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听过、看过太多背叛和离弃后,看到他们的真情,不由得肃然起敬,永难忘记。”8月13日,普陀虾峙中心幼儿园园长张红4年后又一次来到六横,看望谢军锋、陈君飞这对面对病魔不离不弃的患难夫妻。 噩运袭来 原本,谢军锋、陈君飞小两口的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对生活也没有太多的奢望,可命运之神偏偏捉弄人。 1998年,才三十出头的丈夫谢军锋经常感到胸闷、无力,后被医院诊断出患了罕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肌肉性疾病,曾被称之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医院一次又一次的病危通知书,让妻子陈君飞肝肠寸断。最后,上海的医院也放弃了对谢军锋的治疗。此时,谢军锋已全身无力,呼吸、吞咽严重困难,但他的意识异常清醒:药费昂贵,却毫无疗效,他要回家。一路抱着氧气袋,陈君飞和家人终于艰难地把丈夫接回了家。 奇迹再现 “丈夫还这么年轻,他一定会好起来。”这个念头,陈君飞始终根植在脑海。喂食、处理大小便、洗澡……她像照顾婴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打听到石家庄一家医院有特效药,陈君飞就每月去邮局汇款购药。药费每月需2000多元钱。为此,东奔西走,她借遍了亲戚朋友。为了能贴补家用,陈君飞接些绣花活拿回家,最初每天收入5元,最高也就14元,还难保证每天有活干。日子过得异常拮据,陈君飞有时候出门买菜,却空着手回来,对丈夫说,去晚了,菜没了,其实是她口袋空了。去接送绣花活,坐公交车来回要4元钱,为了省钱、省时间,陈君飞总是徒步走山路来回。有一次,她又累又饿,竟晕倒在路上。三四岁的女儿很想吃路边摊点卖的“塌年糕”,但陈君飞硬是拖着女儿走了,因为她的口袋里掏不出5毛钱。为医治谢军锋的病,家中已花费了10多万元,负债累累,但家中缺钱、借钱的事,陈君飞从不告诉他。 奇迹终于出现了。两年多后,谢军锋终于像婴儿学步一样,会站了、会扶墙走路了…… 一步步脱离了病魔的折磨,现在的谢军锋不但行走自如,还能干点轻活。 真情牵手 回忆过去8年辛酸的日子,两行清泪滑过陈君飞疲惫的脸。但生活中还是有感动的,尤其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对他们一家的关心。有一天,陈君飞在邮局汇出药费后,口袋又空了,她不禁无声地抽泣起来,一位姓沈的工作人员不禁拉住她询问事由。后来正是通过她,陈君飞认识了广州的邓铁涛医生,她每月写信向邓医生述说谢军锋的状况,素不相识的邓医生每月免费寄过来药方,让陈君飞在当地抓药,每月药费可少开支1000多元。这每月一张的药方,邓医生已免费提供了四五年。2002年秋天,普陀电视台把谢军锋、陈君飞这对患难夫妻的真情故事搬上了电视,虾峙中心幼儿园的张红园长看到后,深受感动。她发动幼儿园师生捐款,又冒着倾盆大雨把602元捐款和一些文具、衣服送到了陈君飞家。张院长说,当时是她创业最艰苦的时候,如今,她的日子好过了,更惦念这对患难夫妻了。8月13日,她如愿以偿,又见到了陈君飞一家,并欣喜地发现,谢军锋能出门和她握手了。她给陈君飞的女儿送来了洋娃娃、衣服,临走还留下2000元钱,作为她小学最后两年的学费,她还再三叮嘱,上初中了,一定要打电话给她。 爱无反顾 3年前,陈君飞的女儿年满8岁到了上学的年龄,因就近的小湖小学撤并,只能就读台门小学,于是,陈君飞和身体稍微有点恢复的丈夫带着女儿来到了台门,在台门以每月70元钱租住了间仓库。陈君飞又在台门农贸市场通过招标,有了一个熟食摊位,不分白天黑夜地打理生意,用自己瘦弱的身子撑起了这个家。由于她是新手又是一个人经营,再加上其他摊位竞争激烈,每月收入微薄。虽有低保金,但谢军锋每日还需服中药,一月花费六七百元,一家人日子过得异常拮据。 在这家人居住的破旧的房子里,记者看到,唯一值钱的是一台结婚时购置的电视机。谢军锋说,我没有尽到一个男人的责任,没能让自己的妻女有个体面的家。陈君飞则说,现在这点苦算什么,前些年,那么大的苦都熬过来了,老天已经厚待我们了。 </DIV><DIV id=TRSAD style="DISPLAY: none" align=center> </DIV><SCRIPT><!--var TrsADStr = '';var adPo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RSAD");adPos.innerHTML = TrsADStr;--></SCRIPT> <DIV class=black></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