,减少幅度与药量及用药时间无关[4]。GC对GCR的亲和力无影响,说明调节作用确系结合位点数目的减少,而不是由亲和力的降低造成的。GCR受调节的程度有一定的极限性,一般最多只能减少至正常的20%~40%,不可能减少为零,提示GC对GCR的调节有可能是GCR本身介导的。GC对GCR的向下调节的理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免疫性疾病中,用GC类药物治疗开始是有效的,但一段时间后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这可能是因为在开始治疗时,外周血白细胞中含有较多的GCR位点,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GC对GCR的向下调节作用使细胞中GCR位点数减少,导致细胞对GC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出现GC抵抗。由于GCR减少幅度与药量及用药时间无关,所以临床应用GC类药物时,应注意用药达到最佳疗效的最低剂量、最短时间及最长疗程间隔时间,以将药物副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
转: 2006.6.15发表
这个医生给我开的药是前10天吃强的松每天10片,吃10天,然后减为8片,再吃10天,然后6片.......最后保持2片吃半年,他说应该会好的.这几天我全部都恢复正常了.具体别人应该怎么吃,我不大清楚,我只想把这些告诉给有这样病的朋友给大家参考,祝大家早点康复,前一段我整个人都没精神了,现在好了,做什么事都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