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论文汇编 →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刘继刚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292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刘继刚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黄芪


经验值:63

社区币:63

发贴数:57

注册:2009-02-01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黄芪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黄芪 把黄芪加入好友 搜索黄芪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黄芪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黄芪 访问黄芪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

刘继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学术探讨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出现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西医治之,均颇为棘手,且迁延难愈。笔者在跟随况时祥教授临床中发现,根据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常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就个人跟师学习及临床体会,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试作如下探讨。

1 病因病机

  重症肌无力目前尚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与之对应,但其临床表现在古医籍中却有类似记载,属痿证范畴。《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痿论》说:“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灵枢·本神》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散则视歧,视歧则见两物。”《辨证奇闻》云:“脾胃居中而运以精微,以灌注四肢,是四肢所仰望者,全在脾胃之气也,倘脾胃一伤,则四肢无所取资,脾胃病而五脏俱病矣。”综观以上论述,可知此病的发病乃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宜,导致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机体肌肉失养而发病。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又职司运化,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上下睑属脾,若脾失健运,脾虚气陷,则升举无力,故眼睑下垂;脾虚失运胃受纳无权,则升降枢机不利,水谷精微不运,气血生化乏源,四肢百骸、肌肉筋脉失养,而出现肌肉、四肢无力,吞咽困难,纳呆,便溏;脾气主升,上充于肺,与肺吸入自然界清气积于胸中而为宗气,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若胸中之大气下陷,肾不纳气,气难归根,则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藏精,主骨生髓,四肢百骸均赖肾中元阴元阳滋养而生长,若肾气不足,肾精亏损。引起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损。精血同源,精血亏损不能上注于目,则出现复视;不能灌溉营养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无以资生,则筋骨萎软,肌肉枯萎,身疲乏力;午后阳气衰,故症状较午前加重。   笔者认为,重症肌无力主要是脾肾亏虚。肌肉失养。脾为生化之源,具有运化、统血、主四肢肌肉运动等功能;肾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精气之所在。脾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两者相互滋养相互为用,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所谓“脾阳根于肾阳”。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之充养,所谓“元气非胃气不能滋之”。若一方阳气虚损,必伤及另一方,致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肌肉失养,宗筋弛纵。另外,重症肌无力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慢性过程,出现气弱血虚不能濡养筋肉所致症状时,大多已经历一个漫长的病理阶段,“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导致邪留正伤,痰湿内生,与血瘀互为交结,凝聚不散,又可加重病情发展。

   2 辨证用药

   MG的病机虽然主要是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致肌肉筋脉失养而成痿,但是由于人的体质有阳性、阴性之不同,再兼地域、气候、生活、饮食、年龄等各有不同,所以在临床表现出来的证候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MG时,应抓住“脾肾亏虚”这一主要病因病机,将补脾益肾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随证变法。药随证变。

  由于脾肾亏虚之病机贯穿于病程的始终,脾肾的盛衰影响着本病的发展与转归,故调理脾肾尤为关键。宗“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补气者,能使气中生精”之观点,“立补脾益肾”为治疗大法,况师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筛选药物,组成补脾益肾强肌方。方中重用黄芪,甘温大补脾气;党参、白术补脾益肺,同助黄芪加强补气之功,大举生发之气;制附片、肉桂、仙灵脾、菟丝子、生地、何首乌补益肝肾,填精补血壮筋骨,当归养血生气;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气,助黄芪升举阳气,陈皮理气疏壅,使补而不滞;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以上诸药组成主方,使脾肾之阳气得以鼓舞,筋脉得养,皮毛得濡,机体强壮,肌无力自除。

    因MG病情缠绵顽固,治疗难度较大,在补脾益肾强肌方基础上,还须注意:①黄芪应重用,通常宜45g以上,甚至用至200g,使脾胃健运,气血充足,肌肉强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此外,要分阴阳,偏阴虚者配太子参,偏阳虚者配党参。②应用温热药补肾壮阳的同时,要注意兼顾滋阴之法,故选择附片、肉桂等药的同时,还注重选择生地、何首乌、枸杞、菟丝子等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温润并施的药物。③在临证中,对MG伴有其他病症时,应因不同病症随症加减,如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加山慈姑;伴高血压者,加磁石、钩藤。④宜数法并用,多向调节。脾气虚损,则血行失其动力,肾气不足。温运无权,则血易凝滞,二者皆可导致瘀血产生,阻滞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温养,从而加重肌无力等症,故治疗上须兼活血化瘀,配用丹参、赤芍等。脾虚失运,或肾虚温化无权,皆可导致水湿内生,留而不去,化生浊毒,浊毒之邪作用于脾肾及肌肉筋膜等,腐害其形质,损伤其功能,势必导致病情更加沉重顽固,因此治疗上当配合解毒泄浊法,在复方中加入如漏芦、竹茹等。⑤麻黄配补肾温阳药物则通络走窜全身上下,通透关节,使元气布达内外,而不具有发表的作用,可酌情加用。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认为“久病人络”,故在本病的发病伊始即用“通络”之品,能达到缓解病情之目的。⑥MG是一个以脾肾虚损为主的慢性病,恢复慢,病程长,易反复,必须长期用药,如此疗效才会巩固持久。此外,长期使用大量补气益精之剂,易呆滞胃气,影响脾胃纳化功能,“胃气一败,百药难治”,故在用药中还须选配砂仁、焦三仙等助运流动之品。

 3 病案举例

 王某,女,34岁。2006年10月8日初诊。主诉:两侧上眼睑均下垂4月。病史:4月前开始发现右眼睑下垂,3天后左眼睑亦下垂,曾赴某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经查:新斯的明实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服用强的松、呲啶斯的明等药物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来诊时见:患者双眼脸下垂,睑裂如缝,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反呛,面色倦怠,腰酸,四肢萎软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检查:新斯的明试验阳性;x线片示{胸腺无增大。临床诊断: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治法;补脾益肾,益气活血。处方:黄芪140g,柴胡、升麻各6g,当归、制附片(先煎)各12g,肉桂9g,菟丝子、炒白术、仙灵脾、漏芦、党参各15g,焦山楂、陈皮、麻黄各10g。30荆,水煎服。1月后复诊:诸症明显好转,呲啶斯的明、强的松减量一半,舌脉仍同前。上方减肉桂为6g,加枸杞、制首乌各12g。40剂,水煎服。2007年元月5日再诊:诸症已消失,开始停用一切西药,已能胜任一般劳动。再投下方,巩固疗效。黄芪120g,肉桂、升麻、细辛、柴胡各5g,当归、党参、制附片(先煎)、仙灵脾、枸杞各12g,漏芦、菟丝子、炒白术各15g,焦山楂、陈皮各9g。30剂,水煎服。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9-02-02 09:15:30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100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