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文字心情 → 人生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3002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人生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1049645810
 


经验值:19

社区币:19

发贴数:19

注册:2010-01-22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049645810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049645810 把1049645810加入好友 搜索1049645810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049645810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049645810 访问1049645810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你没上过学怎就写得这么好啊?真的佩服你!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0-02-09 23:24:35  IP:已记录
金天
 


经验值:90

社区币:30

发贴数:70

注册:2009-07-10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金天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金天 把金天加入好友 搜索金天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金天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金天 访问金天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好棒喜欢听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0-04-20 16:48:19  IP:已记录
纷纷的雪
 


经验值:34

社区币:34

发贴数:32

注册:2007-06-16

体力值:98

状态:离线

查看纷纷的雪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纷纷的雪 把纷纷的雪加入好友 搜索纷纷的雪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纷纷的雪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纷纷的雪 访问纷纷的雪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姐姐,你要是上过学现在有可能是总经理一级了,很佩服你!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0-06-29 12:36:46  IP:已记录
一剑飘香
 


经验值:368

社区币:318

发贴数:342

注册:2010-09-06

体力值:105

状态:离线

查看一剑飘香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一剑飘香 把一剑飘香加入好友 搜索一剑飘香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一剑飘香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一剑飘香 访问一剑飘香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有电脑的话复制过来啊,我们喜欢在这里看。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0-09-10 12:27:02  IP:已记录
穷丑矮胖
 


经验值:66

社区币:66

发贴数:62

注册:2010-08-22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穷丑矮胖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穷丑矮胖 把穷丑矮胖加入好友 搜索穷丑矮胖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穷丑矮胖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穷丑矮胖 访问穷丑矮胖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没有了啊   邻居  我也是铜陵人。   在这是哪个写不是很好吗。 不太喜欢博客那玩意。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0-09-13 17:25:01  IP:已记录
CYL
 


经验值:257

社区币:257

发贴数:251

注册:2010-02-15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CYL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CYL 把CYL加入好友 搜索CYL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CYL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CYL 访问CYL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美好童年的回忆,欢迎继续写.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0-09-16 09:10:30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年少时的农活2

 

每年初春时节,母亲总是要捉一些小鸡、小鸭和小鹅来养(多数时候是让自家的母鸡母鸭自己孵)。等它们长大了,母的留着下蛋,公的就在每年农活最累人时或是逢年过节时杀了做菜。农村嘛,钱来的极少,自己种自己用,自己养自己吃,这就叫“自给自足”吧。

我向来不喜欢大白鹅。你从它们旁边经过,总是伸着长长的脖子,“昂昂昂”地叫着,扑楞着大翅膀,追上来扯你。咬住你的裤管,还不肯放口呢。

母亲说过一件趣事:村里有一个年青妈妈蹲抱着小孩,让小孩子撒尿。边上的大鹅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跑上来就用长长的喙啄住了小JJ,让孩子红肿了好些时候呢。

 

在油菜收割后的季节,捉蚯蚓和蝌蚪就是我们小孩子的“把戏”了。

父亲用牛犁地时,我们拖着个大盆,跟在后面。在翻开的土地上,蚯蚓藏无可藏,非常之多。当父亲给油菜地放水浸泡时(放水后就可以种水稻了),不多一会儿,那蚯蚓就密密麻麻地爬满了田埂,我们只要呆在田埂上,拾在盆子里,收获就满满了呢。

初春时节,蝌蚪也极多的。秧苗水田和小水沟里,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着黑黑的小身子游来游去。我们用簸箕去捞,捉上一小桶是很平常的事

鸭子很喜欢蚯蚓和蝌蚪,争抢起来也很凶猛,常常两只鸭拉着同一条蚯蚓,互不相让,可怜的蚯蚓霎时分身数段……

我现在也好奇怪:当年怎么能捉这些小生灵喂鸭呢?它们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啊!好在这样的事儿早已不见了踪影,也没人会去捞捉蚯蚓和蝌蚪喂鸭子了。

城里的弟弟家,我去过多次了。他在超市买的鸡蛋泛白,蛋黄也是浅黄,烙出的蛋饼色淡,没香味。用我送去的鸡蛋烙饼,金黄金黄,香味扑鼻,小侄子总是爱吃的不得了。

家里的鸡鸭吃的都是“天然的”绿色饲料,每天散养在草从中,吸收着大自然的精华。这些,养鸡场里的鸡们哪里能“享受”的到!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5:55:54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4:57:04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六 童年趣事──过年

