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自我治疗 → 皮肝针法、刺络法和皮内针法的主要内容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725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皮肝针法、刺络法和皮内针法的主要内容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皮肝针法、刺络法和皮内针法的主要内容
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刺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针刺法。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患者,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皮肤针法和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刺得浅以外,叩刺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络和皮部,不仅仅是穴位。
[针具]皮肤针的式样很多,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及电梅花针等。临床最为实用的是市售的皮肤针具,其头部,一面为七根针分散组成的七星针,一面是五根针合在一起的梅花针,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长针柄。
[操作方法]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约叩刺100次左右。
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1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2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不出血。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3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多用物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显及以背、肩、臀中等骨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以10~20次为一疗程。
[叩刺部位]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分类的方法很多,为便于初学者掌握起见,我们只选择介绍三类,即整体叩刺部位、局部叩刺部位和腧穴叩刺部位。其中腧穴叩刺部位,和其他穴位刺激一样,根据病症选择穴位在穴区区域内叩刺即可。另外两类部位如下:
1整体叩刺部位:在背部脊柱两侧叩刺,一般分成三纵行:第一行距脊柱约1厘米,第二行距脊柱约2厘米,第三行距脊柱约3~4厘米。多数病症都可叩刺这些部位。
2局部叩刺部位:主要包括发病部位、压痛点、感觉异常区域以及阳性反应物(通过触摸所发现的皮下结节状、条索状物)等。
具体叩刺时,上面三类部位可综合选用,如胃病,可在叩打脊柱两侧的基础上,再按辨证选穴及所寻找到的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进行叩刺。
[适应病症]皮肤针目前主要用于头痛、高血压、近视、神经衰弱、胃肠道疾病及神经性皮炎等局部性皮肤病。
皮肤针治疗时,针具要经常保持完好,如有针尖钩毛、生锈等要及时修理或调换。针具要经常浸泡在75%乙醇或其他消毒液内。叩刺的部位也应严格消毒。局部皮肤有创伤或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
刺络法
刺络法,又称为放血法。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所以有的书还称为三棱针法。
[针具]目前临床常用的为三棱针和粗毫针。三棱针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粗毫针用26号半寸针为宜。
[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点刺法:先推按所选择的部位或穴区,使它充血,消毒后,以左手夹持被刺穴区,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0•1~0•2厘米,迅速刺入,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出血。本法应用面较为广泛。
2丛刺法:用三棱针在一个较小的部位反复点刺,使其微微自然出血。常与拔罐法结合,即前面所提到的刺络拔罐法。丛刺法多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散刺伤:散刺法和丛刺法相似,但刺络皮肤面积较大,点刺的距离也较大。根据病灶大小,点刺10~20下不等。多用于丹毒、神经性皮炎等面积较大的病灶。
4挑刺法:它是点刺法的种发展。主要是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皮肤有关部位上出现的异常点进行挑刺,这些点可表现为压痛、酸困、丘疹及皮下结节等不同情况。并根据病情,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常见于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颈椎两侧。若为丘疹,多稍突起于表皮,如针帽大小,呈灰白、暗红、棕褐或浅红色不等。挑刺时,局部消毒后,左手按压固定皮肤,右手持小号三棱针,挑破表皮,深入皮下,针身倾斜并轻轻提高,将白色纤维样物挑断十根至数十根。挑刺完毕,试去血迹,覆盖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
[适应病症]刺络法适用于暑、中风昏迷、休克、急性肠胃炎、急性结膜炎、头痛、神经性皮炎、急性扁桃体炎、腰肌劳损、丹毒、疖肿等。其中挑刺法还可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刺络法要注意严格消毒,对有血液病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4-20 20:56:54  IP:已记录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的病人不可使用,对体弱、贫血以及孕妇等病人要慎用。每次出血量以不超过10毫升为宜。
皮内针法
皮内针法又称埋针法,它是将一种特制的针具留置于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的一种方法。它是毫针留针法的发展,对提高某些疾病的临床效果有一定作用。
[针具]目前用得较多的皮内针针具为颗粒式(麦粒式)和揿钉式两种。以揿钉式更较方便而稳妥,故使用更广泛。
[操作方法]由于皮内针要在皮内留置较长的时间,选取的穴位应该不妨碍人体正常的活动,故多选用耳穴。具体操作有以下两法。
1颗粒型皮内针刺法:皮肤消毒后,以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进针0•5~1厘米,再以长条胶布顺针身的进入方向粘贴固定。本法多用于体穴或耳穴透穴时。
2揿针型皮内针刺法:皮肤消毒后,用镊子夹住针圈,对准穴位直压刺入,使针圈平附于皮肤上,再以小块胶布粘贴固定。
埋针时间,据病情和气候而定,夏天不宜超过2天,冬天可3~4天。
[适应病症]多用于反复发作的病症,如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胆绞痛、胃痛、心绞痛等。也适宜于高血压、哮喘、月经不调、遗尿等慢性病症。
皮内埋针一定要重视无菌消毒。皮内针针具最好用一次性针具,浸泡于75%乙醇中,临用时以消毒镊子夹出。埋针后,如病人感觉刺痛或活动不便时,应取出重埋,因汗出多而易发生感染,埋针局部如有疼痛不适,即应取出。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4-20 20:58:06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