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陈贯一医师从中医角度谈重症肌无力之病因
(1)肌无力病员之发病,绝大多数是无故而自然出现的,当然也有因摔跤,感冒,发热,惊吓,中毒,妊娠等原因引起,但这仅是诱因.陈老从三十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病员除特有的横纹肌症状外,绝大多数伴有某些全身性症状如精神萎靡,身体消瘦,脸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自汗或盗汗,咽干颧红,手足心热,懒言短气,慢性腹泻,尿急尿频等,多寡轻重不一,其中盗汗或胃呆或两者兼有的,在儿童病员约共三分之二以上,且多半在肌无力症出现之前己长期存在,这也是"辨证施治"的证候依据.长期胃呆则全身营养耒源不足,长期盗汗则致津液连带阴血亏耗,从而出现一系列脾或肾二经之亏虚症状,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而用滋阴补肾补气健脾之药而获救,随后肌无力的症状也渐消退,更可证明.
(2)脾肾学说与重症肌无力症(瘘症)之关系,在<内经>等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己有论述,脾为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骨,都靠脾脏的作用而产生中气,得以统率血液的循环和四肢肌肉运动等重要生理功能.眼睑在眼科五轮学说中也属于脾,许多功能都以气为动力,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肌无力症的特点是病在肌肉,矛盾焦点在于"无力",故当是属于脾经的生理病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