  小时候,最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过年了。

 

  家家户户在腊月中旬,早早地将家里全面清扫一通。父亲会在长竹杆上扎上扫帚,将屋顶墙角的蜘蛛网、灰尘扫落;母亲则将家里所有的被单、衣服全都洗净,用米汤浆一浆,晾干。晚上睡在浆硬的满是阳光气息和味道的被窝里,暖和极了,那梦里都充满着阳光。屋前的晾衣杆上,也晾满了母亲做的腊鱼腊肉,引逗的那些猫咪们狂叫不止。

 

  年前,家家都会做上几坛子米糖、芝麻糖和花生糖。

做法是把小麦煮熟了,挤榨出里面的糖份,然后放在大锅里熬,直至水份蒸发殆尽,留下的就是麦牙糖了。再将爆米花倒进去,搅拌均匀,压成四方形的一大块儿,然后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这可是我们这些小家伙们次年整个上半年的零食呢!

父亲往往会邀上几个至亲好友,一起来家帮忙做糖。我也会拿着把刀,装模做样的切米糖,边切边吃,小肚子撑得滚溜儿圆。

最让我兴奋的是,我可以拿一些刚拌好稀糖的爆米花,捏弄成自已喜欢的形状。可以放在小酒杯里,团巴团巴,做成一个球状;也可以用手直接捏成圆柱体,待麦芽糖冷却就可以定型了。此时的大人们,真是格外的宽容,由着我们胡弄一气,也不呵斥一声。

第二日,小伙伴们可以拿着自已“加工”的米糖,互相比较互相交换了。

 

除夕那天,父亲早早地将“门庆”、红纸还有年画儿都拿出来。

“门庆”在别的地方叫什么名称,我不知道,类似于剪纸吧。在红纸上镂空刻出喜庆的字、画什么的,象龙凤、锦鲤鱼、鹤鹿、松柏、牡丹,都是最常用的。比较考究一点的做法,则是用金色纸刻出相同的图案,比如“年年有余”这四个字,再粘贴在上面。纸上折出一条边,用米糊粘贴在大门的正上方,微风吹拂,轻轻飘扬。

哥哥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家家户户都会请哥哥帮忙写对联。家里的对联自然也是哥哥来写,他将纸张按门的大小和预计要写的字数裁好,碗里倒上墨汁,就龙飞凤舞地书写起来啦。

浓墨淋漓地对联摊在地上,红红的一大片。干了就可以贴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贴在谷仓和猪圈上的;“春回大地春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是贴在正门上的;那个细细的窄长小对联“春风迎绿树,绿水绕村流”则让我裹在了门前的两株柏树树干上了

墙壁上的旧年画早就清扫掉了,新的年画平平整整地张贴着

家家户户都是一片喜庆的景象,村村落落全是一番欢笑的气氛。

 

除夕之夜,自然是另一种更热闹的气氛。不过,父亲也不会忘记在饭桌上,对哥哥提出新的一年里的一些要求和期盼。压岁钱其实不过一两块钱而已,一般早在正月里就“送”给小商店里,换成糖啦饼干啦,进了自已的肚皮里。

晚上睡觉之前,总是要将自已的新衣服整齐地堆在枕头边,抚摸着入睡。是啊,一年里头,只有这一天,从头到脚,才是全身的崭新新衣啊。

 

第二日一大早,就被鞭炮声震醒,穿上新衣、套上新鞋、戴上新帽,冲出门去,家家户户地就去拜年啦。拜年的时候,任何一家长辈们都会给我们花生啦糖啦糕啦还有元宝呢(过年时,染成红壳的鸡蛋被称为“元宝”)。

弟弟小时候胆小,但对鞭炮还是极喜爱的。他在新年鞭炮燃放之后,到处捡熄灭未爆的炮仗,我有时也会帮他捡,新衣的小口袋里被他塞的满满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互相炫耀。

 

现在人大了,老了,对于过年已不再有多少企盼之情,没了兴趣。相反,因为天天都有亲戚来来往往,还得灰头土脸的准备着一日三餐。我的小儿小女却是新衣新鞋,小脸儿兴奋地潮红,快快乐乐地拿着鞭炮到处放,家家拜年。让我不由地看到自已小时的影子。生命真是奇怪有趣,一代一代延续着重复着,就象一首歌里唱的,“重复着我们的故事”。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6:34:53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5:14:57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无学可上--学校与我无缘

