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
赵玉山
2006年6月底,我们农业局一行7人有幸到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地域辽阔、气候独特、民族盛情的新疆,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回忆的深刻印象。
印象新疆
不到新疆,很难亲身体验到新疆的地域辽阔,全区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人口仅有1900余万人。我们乘汽车行进在天山脚下的准噶尔盆地百十公里路程均见不到一个村庄。要说新疆的土地概况,可以用一个“疆”字来概括,疆左边的“弓”字加一“土”,代表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国接壤,弯弯曲曲的边境线象一个“弓”字,长达5600余公里;疆右边的三“横”代表三座大山,即:北端的阿尔泰山山脉、中间的天山山脉、南端的昆仑山山脉,以天山山地为中轴,把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两个自然条件有明显差别的部分;两个“田”代表两个盆地,即:天山以北20多万平方公里的准噶尔盆地和天山以南50多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
不到新疆,对时差变化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在乌鲁木齐市,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依然艳阳高照,晚9点半太阳落山,晚10点多夜幕方才降临,而从乌市驱车北上千余里之路,抵达布尔津县竟在晚上11点左右才能进入黑夜。
不到吐鲁番盆地,很难体会到当地独特的气候,那里夏季非常炎热,著名的火焰山就位于其中,但昼夜温差很大,果真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独特的气候使这里出产的葡萄品质非常优良,成为闻名中外的新疆特产之乡。
做客民族人家
6月25日,在吐鲁番地区,我们访问了维吾尔族农家,这一带居民均居住的是土坯房,就连房顶也是用麦秸泥抹制而成的,房顶或院外支着睡床。进入一户好客人家,首先提出了我们心中的疑问,“土坯房如何防止雨雪?”“睡在外面不怕蚊虫叮咬吗?”经主人一一解答,我们方了解到,当地年均降雨量仅16毫米左右,最低3.8毫米。土坯房无需防雨淋,冬天降雪后要及时清扫下来。因该地区夏季非常炎热,但黑夜室外降温较快,一般人家把床支在外面睡觉,由于气候干燥,加之风大,不会有蚊虫出现。我们盘腿坐在炕上,热情的主人端上一盘盘哈密瓜和西瓜,让我们尽情地品尝,我们一边吃着瓜,一边欣赏着葡萄架下维族姑娘的载歌载舞,随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伙也戴上花花绿绿的小毡帽融入了舞蹈之中,跟着维族姑娘跳起来,扭起来,一齐唱出了民族大团结的心声。
6月27日,在阿尔泰地区,为了解牧民生活,我们深入喀纳斯图瓦人居住区,进入一座木制房屋内,据介绍,图瓦族是蒙古族的分支,在该地区仅有2000余人。我们先是在主人的盛情款待下,品尝了马奶子酒、酸奶、干奶酪……,喝马奶子酒是很有讲究的,先用中指轻蘸酒水弹三下,一敬天,二敬地,三敬朋友,然后在自己的额头抹一下,才饮用。如果不想让主人续酒,就要用手把杯盖住,否则,主人会一直给你需酒。接下来主人又驾起马车,邀请我们乘车欣赏了喀纳斯湖、原始白桦林风光。
6月29日,在天山地区,我们做客哈萨克牧民人家,品尝了风味独特的奶茶、酸味十足的奶酪及油炸食品,哈萨克牧民食用的牛奶有别于其它普通牛奶,是黄牛产的牛奶,他们认为黄牛产的牛奶比黑白奶牛产的牛奶数量虽然少,但品质要好得多。在这里我们还了解了哈萨克族的一些禁忌,如忌讳别人当着他们的面赞美孩子和牲畜,认为这会给其带来不幸;信仰伊斯兰教,不吃猪肉(当地人称猪肉为“大肉”),还禁食驴肉、狗肉、死亡牲畜、凶禽猛兽和动物的血。
考察农业生产
新疆以绿洲农业著名;畜牧业历史更长,为全国重要牧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灌溉事业的发展,建设兵团开垦了大量荒地,全区耕地比解放前增加一倍半以上。畜牧业也向全国提供了大量种畜和畜产品。全区耕地4700多万亩,三分之一属于兵团团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以小麦分布广泛;玉米大部分在南疆;还有稻米、高粱。棉田主要在南疆和吐鲁番、玛纳斯河流域,是我国长绒棉生产基地,每年秋季,我们临汾就有数千人前去做采棉工。
在石河子市,我们重点考察了新疆建设兵团把一个荒芜沙滩建设成西北绿洲璀灿明珠的情况,通过浏览军垦博物馆的实物和图片,观看建设兵团进疆拓荒的电子画景,抚摸军垦第一犁,大家深感建设兵团的发展壮大来之不易,无不钦佩建设兵团为新疆农业生产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沙漠植物园附近,我们重点考察了坎儿井,坎儿井是东疆一带农民发明的节水灌溉方式,即凭借坡地优势,挖竖井和地下暗渠,集雨水和山涧的雪水,流入下游地区灌溉农田。通过观看坎儿井模型盘和实地考察坎儿井地下暗渠,大家无不赞叹当地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
迷人的雅丹地貌
新疆的一些长期干燥地带,盛行大风,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变异出许多陡壁隆岗(墩台)和宽浅的沟槽相间的地形和陡壁险峻的小丘,维吾尔族称之为“雅丹”又名“雅尔当”。“雅丹”一词就成为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故此称之为“雅丹地貌”。
