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的症状有哪些呢?北京中医萎症研究治疗中心聂春华教授说,肌肉萎缩的轻重各有不同,大部分股骨头坏死病人的大腿肌肉萎缩都能恢复,但少数股骨头坏死病人的大腿肌肉萎缩终身不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距离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病人100%都有不同程度的患肢大腿肌肉萎缩现象,对股骨头坏死病人的走路影响非常大,直接限制患肢大腿的力量恢复,同时也限制患者的走路长短。
1.神经源性肌萎缩:因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损害所致。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损害时肌萎缩呈节段性分布,以肢体远端多见,对称或不对称,不伴感觉障碍,常出现肌束颤动,肌力和腱反射程度与损害程度有关。肌电图见肌纤维震颤电位或高波幅运动单位电位。活检见肌肉萎缩变薄。镜下呈束性萎缩改变。
2.肌源性萎缩:由肌肉本身疾病所致。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常为近端型骨盆带及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伴肌力减退,无肌纤维震颤和感觉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醛磷酸激酶最为敏感。肌电图特征性改变为出现短时限多相电位。
肌肉萎缩属于痿证的一种,同时也是痿证中最常见的。正是因为最常见,所以有的患者对肌肉萎缩不重视起来,时间久之,使病情加重,给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生命。
【肌肉萎缩的临床症状】——治疗肌肉萎缩的重要依据
一、一侧三角肌萎缩。如果患者出现了一侧三角肌萎缩的情况,通常会有肩关节外展不能或者是外展力弱的表现。但对于有急性病史患者来说,肌肉萎缩的症状通常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异常或者是局部压痛。
二、一侧背阔肌萎缩。如果患者出现了背阔肌萎缩,一般不会伴有同侧肱三头肌萎缩,但局部皮肤会有明显的感觉减退。而如果是双侧肩胛带肌萎缩,则会伴有两侧上肢或胸壁感觉的分离。这也是肌肉萎缩主要症状表现。
三、舌肌萎缩。肌肉萎缩的症状患者出现舌肌萎缩时常会伴有吞咽困难、构音困难的症状。而如果是缓慢起病的双侧舌肌萎缩患者,常会伴有肌束颤动、突发性舌肌萎缩,而不伴有肌束颤动的患者,会表现为额或者是面颊的局部斑块性萎缩,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四、侧胸锁乳突肌萎缩。在发生此类症状时常合并斜方肌肉萎缩,如果是双侧胸锁乳突肌萎缩,一般会伴有全身性肌肉萎缩,如步行困难、早秃、性腺萎缩等。这也是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之一。

肌肉萎缩侵入后一般会有哪几大症状?然而,症状分析是评估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请大家及时与在线专家交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免造成错选治疗方法,造成严重的后果。
****
了解肌肉萎缩的危害避免疾病的发生
一、肌肉萎缩会导致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如,变态反应性病变,洁节病性周围神经病,胶元结缔组织病等。
二、它还会导致周围神经的中毒性的损伤,如,有机物,细菌毒素,无机物等。
三、这种疾病会造成患者的周围神经受到严重的损伤,如,压迫臂丛的产伤,脊神经的撕裂伤、挫伤,放射损伤及烧伤等,这些都是肌肉萎缩导致的。

四、肌肉萎缩危害有哪些呢?此病还会导致其他的一些疾病,如,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代谢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等。
五、原发性或是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的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性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肌萎缩性共济失调,遗传性间质性脊炎神经病,家族性遗传性腓肌萎缩型共济失调综合症,进行性腓肌萎缩症等。
*****
小腿肌肉萎缩是一种基因缺损的疾病,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可由于肌纤维变细或消失,是许多神经肌肉疾病的重要症状和体征。专家介绍:肌肉萎缩是全身性的疾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很多部位,其中小腿最为常见,给患者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时还会导致瘫痪在床,因此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并做到发现病情及时接受治疗。
专家指出:常见神经肌肉疾病可引起肌萎缩、肌无力包括运动神经元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多发性感染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腓骨肌萎缩、多发性(皮)肌炎、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外伤或手术等引起的神经受损或周围神经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偏侧面肌萎缩症、硬皮病以及多种肌病等都会导致肌肉萎缩。
除常见多种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会引起肌肉萎缩、肌无力外,代谢性肌病、脂质积累或糖元累积肌病、强直性肌病以及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后遗症、周期性麻痹以及大量饮酒、长期固定姿势工作、如驾驶、打字等都可能引起肌肉萎缩、无力。
疾病虽分类复杂、病因各异,但症状相似或相同,中医辩证以脾胃气虚、气血两虚、肝肾亏虚、脾肾阳虚和痰瘀痹阻等型多见,因此治疗该类疾病以健脾益气、补气养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主,通过内服外治从而达到健脾生肌,养血通痹的目的,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