 

  等我到八岁的时候,哥哥已经十二岁了,上五年级。他的成绩很好,没留过级。不过,我知道他的老师很凶。我看过哥哥好几次是哭着回家的,还有几次额头上有鸽子蛋那么大的青包,哥哥说是老师捏着头撞黑板撞出来的。

  学校离我们村子也不是特别远,中间隔着一个村子。我们村子比较小,总共不到三十户人家,座落在一个大山延伸下来的小山丘上。学校也是在一个小小的山丘上,只不过因为低矮,所以周围全部被围垦成了田地。学校是没有围墙的, 两排长长的房子, 是石头砌成的。房子后面是菜园,老师们也得自己种菜。

 

周围村子的孩子全部都要到这个学校来上学,有的村子比较远,隔着大山,学生就比较吃苦了,每天往返,走上两三个小时,也不稀奇。也正因为这样,鞋子磨起来就很快了。我们那时穿的全是母亲手缝的布鞋,鞋底是用废纸和废布一层层垒起来,每一层中间都涂上米糊糊,晒干,然后以打蜡的麻线一针一针勒紧着缝起来的。穿布鞋,脚很舒服,不象现在的皮鞋和旅游鞋,不那么透气和合脚。不过新鞋穿的也少,母亲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鞋啊。

    老师呢,多数是民办老师,只有几个是公办老师。民办老师每天会回自已的家,家里一样有田有地,要种的;公办老师就不行了,一般是外地来的,离家远,所以得自已种点小菜,拿粮票换米。有的老师菜种的也很不错,青的鸡毛菜,白的水萝卜,红的辣椒,绿的豆角和黄瓜……肥肥嫩嫩,招人喜爱。

  

  此时已经包产到户,家家都象疯了一样,疯狂的向土地索取着。以前无人问津的大片荒地,家家都抢着开发。离家近的开荒完了,就找离家远的。地表的青草一长出来,就被锄去,烧成了草木灰,作为肥料撒在田地里。

大姐每日跟在父母后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哥哥上学,父母不让他沾手一点农活,总是跟他说:“你好好读书就行了,其它的事不用你操心”;我在家里带弟弟,弟弟四岁了,他最爱跟在我后面,每天屁颠屁颠的,我有时也很烦他,每天还得打猪草和放牛,他老缠着我。

 

“大,我八岁了,我要上学。”哥哥暑假到头的时候,他要升初中了,我向父亲提了出来。父亲眼一瞪,“女娃子上哪门子学?”

没有任何商量,没有任何预测,父亲的一句话,让我与学堂永远的无缘了!

是啊,远的不说,村子里与我同龄的女孩有好几个,没有一个在读书上学。我又有什么资格读书呢?男孩子则全部都在上学。

父亲是读过私熟的,会记帐,会看书。只是思想还是当时老一辈的通行观点:女孩子读什么书呢?迟早还不是人家的人?何况家里有小人要带,有牛要放,有猪草要打!

 

在我小小的年纪里,这不是什么打击。我不知道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也不知道知识可以改变未来的生活。不上学就不上学呗,天天还是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玩、放牛什么的,也不用怕额头上“长”着一个青包回家。

只是哥哥每天背着书包进进出出的,我还是很羡慕。他不用干活,还有书看。有时,我也拿起哥哥的书,上面花花绿绿的,还有好多字,只是它认得我,我不认得它啊。哥哥也不教我认字,他做完作业,就找他的同学玩去了,反正也是掏鸟窝、抓鱼虾什么的。

 

  我并未踏进过学校一步,后来认识一些字和一些简单的算术,还是从扫盲夜校和电视上“自学”的。中国现在据说有一亿人是文盲,我就是其中之一了,呵呵。

 

  前几天是冬至,哥哥弟弟都远在他乡,我就代他们给父亲上坟了。(在这里先说明一下,家乡现在还是土葬,谁让山特别多呢)。家乡风俗是每年正月初、清明和冬至,要上山到祖辈坟上,烧点纸、倒点酒什么的,顺便清理一下周边杂草。

