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年少时的农活1(打猪草和放牛)
现在回想小时候,还有一些事记得挺牢, 比如说打猪草和放牛。
因为已是”人民公社”末期, 家家户户都可以养猪了。到了年关时节,一头半大不小的猪可是全家来年不小的指望呢,化肥、孩子的学杂费、年前借的一点债……杀了也好,卖了也好,有猪出栏的人家要相互比较一下:谁家的猪钱多些;猪还小的,不免要抱怨一下自家的猪怎么就长得那么慢……
可是全家人的口粮还嫌不足, 哪里有喂给猪的呢?只好打猪草了。
我天天都要约上小伙伴,拎着个竹蓝,去田野里摘回各种野菜。
野菜名字我不知道,记得有一种我们称作“茅蒿”,叶子有点象竹叶,贴地生长,是采摘最多的一种。采摘回家,晒干磨成粉,拌在猪食里。
我们这些小孩子拿着小铲刀,跑在油菜地里或者田埂上,发现了野菜,就沿着地面铲过去,根留在地里,还能再长出来呢。
有时我们几个小伙伴比赛着,看谁先摘满一篮子。
有时发现一块“宝地”,还不告诉别人,第二天自已再去偷偷的挖摘。
现在想起来,有点好笑:那么小就有了心眼儿。
牛是农家”宝”, 耕田、肥地(牛粪)全靠它,谁家不是把把水牛儿当作“太爷”养着呢。水牛要吃草,天天都得牵出去放牧。 (现在家乡已经看不到牛, 家家都用上“现代化铁牛”了)。
放牛也有讲究哦。牛吃草时,动作很快,大舌头一卷,一大片草就进嘴了,回去后慢慢反刍。田地里有秧苗,你得防着它偷吃。有些牛很滑头,趁你不注意,大舌头将秧苗一起卷到了嘴里。你要骂起来,作势要打它,它却摇着头,象向你讨扰一样。
农忙时,牛要”牵放”。拉着牛鼻上的绳,走在田埂上,找那些草盛的地方,运气好的话,牛在一两个小时里就差不多吃饱了。回家了,大人们看一眼牛后腿侧上方的“凹坑”,要是没鼓起来,免不了一顿臭骂。
农闲时,牛就”跑放”了。小伙伴们将牛牵到山脚下,聚在一起,将牛绳卷在牛角上,然后一起放开,牛就上山,自由自在地吃草了。我们则找块干净点的地方,一起玩踢毽子、跳绳、抓石子、打扑克。不过,得防着牛下山喝水时窜到农田里。傍晚时分,我们再一起上山,找到自家的牛,牵回家或是骑在牛背上回家。
齐白石老人画过“牧童”,我看了会心的一笑,真得很有神韵呢。
牛是有灵性的牲畜,很乖巧。你站在它面前,用脚踩一踩牛头,它就低下来,等你站稳了,它再抬起脖子,你就顺顺当当骑上牛背了。牛的个头那么大, 而我们才不过是个屁事不懂的刚过一米高的小娃娃,可是我们照样驾驭着它,倒也挺自豪呢。不过,个别的牛很凶,特别是那种正在发情期的大公牛,那是万万不能骑的,手上还得时时备着根大棍子。
打猪草与放牛,这些活儿基本是小孩子们的“专利”,大人们在闲暇时偶而才会去做。
[此帖子已被 196803 在 2011-3-1 11:25:2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天山雪莲 在 2011-3-9 15:51:52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