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报母情结
三
1971年我下乡了。家里虽然很困难,但妈妈和爸爸说,咱们穷家富路,不能让孩子为难。但是爸爸没有妈妈豁达,因为多给我买套衬衣,他生气了,我也生气了!甚至我下乡走的时候 ,都没有和爸爸说话 。12月26日,接下乡学生的汽车启动了,车上车下一片哭声。唯有我——这个唯一不哭的女生。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向车下的妈妈摆摆手,这个时候,一阵酸楚油然而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的两鬓已经长出了白发,在北风的吹拂下,显得是那样的凄凉。但唯一不同的是,妈妈没有象其她家长那样哭天抹泪。相反,她的脸上倒带有几分凝重和刚毅,随着拥挤的人群,妈妈跟着汽车向前跑,一边跑一边摆手,并高声地喊着,到农村一定要好好干啊!是啊,妈妈的期望是那么的简单和朴实。这也成了我一生的铭志。无论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春节很快就到了,同学们都在为回家忙碌着,而我主动要求留下来看青年点。春节过后,妈妈见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就偷偷的来青年点看我。看见妈妈的那一刻,我大把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妈妈却微笑着说:哭什么,没出息!我破涕而笑,看着妈妈的脸明显的瘦了一圈,我就知道妈妈这两个月是怎么过的。1976年,我的两个妹妹也下乡了。由于姐姐们都在农村插队,给家里的四妹和五妹创造了不下乡的条件,陆续的有了工作,家里的条件也逐渐的改善了。妈妈也有了帮手!
后来妹妹们都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妈妈有了来自五个不同城市的姑爷,她都把他们视为己出 。每个女儿的月子都是妈妈侍侯一个月。尤其是四妹和五妹是 同年同月生孩子,这下子妈妈可急完了,后来妈妈想了一个办法,把先生孩子的妹妹家的对面屋 租了下来,同时侍侯姐妹俩和婴儿,每天四顿饭,连洗带涮。
等到弟弟们也都结婚了,妈妈也同样象照顾女儿那样照顾弟妹。我们这个大家庭,共27口人,所有人的棉衣裤都是妈妈亲手做。孩子们从生下来那天起,就穿着妈妈给做的衣服和鞋。妈妈无怨无悔的为儿女们服务!
[此帖子已被 bmqchk 在 2006-1-25 16:31:46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