父亲的坟也是杂草从生了,我也没有力气清理掉,等到过年哥哥回家时再来整理一下吧。我拜在父亲坟前,默默地想着:父亲,您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在天堂里还好吧?您要保佑您的后代啊,不要让我们生大的病,不要让我们吃太多的苦啊!母亲现在跟着弟弟,过得还挺好,您也放心好了!我们现在过得也都还可以。您需要什么,就让我做个梦,我会烧给您的!没上学,没找个好婆家,这些我都不怪你,我知道是时代造成的。我已经不哭了,这些年哭的太多,泪水虽然没干,但也不想哭了。

静静的等纸烧完了,灭了,我也就回家了。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6:35:47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5:27:47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家的素描

今儿先描述一下我的家吧,让朋友们有个感性的认识,呵呵。我的故事全都发生在这里。

我家座落在村庄的高处,是八十年代初父母一砖一瓦筑起来的。农村人最在乎的大事就是建造自已的住房了。不过,好象城里人也一样,个个都在为房子奔忙着,现在“房奴”充斥着大街小巷呢,温总理现在也为房子焦头烂额着。

 

正房有三大间。中间是中堂,也就是客厅了,比较宽敞,平常家中招待客人,或者请蔑匠、木匠等手艺人来家做农具时,都在这里。客厅中间是一张八仙桌,父亲给漆成了暗红色,说是兴旺、喜庆的意思。桌子后面是一个高高的条桌,靠墙而立。这个条桌很长,正中间摆放着座钟,在那个年代好象是家家必备的物品,两边分别放着水瓶、茶杯、镜子或其它的一些物品。几把椅子围着八仙桌。家境比较好的,厅里也会置上沙发和茶几。

进门正对面的墙上,是一幅很长的卷轴画,有些人家是骏马奔腾腾,有些是高山流水,有些是松鹤延年,还有些是伟人们在指点江山,不一而足。画两边的对联往往龙飞凤舞。哥哥与他的朋友会品评字的好坏,我可是一个不识。

两边的墙上则张贴着各种年画儿,小时候贴的多数是那种带有故事情节的年画,比如“女附马”、“杨家将”之类,现在很少见了,换成了一些妖娆的露着肚脐的穿着少得不能再少的漂亮姑娘们的画报粘在墙上。

客厅右边是父母的卧室,左边则隔成了两小间作为子女的房间。房间里面我就不一一细写了,反正,小时候,父母的卧室对我的诱惑相当大,那里的坛坛罐罐里有着一些让我馋嘴的东西。

 

正房的右面是厨房,每日的烟熏火燎使整间房都显得黑黢黢的;左面一间,堆着柴禾、谷仓、鸡舍以及犁、耙之类的农器具。这里肯定是老鼠最爱光顾的地方了,不过,由于家家都养着猫,对于这些肥肥的耗子来说,谷仓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最终葬身的地方吧。

 

屋后是一大片杉木林,每一株都是父亲亲手载种的。家里木制日常用具全是从这里取材,甚至父亲在世时,为自已和母亲所制作的棺材,也是取材于此。

屋前与屋左侧,父亲用石灰和水泥铺成了大片的晒谷场。

屋后右侧是一个猪圈,还种植着几棵杏树、枣树、桃树,最多的是梨树,屋前屋后差不多有十多棵呢!这些果树每年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鲜免费的水果!

 

父亲爱干净,将家周围每天都清扫的干干净净!父亲更是勤劳的,他用一双大手,筑起了这个家,用宽阔的肩膀,担起了持家的重任。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6:56:58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5:37:26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姐姐出嫁

姐姐在我十三岁这年出嫁了。

同村的一个年轻后生曾向父母提亲,可姐姐不同意。父亲骂过她,说这后生家也挺殷实的,算是“门当户对”,尤其是这一家人都比较老实厚道,嫁过去也不会有什么受欺负的时候。

姐姐以哭反抗,就是不松口。父亲也没办法,随她去了。

隔了一年,邻村的一户人家向姐姐提亲。父亲其实并不太满意,因为男方是老大,下面有好几个弟弟,人口多,家境并不太好。姐姐却同意了。

后来成为我姐夫的那个男人,确实也是高高大大,浓眉大眼的。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白胡子老人坐在海边高高的岩石上,从身后取出一双双的鞋,用红绳绑在一起,扔到大海里,一对对的鞋就随浪花儿漂远了。鞋子被绑在一起的男女,不管是远隔茫茫重洋,还是崇山峻岭,最终终有姻缘。如果红绳散了,那意味着不知何时,二人会分道扬镳的。月下老人至今还在不停地绑着红绳呢!

