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肝主疏泄与肌萎缩情志病的关系
陈金亮 周顺林 吴相锋
肌萎缩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疾病,而是所患疾病出现的一个临床症状,常见肌萎缩疾病,而且后果严重的为运动神经元病。主要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 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乃属于祖国医学“痿症”之范畴。其发病率为 4/106,病因未明,预后严重,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系世界性疑难病。目前我院 收治患者3 000余例,据资料分析以及通过临床观察,该病预后及其整个治疗过程中都 和情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 身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嘱目。因此,深入挖掘情志为病学说的 科学内涵,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全方位广泛深入的研究,对疾病康复都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1 情志与肝的关系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情志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情志为病的病机,总离不开气机 的紊乱。如《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记载。《内经》云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元代医家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百病 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长期以来,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七情调节,静养怡神,经常保 持平心静气的乐观主义态度,避免急躁情绪,这样才能精神饱满、身强体健,才能有利于疾 病的康复。正如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说:“境缘不遇,营术不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 之谓也。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思维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所司,而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与五脏(包 括脑)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尤其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又有“肝主情志”之说。肝与 情志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肝对正常的情志有影响作用,如肝火素盛之人则善怒;肝气犯胃 也是由于肝郁气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导致情绪低落,胸脘痞满,食欲不振,甚者呃逆不 止;情志的异常变化最易伤肝,使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从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 泌功能紊乱,以及整个机体内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
2 肝主疏泄与肌萎缩
肝主疏泄主要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肝的疏泄功能 正常,气机调畅,人体气血和调,心情舒畅,情绪乐观,而不发生疾病;反之,如果运动神 经元病情志出现异常变化,心境抑郁,气机紊乱,肝失疏泄,则将发生各种疾病。
2.1 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还体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 与肝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也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方 面,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肝郁气结,则可 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脾胃运化功能受到障碍,而出现脘腹胀满,纳食不佳,肌肉消瘦, 甚 至显著肌肉萎缩等症。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土得木而达”,《血证论》也说: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之清阳不升,则不 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难免。”
2.2 肝气条达,情志活动 才能正常,气血的运行才能通畅,情志异常对机体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在于干扰正 常的气血运行。肝的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就易于开朗;肝的疏泄功能减 退,则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的升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心情易于急躁,上冲人脑可致 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五志过极化火,导致经络气血逆乱,则肌肉跳动明显加重,全身肌 肉消瘦加快,病情加剧发展。
3 肝与肺脾胃的病理联系
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犯脾胃,则见两胁胀满,纳食 不馨,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饮食呛咳,伸舌不出,舌肌萎缩等症状。肝与肺的关系,主要 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若肝木刑肺,气郁化火,循经上行,灼伤肺津,肺失肃降,则出现胸 闷气短,呼吸困难,构音不清,声音低怯,痰多不易 咳出等症状。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与肾阴阳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协调平衡,故在 病理上也常相互影响,肝肾阴阳不足。如腰膝酸软,头痛头晕,全身乏力,自汗或盗汗,四 肢逆冷,形体枯槁,肌肤甲错,手足心烦热,清神萎颓,女子月经周期失常或闭经,男子遗 精、滑精或阳强不泄等症状。由此可见,肝主疏泄与肌萎缩导致情志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 关系,直接影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长期情志不畅,可形成多种疾患,加剧病情发展。
4 治疗肌萎缩与情志
目前我们采用“非常之病用非常之法,复杂之证用复杂之方”,在挖掘和借鉴传统中医治疗 痿证的理论和用药经验基础上,提出从奇经论治的新见解,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形成 了独特理论特色与用药规律,创制了扶元起萎,养荣生肌的治疗大法,研制了肌萎灵胶囊及 针对不同临床症状的系列冲剂。辅助于按摩、灸疗、穴注、打刺及心理疗法,进行康复治疗 ,加之通过调畅情志,达到心情舒畅,消除病因,起到了舒肝解郁之目的。总之,在肌萎缩 患者临床工作中一定要注重调肝畅志,方可提高疗效。
(原载《河北中医》199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