我们前往考察的乌尔禾魔鬼城是雅丹地貌的典型代表,魔鬼城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雄风大气,刚柔十足,造型奇艳,风尘不染,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鬼斧神工,形成一幅幅锦绣山河的壮丽图画。大家远瞧近看突兀的石峰、险峻的小丘、宽厚的墩台,纷纷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有的似壮观的天安门城楼,有的好比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有的如扑食的老鹰,有的象行走的骆驼,有的似一尊开怀大笑的弥勒佛……大家纷纷拿起相机,在蓝天白云之下,构画出一幅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美哉,雅丹地貌,乐哉,雅丹地貌,在这片人间净土感受这神奇的自然景观,使大家流连忘返。
抗旱树
行进在新疆的沙漠、戈壁滩里,能看见的绿色植物,是非常稀少的,一旦开始出现绿色植物,映入眼帘的首先多是胡杨、沙枣、柽柳、榆树等抗旱树木。
胡杨为落叶乔木,枝干可高达15米。叶无毛,带灰色或蓝绿色。叶形多变异,长枝或幼年树的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疏生锯齿;短枝和中年树的叶卵形、扁卵形或肾形,具缺刻或全缘。众所周知,戈壁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有时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故而被人称为“死亡之海”然而,胡杨却生于斯,长于斯,这绝对是惊人心魄的奇迹。在沙漠植物园附近,我们观看了虽已枯死,但仍如巨人一样挺立在风沙之中坚硬的胡杨树,据当地人介绍,胡杨具有“三千年”的美誉,即: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我们为胡杨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赞叹。
沙枣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栗褐色,常具棘刺,幼枝被银白色鳞片。叶长圆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两面均有银白色鳞片。背面较密。沙枣枝干较矮,与高大的杨树组合种植在一起,可作为防风挡沙的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柽柳为落叶小乔木,枝条纤弱,多下垂,叶小,鳞片状。夏季开花,花小型,淡红色,蒴果。柽柳是盐碱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同时,它还具有观赏及药用价值。
榆树为落叶乔木,在我们内地也是常见树种,但在新疆所见的榆树与我们内地的是有区别的,其树皮更为粗裂,一般叶片较为阔大,也有在同一株树上一些叶片为适应干旱气候的需要,变异为针叶状。在天山的天池旁边生长着一棵异常高大年代久远的榆树,天山的气候特点适应生长松树等针叶树种,而这棵榆树不知何故独独出现在天山之上,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被当地老百姓神话传为“定海神针”。
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本意为黑色的石油,克拉玛依市就是解放后在新疆建立起的一座以石油工业为主的富饶而美丽的城市。相传,很早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很小的村庄,有位老人发现当地冒出了一股黑色的液体,收集起来可以燃烧做饭,除作为燃料外,他还用桶装上这些液体,挑到很远的集镇上换回所需的食品及用物。后来,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勘探采掘,这里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
我们乘车行进在克拉玛依百里油田间,沿途领略了在内地难得一督的巨大的采油场面,一望无际平展展的沙滩上每隔二、三十米就矗立着一部采油机,采油机因安装年代不同而颜色不同,先后有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色彩相间的采油机,把油田装扮得蔚为壮观。伴随着“哐当、哐当”采油机自动作业的运转声,一股股原油从地下提升上来,流入支管汇入总管,最后进入提炼加工厂,形成成品油运往全国各地,也许我们临汾这儿所用的汽油、柴油就有一部分是克拉玛依出产的。在这里我们还了解到,相隔采油区不远的加油站,汽油价格每公斤仅比我们内地低0.1元左右,据当地人介绍,背靠油田,用油价格并不便宜,仅存在运输费用的差价,油价是由国家统一定价的。这大概同我们山西身居发电厂周边,用电价同全国相同是一个道理,充分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作用。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脉深处,系布尔津河上游支流喀纳斯河的一个开阔段,因构造断陷,冰川侵蚀和冰碛垄积堵塞而成,为我国最深的高山湖泊。
喀纳斯湖发源于中蒙边界海拔4374米高的友谊峰冰川,长24公里。面积为46平方公里,最深177.4米,宽2——3公里,其形如月,景区与蒙、哈、俄三国接壤,集冰川、高山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于一身。湖周冰峰雪岭巍峨挺拔,河谷山坡森林茂密,草类繁多,是我国惟一的西伯利亚泰加林区。透过湖边茂密的树林望去,层层青山烟云缭绕,顶顶雪峰倒映碧波;成群的野鸭、红鱼、变幻莫测的环境;多彩多姿的花草,与蓝天、白云、雪峰、碧水及墨绿的森林浑为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面。
在喀纳斯湖景区,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关于“湖怪”的传说,有的说喀纳斯湖怪吞吃过湖边放牧的大黄牛,有的说湖怪掀翻过木船,有的说湖怪就是巨大的红鱼。中央电视台曾报道了一位北京游客拍摄下似湖怪在湖里兴风作浪的近镜头,据说,景区也悬赏拍摄湖怪活动过程者,但至今,仍没有人亲眼见到湖怪出现,是否有湖怪,到底为何物?还需要进一步科学探秘。虽然拍摄不下湖怪,我们也抓住这难得一游的机会,摁动快门留下了岸边赏湖、湖中漂流、雪峰碧波、蓝天白云、烟云缭绕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