 

姐夫经常来我家帮忙,有了一个“大力士”的协助,劳动力上着实轻松了不少。常想起猪八戒作高老庄女婿的事儿,想来也是差不多吧,呵呵。

 

姐姐出嫁时的细节记不太清了。乡下的一些风俗还是放在我出阁时一起说吧。

姐夫家在邻村,相距不远,互相照应挺多的,一直持续到今天呢。

姐姐虽然不是父母亲生,却从小由父母所养。几十年的相处,已形同亲姐妹,“血缘关系”几字在此已无多少意义。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6:57:52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5:48:00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两个铁饭碗(1) --抓知了和逼子求学

 

父亲虽然没让我上学,可对哥哥与弟弟要求特别高。

弟弟是九岁才上学的。乡下没有托儿所和幼儿园,大自然就是孩子们的学校,小青蛙、知了就是孩子们的玩具。弟弟小时候也挺淘气的,男孩嘛,也不会太文静。

弟弟八岁时,父亲送他到学校,老师开玩笑说:“这孩子这么矮,不到八岁吧?”弟弟因为哥哥头上“长包”的原因,一向对老师敬若神明,怕老师比怕医生要历害的多。听了老师这句话,一溜烟跑回了家,并且打死也不去学校了。这才九岁上的学。现在想想这事,觉得很是可笑了。

 

说到知了,再插进来讲点趣事吧。我也常常帮弟弟抓知了的。这小东西嗓门特别大,乡下的房子屋前屋后都是树。大夏天,人本来就有点昏昏欲睡,比较烦燥的。许多知了再一起扯开嗓门吵闹,头都涨成大西瓜了,所以常会赶跑它们。

用一根长长的竹杆,前面绑上一个软树枝做成的圈,圈不用太大,也不用很圆,大约相当于一个七八斤西瓜那么大的样子。然后到处找蜘蛛网,将蛛网缠在那圆上。那些蜘蛛肯定恨死我们这些小娃娃了,费了几昼夜才织成的网,一下子就被破坏的无影无踪了,呵呵。这样,“知了捕捉器”宣告完成。

再然后就是举着网,到处粘知了了,成功率也是相当的高呢。有时也去粘蜻蜓,蜻蜓非常机灵,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很难摸准,常常追着跑了半天,浑身大汗,也不能粘到一只。

抓到了的知了,剪了翅膀,最后基本上都成了鸡的美食。家乡的鸡下的蛋,蛋清绝少,煎出来的蛋饼金黄金黄。这也是圈养鸡没法做到的,绝不会有三聚氰胺,知了也是做了一点贡献啊。

 

父亲对于儿子求学的严,举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了。哥哥小时假顽皮,有一天,他竟然逃学了。父亲得知后,满世界的找,终于将玩成了泥猴子状的哥哥找着了。二话不说,象老鹰抓小鸡一样,拎着哥哥到了池塘边;还是二话不说,一下子扔了下去。哥哥自然是在水里乱扑腾了。父亲紧跟着跳了下去,抓住哥哥的头发,压在水下,灌了几口水,提起来,开了金口,狠狠地问:“你还逃学不逃?”倔强的哥哥不说话,也可能是水呛鼻而说不出来了,那就再灌水,直至哥哥大哭:“再也不逃学了”。

父亲信奉的信条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他在行為上略微改了一下,变成“棍棒底下出人才”了。

 

后来有问过哥哥,你记恨父亲吗?哥哥说:“怎么会呢?没有父亲,哪有我们!没有父亲的严历管教,哪有我们今天的一点成就呢?松是害,严是爱。”

九泉之下的父亲啊,您也许不会想到,您辛苦培养出的这哥俩,现在一个已是一校之长了,一个也在外企成了白领。不敢说您的教育方式是对的,但谁能说您是不成功的呢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6:59:51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5:53:36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十一   两个铁饭碗(2)

 

  有一个传说“鲤鱼跳龙门”,鲤鱼跳过了高高的龙门,就化身为龙,腾云驾雾于天地间。从鱼到龙,那是鱼梦寐以求的梦想,也是生活质量的质的变化。在七、八十年代,每个农村人都梦想着跳过“农门”,可以“吃国家粮,捧铁饭碗”。这条路很少,只有招工或者考上学校。

