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与中医治疗
松元克彦先生 (松元诊疗所所长、兵库県立东洋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我与重症肌无力患者协会或者说大群的病人接触有20几年了。我想针对发病经过,尤其结合东方医学谈一谈。
我本来是外科医生,也就是说只是专注于发现器质性病变并清除之的医疗方法。因此,我大学是选修生理学,是想从人体机能方面进行学习。
<A href="javascript:photo1()">スライド1 <A href="javascript:photo2()">スライド2(幻灯片)略
数年前在神户召开的全日本针灸学会学术总会上的演讲---《心和人体》,这是关于这次演讲的一张图。人体是依靠各器官的机能和性质的复合作用来维持生命的。
西医把人体的器质性这一发面作为中心,固定的发展,而中医尤其重视机能这一方面,注重和追求机能变化的规律性。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中西医区别的由来,但是医疗原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救死扶伤的,因此,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医疗体系,这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学生理学的时候也对东方医学一无所知,偶尔回外科学习作为副科的麻醉学时,中岛宏先生的针灸麻醉在世界上发表了。对此感兴趣在和朋友探讨“针灸是否和麻醉有关系”的过程中不仅对针灸也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当时,关于针灸,知名的有生理学出身的间中先生和高木先生,在中医方面有出身现代医学的大冢,矢数,细野等医学者,他们努力的将中西医结合,让我有了受指教的机会。
在神户有一位中岛纪一医生,参观过几次他的临床治疗,却怎么也不得要领,感到有必要学习地道的中医,恰好当时手上有在中国刚成立的中医学院的教材译本,这样学了大约两年,之后,觉得有必要进行临床观察。
当时日本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但当时的中国有了国情上的变化,开始开展外交关系,和日本开始友好往来。于是正好在北京开了以WHO为后援的第一届国际针灸学习班,我也因神户天津缔结友好城市的关系有幸参加。
中国之前的两年周恩来去世了,前一年毛泽东去世了,文化大革命仍有余迹,可是却以国宾级的待遇招待了来自11个国家的22名医师。当时身为主任教授的北京一级中医师杨甲三先生任教,住的是北京一流的宾馆,每天有巴士接送。
但是杨先生的讲义,是把难解的中医用语直译成英文,完全不懂到底是什么。应参加者的要求,每天做好英译的讲义并提前发布。因此动员了十几个人的口译团每晚通宵翻译讲义的内容,即便如此对于外国医师来说只听懂了一些概念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在这方面日本人可以读汉字所以占了优势。这些即便是现在也还作为Chinese Medicine基础性的东西在世界上推广,尽管难解之处很多。20多年过去了日本也在去年东洋医学会上编了医学用教材,那个英译本以Kampo Medicine之名出版,日本也迎来了中医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