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我的治疗 → 中医诊冶激素性骨枯(股骨头坏死)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2209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中医诊冶激素性骨枯(股骨头坏死)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bmqchk
 


经验值:13902

社区币:12314

发贴数:2147

注册:2005-04-02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bmqchk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bmqchk 把bmqchk加入好友 搜索bmqchk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bmqchk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bmqchk 访问bmqchk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中医诊冶类固醇性股骨头骨枯中医师吴思团

(SARS 康复者骨枯,也可参考本文)

骨枯是指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骨质缺血性坏死的疾病。骨伤科又称之为"骨蚀"(该病名最早见于[内经])。骨枯常见有小儿股骨头骨枯和成人股骨头骨枯等,其中成人股骨头骨枯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而非创伤性骨桔以类固醇性和酒精中毒性较多见,这里主要介绍类固醇性股骨头骨枯。

一、类固醇性骨枯发病原理 (港澳台稱激素為类固醇,骨质缺血性坏死為骨枯)

真正的发病原理仍未清楚,有两种学说供参考:a,脂肪栓塞:多数学者认为长期服用类固醇所产生的非创伤性全身脂肪栓塞,是造成股骨头骨枯的病因;b.凝血机制改变:长期服用类固 醇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发生血管炎,造成血管栓塞,导致股骨头骨枯。

1.     二、类固醇引起股骨头骨枯的相关因素

2.     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据文献报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本身就可能伴有股骨头骨枯,当服用类固醇后,往往加重骨枯程度。

3.     类固醇治疗的并发症:许多严重疾病如脑炎、心肌炎、肾炎、sars等,本身并不会引起骨枯,但为了抢救生命、缓解症状或抑制免疫反应,必须使用大剂量类固醇,最终并发骨枯。

4.     滥用类固醇:对某些良性关节疾病等,把类固醇作为 镇痛剂" ,最后导致髋关节严重致残,这种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类固醇与骨枯部位的关系:类固醇引起骨枯可单发亦可多发,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头、肱骨头、膝关节、距骨、肘关节、头状骨和舟状骨。若发生在股骨头,多数为双侧患病,可高达80%;而且常常是一侧先发病,病变相当严重。

  1. 三、诊断
  2. 病史: 大剂量应用或长期服用类固醇史。

a.     症状:

b.     疼痛:疼痛的出现往往提示股骨头骨枯己有一段时间;类固醇性骨枯的疼痛程度多数较严重,疼痛出现的时间,多在服用类固醇后半年至一年之间。疼痛的部位可在宽部,特别是内收肌止点处,也可在膝关节内侧,部份患者因表现为臀部或下腰部疼痛而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作腰间盘摘除术,这必须加以鉴别。

c.     跛行:一般与疼痛同时出现,早期为痛性跛行,后期可因单侧宽关节不稳定而程单侧摇摆跛行,双侧病变晚期可呈鸭步" 。

功能障碍:早期宽关节活动正常或仅有外展,内收轻度受限,随着病情发展,宽关节受限逐渐明显,严重者宽关节功能完全丧失,甚至不能负重行走。

  1. 四、治疗
  2. 停止应用类固醇、牵引、理疗等治疗,以减轻症状,促进骨修复。

内服中药:服中药适用于1期、2期的治疗或3期、4期的配合治疗。其作用机制  括改

善骨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骨内压,减少坏死程度,促进骨坏死的修复等作用。

a.     临床上将骨枯分为如下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肾阴亏损、脉络瘀阻

治则:滋补肾阴,活血祛瘀

b.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川芎、丹参、牛膝、当归等

肾阳亏损、脉络瘀阻

治则:温补肾阳,活血祛瘀

c.     方药:右归丸或二仙汤加川芎、丹参、土鳖虫等

湿热侵淫、脉络瘀阻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d.     方药:四妙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肾阴不足者加墨旱莲、菟丝子;肾阳亏损者加淫羊藿、杜仲等。

气滞血瘀

治则:行气活血,破积散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痛甚者加三棱、莪术。

1.     []

2.     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萸肉、淮山、茯苓、丹皮、泽泻

3.     右归丸:熟地、山萸肉、淮山、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

4.     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

5.     补阳还五汤:红花、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地龙、黄蓍

血府逐瘀汤:生地、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

 

 

 

[此帖子已被 bmqchk 在 2006-2-19 17:04:57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2-19 14:06:14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