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id=FOUNDERSTYLE>.NoUser { }.Title { COLOR: #000000;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TEXT-ALIGN: left}.SubTitle {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IntroTitle {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SmallTitle {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Author {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Source {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Abstract {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STYLE>
“叮……”
凌晨2时许,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他匆忙赶到舰上,舰长激动地抓住他的手说:“老陈啊,我们为演习已经准备几个月了,可不能前功尽弃啊!无论如何请你帮忙修好,我们全舰官兵都拜托你啦!”
他,就是42岁特招入伍的“上校新兵”;6年取得8项科研成果的海军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航保修理厂高级工程师陈建勋。
“只要能干海军,我宁愿放弃一切”
陈建勋从事的舰艇平台罗经维修及科研项目,一般人都很陌生。
舰上将士视平台罗经为生命———如同人的神经中枢。它既能为舰艇提供准确的舰位、航向,又直接为舰载导弹、火炮和反潜三大武器系统提供水平信号,稍有故障,就会影响各个系统的准确发射。
1982年秋,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毕业的陈建勋,就与舰艇平台罗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后又成为某厂“顶梁柱”:参与并主持多种型号舰船罗经的研制;从技术员、高级工程师、技术科长直至厂长助理……
陈建勋的事业如日中天。
“像你这样优秀的人才,我们部队非常需要。”1998年底,时任海军某基地航保修理厂厂长的李建荣,发现了他。
“42岁还参军?这在海军没有先例!”
但面对海军舰船装备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海军部队急切呼唤从地方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
一份推荐报告呈送给基地装备部首长。时任部长杨丰大校果断表态:这样的人才我们要设法引进。
接着,特招报告报到了舰队、海军……将军们打破惯例最短时间内批复特招入伍。
陈建勋要当兵啦!厂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简直急红了眼。厂长含着泪说:“你们部队是求发展,我们工厂是求生存,放走一个陈建勋,就意味着工厂要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为留住陈建勋,他们开出了“破釜沉舟”的条件:要走可以,先收回价值不菲的福利房,再随迁其家属……
“只要能干海军,我宁愿放弃一切。”深思熟虑后的陈建勋激动地在协议上签了字。1999年9月,他成为海军的“上校新兵”,并得到超出寻常的待遇。
基地领导出面帮他联系女儿上学;装备部领导帮他爱人找工作单位;厂里专门腾出三室一厅的房子给他住;工厂给他挪出了技术科科长的职位……
出人意料,陈建勋却谢绝担任技术科长,坚决要求下修理车间,当了普通技术人员。
“要想在大海立足,必须先挥拳把自己打倒”
第一次出海,陈建勋却感受到了大海的无情。一连两天的呕吐、头晕,让陈建勋在床上躺了两天。装备有故障,只能看着别人去排除。诗意的航程成了痛苦的经历。
他发现要修好作战舰艇的平台罗经,不仅要有过硬的修理技能,还必须掌握大量相关的航海和武器装备知识。
陈建勋没日没夜地查资料、上舰艇、找师傅……三个月下来,他将自动舵、测深仪等相关知识搞得一清二楚,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某型平台罗经的技术改造;承担某型三相中频电源的研制,形成批量生产并全面装备部队;承担某型平台罗经新型微机系统的研制……
那年6月,一艘新型驱逐舰在出海训练时,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故障:当舰艇处于机动航行时,航向频频出现偏差;当处于匀速或静止状态时,故障全部消失。这既影响着航行,又影响着武备系统。