对于没有后门可走的我家,让子女考上学校是唯一摘掉“农村人”帽子的出路。

前面曾提到父亲对哥哥说:“你只管读书,家里事不用你操心”事实上,父亲也真做到了这一点,他没让哥哥和弟弟去做农活。只是在暑假和周末,他们会相帮着做点农活,放牛、锄草什么的。

父亲对老师也一向“敬若神明”,只要是老师讲的,那都是对的;只要是老师要求的,那一定也是要做到的。父亲没有亲自教他们认字或者算术什么的,作业也从来不作检查,全部都委托给了老师们。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吧,八十年代初,哥哥考上了师范学校,这意味着哥哥再过三年就能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了。这对全家人来说,不谛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家里出了个“吃公粮”的人,是会受到村里人的尊敬的。

那时的师范学校,每月会补贴学生粮票,还有十几元钱,这给父母也是减轻了一点压力。

三年之后,哥哥实足才十七岁,就踏上了教书的路程。他所工作的学校离家很远,也难得回家。弟弟在小学三年级时,就跟着哥哥后面去外地上学去了。

 

家里就余下我每日仍是跟在父亲身后,家里田间的忙碌着。家里一下子少了两个人,冷清了不少。尤其是少了爱跟在我身后,“姐姐、姐姐”叫着的弟弟,我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只是每日的农活的繁重,让我无暇顾及自已的感受。夜间头一落枕,很快也就呼呼睡着了。

 

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弟弟的中考成绩也达到了中专分数线(那时,中专录取分数线高于高中录取分数的)让弟弟上中专是无需考虑的事,其时父亲病已较重,家庭收入也仅维持弟弟上学和日常的开销罢了。何况中专毕业后就可以直接由国家分配到工作,也成为“吃皇粮”的人呢。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呢,父亲主张弟弟也上师范学校:“当老师挺好,受人尊重,老了也是桃李满天下。”哥哥是坚决的不同意:“一家有我一个人当老师就够了,小学老师很难进城里,还不是在农村工作,办个事儿也不方便。考其它学校,将来可以留城里。”

弟弟最终成了合肥一所学校的学生,四年的时间在合肥度过。他的专业我不明白,叫做什么“塑料工程”。

 

父母亲开心之极,还大办了一次酒席,请来了中学老师、村干部、众多亲眷。席间,众人的恭维声让父母未酒已先醉。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7:00:50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5:59:01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田间劳作(1--田货释疑与插秧  

在哥哥弟弟上学期间,我和姐姐就在家里务农。田间的活基本都是肩挑手拿的。在这里,我先解释一下农活,很多朋友可能对农活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呢。

在家乡,农作物一般被分为田货地货。这是有说法的,田货是指长在可以蓄水的田里,这些田多数在山谷里,便于存水,水稻、油菜、萝卜之类就是田货;地货则大都是荒地开垦出来的土里产出的,这些地沿着山坡一层层延伸,土质沙化严重,存不了水。主要产出棉花、小麦、花生、山芋、土豆、芝麻、黄豆、麻(一种植物纤维,做麻袋用)以及家里用的蔬菜之类。

我先说说“田货”吧。水稻在这里一年产出两次,分为早稻和晚稻(当然,也可以只种中稻,种了中稻的田只能在当年再种一次油菜)。

早稻在阳春三月时下种,待秧苗长至筷子长时,就要移载到田里,此谓之插秧。早春三月,水还是很凉的。光脚伸入水田里,不免要打几个寒颤。身上最累的部位就是腰了,老家有一句话叫“面朝黄土背朝天”,讲的就是这事。整天腰弯的都成九十度以上,还得不停的移动。一天下来,有时腰都直不起来了。朋友们去乡下,有时会看见一些驼背的老人,脊柱成弓状了,这就是生活的见证啊。

插秧也要讲究技术,左手拿着一大束秧苗,右手从中取出三五支,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根部,朝泥土里戳进去,一排插六棵,间距都一样,插满一排就后退一小步。频率要掌握好,速度匀称,人就会相对轻松些。

