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1 348例辨治总结
陈贯一 陈济东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ois)是一种神经与横纹肌间传递功能障碍的慢性病,确切病因未明。笔者从事中医眼科,自50年代后期起积累1 348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348例中,男609例,女739例;年龄1.5~61岁,其中20岁以下者1 020人,占75.7%;病程最短4d,最长21年。诊断分型:眼肌型(上睑下垂,眼球转动障碍,或兼斜视复视)1 056例,躯干型(又称脊髓肌型,眼肌型症状伴轻度颈肩四肢无力)164例,喉咽肌型(又称延髓肌型,眼肌型伴咀嚼吞咽说话困难)43例,全身型(前述3种症状均有且较重)85例。排除类似之其他病,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后症状可短暂减轻者可确诊。
本组部分病例经X线胸片(近年作CT)检查胸腺,未见明显异常者770例,增生27例(其中就诊前在他院已手术8例,深度X线照射3例),胸腺瘤5例(就诊前在他院已手术4例),胸腺癌1例(就诊前已在他院手术)。
本组中,伴甲状腺机能亢进者5例,就诊前曾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全身型或较重喉咽肌型患者,若突停西药或过量,或系急性进展型,或遇感染发热、手术、分娩、过劳等因素,致肌肉无力突然加重或呼吸困难时称危象)9例。
2 治疗方法
笔者在上述诊断分型的基础上,中医辨证分3型治疗。
2.1 脾肾阴虚证 症见面色不华,身体瘦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盗汗或自汗,尿频尿急或遗尿,多兼食欲不振,阴虚火旺者颧红、入夜口干、手足心热,舌红或较红,脉细数或细弦。方用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并加止汗固摄等药。药用:生地黄(或与熟地黄同用)15g,山药、茯苓、山茱萸、炒党参、麦冬、菟丝子、枸杞子、炒白芍、炒白术、当归各10g,陈皮3g。阴虚火旺者加玄参、知母各10g。
2.2 脾胃气虚证 症见精神萎靡,面黄瘦弱,倦怠无力,纳呆,食入不化,腹胀喜按,声低气短,或伴慢性大便溏泻,吞淡红、淡嫩或舌边齿痕,苔白或白滑,脉濡细缓弱。选用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加减。药用:炒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当归各10g,炙黄芪15g,陈皮、炙甘草各3g,红枣5枚。
2.3 气血两亏证 症见面黄或苍白,瘦弱,饮食无味,食少神疲,声低气短,贫血乏力,舌质嫩而色淡不华,苔薄白、薄少而润,脉软弱或沉细弱等。用八珍汤加减。药用:炒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炒白芍各10g,炙甘草、川芎各3g,生地黄(或与熟地黄同用)15g。
以上为成人1日量,水煎服2次。7岁以下者剂量减半,病重者酌加剂量。病情、兼夹症、气候等不断变化,需随证加减用药。妇女经期停服。服中药后,症状渐减,体力渐增,原服之吡啶斯的明片或激素方可渐予递减(不可两样同减),最后撤除,单服中药。本病易复发,愈后需续服中药2~3个月或更久,以巩固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肌无力及全身症状消失;显效:肌无力及全身症状基本消退;有效:肌无力有改善,全身症状消退过半;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3.2 治疗结果 1 348例治疗3个月至5.5年(不包括巩固治疗时间),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结果〔例数(%)〕
诊断分型 | n | 治愈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有效率 |
眼肌型 | 1056 | 583 | 112 | 62 | 299 | 71.7 |
躯干型 | 164 | 79 | 19 | 16 | 50 | 69.5 |
喉咽型 | 43 | 17 | 4 | 9 | 13 | 69.8 |
全身型 | 85 | 19 | 18 | 11 | 37 | 56.5 |
合 计 | 1348 | 698 | 153 | 98 | 399 | 70.0 |
本组胸腺增生病例,肌无力治愈后复查胸腺复常者2例,其余因肌无力症状消除,而不愿复查。伴甲状腺机能亢进5例,先经西药治疗,待甲状腺机能亢进治愈后再采用中药治疗肌无力。本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
本组治愈、显效病例中,复发150例(复发1次者114例,复发2次者28例,复发3次、4次、6次者各1例)。复发多在治疗后2~3年内发生,亦有更久者,主要因感冒发热、劳累、盗汗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