一靠码头,陈建勋就被急召上舰。该舰配置的是某新型平台罗经,因为保密,厂家只随舰赠送说明书,却无图纸。经两天研究,陈建勋断定问题出在东向球上,他建议进行更换。
因工艺精密度高,一个拳头大的球价值就高达20多万元,为慎重,厂长许六一将故障情况通报了生产厂家。
厂家也从未碰到过,负责研制的专家们立即召开专题诊断会,结果一致认定故障不在球上而在相关系统;并派负责搞总体设计的课题组组长挂帅,飞抵舰艇停泊点。
听完陈建勋的分析,这位组长表示反对,随舰在海上跑了三天,最后认定是加速度计的问题。更换后,故障果然没出现。但陈建勋力陈故障并未排除,建议舰长短时间内多次变速航行。果然,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故障再现。
专家们只好更换东向球,经长时间航行,故障再未出现。厂家将球拿回去解剖,确认是球的问题,并依据陈建勋的建议改进了设计工艺。
近年,某新型平台罗经装备新型舰艇。这种集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精确测量、电子技术、惯性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新系统,技术保障要求高,特别是受南海海区高温、高湿、高盐和多台风的影响,故障发生率高,检修时间长。提高检测维修效率,一度成为装备保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陈建勋主动提出研制该型平台罗经电子机柜测试系统设想,很快得到上级批准。
模拟和数字信号、信号测试和软件设计方案……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在陈建勋这里迎刃而解。历经两载刻苦攻关,该系统研制成功,使查找故障从原先的十几个小时降低到20分钟,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该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此,上级批准陈建勋所在厂为全海军该型号平台罗经检修定点厂,改写了该型平台罗经依靠外协维修的历史,每年节约经费近千万元。
“部队给予我的,你们永远给不起”
南海某海域,一场检验性演习进入倒计时。
陈建勋担负7艘导弹驱逐舰、护卫舰的技术保障任务。预演时,一艘导弹护卫舰火炮对岸攻击时全部落水,该舰被演习指挥部勒令暂时撤出。
演习马上进行,舰长心急如焚地把陈建勋接到舰上。经检测,发现是平台罗经陀螺球出了问题,造成方位严重偏差。他立即动手更换,连续36个小时跟随该舰出海进行精确调试,终于赶在演习前一天解决了问题,演习取得发发命中的好成绩。
在导弹拦截演练中,另一艘担负发射靶弹任务的舰艇,前两次导弹因为出现偏差而被岸指控制自毁,这个舰被迫从演习点撤回驻泊地。当晚两点多,舰长打电话向陈建勋求援,他匆忙赶到舰上。编队指挥员和上级主管训练的首长也围上前来……
陈建勋断定是垂直陀螺球随机漂移大,造成航向误差过大。他立即调试并试验,纠正了偏差。舰艇再次加入演习行列,两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某舰编队出访亚非三国,陈建勋又被首长点将随舰保障。航行途中,平台罗经多次出现故障,已经更换了两个陀螺球。到达南非后,当官兵结伴欣赏异国风光时,陈建勋却一头扎进罗经室里分析查找故障原因。三天后,当该舰起锚离开西蒙斯敦港时,舰领导跑过来告诉他某号平台罗经启动异常。前方就是死亡之海———好望角。就在前一天,一艘万吨巨轮刚在这里沉没。经检测是东向球启动有问题,陈建勋换上最后一个备用球。该舰驶出西蒙斯敦港时,遇到了6米多高的风浪,他连胆汁都吐出来了。舰领导见他脸色苍白,只好心痛地站在一旁给他鼓劲。经8个多小时连续奋战,终于赶在进入好望角海域前排除了故障。
政委文进新说:“近几年,陈建勋先后排除各种故障500余起,舰艇上的官兵都把他看作是舰艇安全航行的‘保护神’。”
“他给部队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估量,军事效益更是无法估量!”一位深谙海上作战的将军,听完陈建勋的事迹报告后对他的评价。
北京、天津、广东和海南等地生产平台罗经的众多厂家,纷纷向陈建勋抛出“绣球”,并给他开出非常优厚的待遇。
陈建勋家也需要钱:这几年,妻子得了美尼尔综合征,女儿患重症肌无力疾病,多次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求医,花费了他与妻子的所有积蓄。厂长、政委曾多次代表组织捧着捐款和救济金到陈建勋家慰问,他都以“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为由拒绝了。
对于众多厂家的好意,陈建勋一一谢绝,还认真地告诉这些老板:你们厂家能给我的,军队暂时有困难;但是军队给予我的,你们厂家永远给不起。对此,老板们也许永远弄不明白。
前不久,他被海军树为“人才建设先进个人标兵”。
这天,他站在10位受表彰标兵的排头,第一个向海军首长和数千名官兵讲述自己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