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自我治疗 → 电针法、穴位注射法和穴位激光照射法的主要内容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712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电针法、穴位注射法和穴位激光照射法的主要内容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电针法、穴位注射法和穴位激光照射法的主要内容
电针法
电针法是毫针刺法与脉冲电流相结合作用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针刺方法。由于综合了留针刺激和电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器具]电针法的仪器又称电针仪或电针治疗仪。早期用的是蜂鸣式电针仪,自60年代后期为晶体管电针仪所代替。电针仪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为调制脉冲式电针仪,如G6805电针仪等。一般是交直流电源两用的,能输出三种不同的波形,即:连续波(波形规律,连续不变)疏密波(电脉冲的频率周而复始地由慢变快)、断续波(呈周期性间断的连续波)。作为初学者,可选择比较简单的规律脉冲式电针仪,如BT-701型电针仪,它具有四对输出线路,也就是可连接四对(八个)穴位,输出的波形是边续波。仪器的面板上具有一只调节频率快慢的旋钮和四只调节强度大小的旋钮,以及一只表示开、关和频率的氖指示灯,容易掌握,操作简便。
[操作方法]使用电针仪之前,除了通过说明书详细了解该仪器的特点与要求外,还应检查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具体做法是,在电针仪的一对输出线上分别夹一块沾过水的脱脂棉团,左手中、食指各按压一团,右手打开仪器,逐步加大刺激强度,以亲自体会感觉,同时也能熟悉电针仪的操作。电针方法如下:
1毫针刺入所选穴位得气后,将电针仪的输出线分别夹持在毫针体上。每一对输出电极最好连接同一侧的两个穴位。把电针仪的输出的电极最好连接同一侧的两个穴位。把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调至“0”,再打开电网源开关,再选择所需的频率和强度。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发生电适应,即觉得刺激强度逐渐变小,应及时进行调整。电针刺激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但也有长达0•5~1小时。电针刺激强度,多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
2治疗完毕,先把电位器调到“0”,再关闭电源,以避免关闭电源时产生突然增强的电刺激,再拆去导线,将毫针轻轻捻动几下拔出。起针后要观察毫针针体有否变黑、变细或缺损,如出现这种情况,要停止使用这种电针仪。
电针的配方和毫针法相同,但一般要求成双取穴,因为有单穴不能形成电流回路,达不到电刺激的目的。如仅需取1穴时,可把电针仪的输出线,一根接在毫针上,另一根接在用水浸湿的纱布上,湿纱布可放置在同侧的皮肤上。
[适应病症]一般说凡是毫针治疗适应症,都可用电针法。尤其对于疼痛和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但电针刺激较一般毫针为大,须注意预防晕针。垂危病人、孕妇、过度劳累、饥饿、醉酒者,不宜用电针。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一般是指将某些中西药物注入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疗法,所以又称为水针法。它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器具和常用药液](1)器具:1、2、5、10、20毫升的消毒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一般穴位多用5号齿科长针头,眼部穴用4号针头,深部穴用封闭用的长针头。
(2)常用药液:0•25%~2%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B1B12K3C,阿托品,生理盐水,注射用水,各种抗生素,γ-氨氨酪,乙酰谷胺酰胺,三磷酸腺苷,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等。
[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注射器及注射部位进行严格消毒,检查药液质量,有安瓿破损、过期或变质的一律不用;校对药名、剂量,凡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普卡因、青霉素等必须预先做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2)注射方法:快速进针,缓慢送至所需深度,上、下提插至有得气感后,将针芯回抽一下,如无回注,注入药液。一般用中等速度推药,体弱或慢性病患者,速度可慢一些;体壮实,急性病,推药速度宜快。如推入药液较多,可将针头由深至浅分层推入。每个穴位注射的剂量,应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药物的浓度和穴位所在的部位而有所区别,多在0•3~1毫升之间,但也有5~20毫升的。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适应病症]穴位注射适应病症亦较为广泛,各系统疾病都有应用,但以治疗疼痛及炎症性病症更为常用,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急性阑尾炎等。
在穴位注射时必须注意的要避免使用某些浓度过高或刺激过强的药物,同时有些部位如关节腔,有些穴位如合谷(尤其是小儿患者)不宜应用本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又称激光针、光针,是利用激光来照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现代激光技术和传统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治疗方法从7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由于具有无损伤、无痛苦,操作简便,较为安全等特点,迅速为不少国家的针灸工作者所接受。
[器具]用于穴位照射治疗的激光仪器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是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仪。它主要由放电管、光学谐振腔、激励源三部分组成。功率一般为1~25毫瓦,波长为632•8纳米(1纳米=10埃)。穿透组织的深度为10~15毫米。
[操作方法]治疗前,应先检查仪器。然后嘱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调节仪器使光束对准穴位。打开电源开关,这时指示灯亮,氦-氖激光仪发出橘红色的光束,调整输出电钮,使电源表的读数达到额定值的范围,照射距离一般为20~30毫米,最远可到100毫米,皮肤上的光斑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如果用光导纤维照射,需用手(可让患者自己掌握)握住光导纤维对准穴位。每穴照射2~5分钟,每次选2~4穴。照射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7~10天。
[适应病症]临床上多用于偏头痛、头痛、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慢性结肠炎、痛经及多种神经痛和皮肤病。由于穴位激光照射无任何痛苦,特别获得小儿患者的青睐,近年来,用以治疗小儿遗尿、婴幼儿腹泻和小儿肺炎、小儿麻痹症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穴位激光照射虽然较为安全,但近来发现也可引起“晕针”样反应,症状和处理方法都和体针晕针相似。另外,负责激光治疗的医生,要戴激光防护眼镜。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4-20 20:59:40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