经过多年的“训练”,我和姐姐插秧的速度就特别快了。哥哥有时也会帮忙,他那速度就差远了,而且秧苗总是倒着身子伏在水上。

弟弟不会插秧,他毕竟还小。有时逗他下水,插的几行秧苗歪歪扭扭,高高低低,怕羞似的不敢见人,我们总要拔掉重载一下。多数时候,他会拿着粪箕(乡下用的一种用来运土及肥料的工具,青竹编制而成)去沟渠里捞蝌蚪,拿回家喂鸭子。鸭子很爱吃蝌蚪,每每饱餐一顿后,脖子下面总是挂着一个硕大的食袋。此时,所有农家的鸭子都必须被关起来,不然进了稻田,就麻烦大了。秧苗刚刚插下去,根还不稳,鸭子在追逐蝌蚪的时候,会踏坏整田的秧苗。

春季雨水多,植物都在疯长。水田的管理相对简单,一般只需要保持田里有水就行了。当然,水草比较多的时候,也要除一次草的。那是拿着一只耘耙,顺着旺盛生长的秧苗间隙,贴着地面,将杂草牵扯起来。水草飘浮在水面上,根不能植入泥土,不久也就腐烂成有机肥料了。

到了炎炎夏日,稻谷成熟之时,即将迎来农家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时节。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7:01:40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6:01:00  IP:已记录
196803
 


经验值:218

社区币:218

发贴数:206

注册:2008-04-1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196803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196803 把196803加入好友 搜索196803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196803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196803 访问196803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0 

   田间劳作(2--双抢         

早稻成熟之时,正是最热的炎夏。走在路上,白晃晃的刺眼;地表也象蒸笼一样冒着热气儿。但站在田埂上,那芬芳、青香的气息就摄入的五脏六腑,让我感到无比的香甜、无比的醉人。这是辛苦了一季的收获呢!家里全年的指望也都在这饱满的一颗颗的稻谷之中了

“死人都不怕,就怕搞双抢”。这句话透出了此时农活之重。抢收抢种谓之“双抢”。因为季节不等人,当早稻抢着收割时,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晚稻抢着播插下去。在那短短十来天的功夫里,每个人都在透支着体力,消耗着精力。

天不亮就得起床,为的是赶在大太阳出来之前的清凉时,好可以多收割一点。此时蚊子也最为猖厥,你虽然在不停地动手收割,它们还是能饱饮你的血液!

用镰刀割水稻,如春蚕噬叶,风卷残云,一就是一块,割得快、割得齐,一趟割到头,转过弯返回来,历害的人们连腰也不用直呢等天大亮,身后已经是偌大的一片空地了,一堆堆已经被割倒,等着脱粒的稻谷静静地躺在那儿。手臂上,那被稻叶锯齿状的边沿拉出来的一道道红印,正悄然告白着刚才的劳作。

脱粒也是重重的体力活,两个人站在脱稻机上,一人一只脚,上下用力踩着踏板,带着轱辘飞快地转着双手则紧抓着稻杆,将稻穗摁在轱辘上,稻粒儿就争先恐后地飞溅下来稻草杆则集中起来,集成一束,扎成一个个罗汉状,或立、或卧、或倒、或仰,暴晒干了储存起来,冬日,牛儿就以此为粮食了

 

我很怕肩挑,脱下来的稻谷装在箩篚里,那可是有一百来斤重。扁担上肩,火辣辣的疼,不停地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那些男人们的箩筐更大,袒着胸露着腹,那结实的肌肉块块竖立起来,挑战着重压。他们挑起来后,边晃悠边向前走,嘴里还喊着号子“嘿哟嘿哟……”。巴掌宽的扁担也被压得弯成了弓!

我是个姑娘家,没法喊号子,只是牙齿咬着下唇,狠命地向前走。几天下来,肩膀就脱了几层皮,慢慢地长出了老茧。

写到这,忽然想起来,放暑假时,弟弟会帮着家里担水。乡下人家吃水,都是从村外公用的井里担水回家。每天少则三五担,多则七八担。家中无水可不行。可是担水一上弟弟的肩,他那嘴就歪咧着,抽着冷气,脚步就象喝了酒的醉汉,趔趔趄趄,一担水到家,有上大半桶就不错了,肩膀上早已是红通通的一片了。往往还是我接过扁担。那个时候,弟弟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伙子了,喉结突了出来,嘴上毛绒绒的也有那么一些黑意了。

 

每一天劳作结束的时候,当我们挑着担子,趿着拖鞋拖着疲惫的双腿,向家走去的时候,夕阳总是把我们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7:02:29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3-01 16:02:03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0 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