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媒体新闻 → 中醫五臟辨證論治成效佳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957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中醫五臟辨證論治成效佳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DIV class=b12 align=center>中醫五臟辨證論治成效佳
2005-11-30
</DIV>
<DIV></DIV>

圖:鄧鐵濤接受記者訪問,講述以中醫五臟相關學說進行「重症肌無力」等難治病的臨床研究

【大公報記者袁秀賢廣州電】中醫泰斗、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鄧鐵濤日前在廣州表示,「重症肌無力」的臨床研究發現,其病機是脾胃虛損五臟相關,運用這一學說在心臟病、側索硬化等疾病的辨證論治,取得很好的成績。

還五行學說中醫藥面目

鄧鐵濤日前以《中醫五臟相關理論繼承與創新研究》為題作了上述的表示。鄧老還透露,有一個強烈願望,要把中醫的五行學說徹底脫離「哲學」的範疇,還其中醫學的面目,並通過一些世界醫學認為難治之病,以此學說為指導力求攻而克之。

鄧鐵濤說,早在一九六三年,全國中醫教育系統討論結果認為,陰陽、五行、臟象、經絡,就是中醫理論的核心。由於外界不知道中醫的陰陽五行,是醫學的理論,與唯心主義相命之術等同起來。從此我便引發了五行學說可以如何發展之研究,到一九八八年開始形成──五臟相關學說的初步構想。

重症肌無力屬脾胃虛損

在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鄧老就開始「重症肌無力」的臨床研究,發現重症肌無力在中醫理論來看,屬脾胃虛損之證,但又與其他內臟相關連,為此總結本病的病機是──脾胃虛損五臟相關。該項目於一九九一年獲中醫藥管理局一等獎,一九九二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鄧鐵濤說,當今處於主導地位的是西醫科學慣用的實驗方法,但中醫和西醫是兩個不同理論體系,不同文化的根源的科學。歷經建國後幾十年的探索,中醫學的科學研究也應有東方文化的特色,才有利於中醫藥學的創新發展。

醫學不由老鼠點頭認證

鄧鐵濤強調,中醫是以人為本的醫學,而西醫是以「生物」為本的醫學,我們的研究最終是要人來點頭認證,而不是由老鼠點頭認證。也就是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準則去選用實驗方法,其中也不排除用動物實驗,但首先用以臨床觀察為主的研究方法。

鄧鐵濤表示,通過五臟相關理論指導臨床,以治愈、以提高病人的生存期與生活質量為主要的目的,並通過臨床研究進一步提高「五臟相關」的理論深度與高度。

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臨床研究中,也不能照搬西醫學的整套統計學方法,自始至終貫徹「以人為本」原則,人道主義的原則,希望能摸索出一套創新的適合中醫理論提高發展的科研方法來。

鄧鐵濤說,中醫藥學所以歷幾千年而不衰,除了有與疾病鬥爭的豐富經驗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因為有一個系統的基礎理論,而這一基礎理論竟包含近二百年才有的「唯物辯證法」的內涵和近幾十年才誕生的「系統論」的精髓,且還有符合「信息論」的研究方法等,中醫藥學是穿著古裝服裝而思想深邃的一門獨特、足以西方醫學並立的傳統醫學,值得我們自豪與珍惜。

中醫理論向「質」的變化

鄧鐵濤認為,自秦漢至今二千多年,中醫基礎理論只起到量的變化,還未起「質」的變化。時已二十一世紀,中醫理論應開始向「質」的變化發展,以其時矣,但工作之艱巨是難以估計。我們想以「五行」作為切入點,保留其合理的內核,除去其古老的外衣及其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符合客觀規律並加以創新發展,為中醫理論的革新走試行的一步。

鄧鐵濤說:我們的理論不是空頭的理論,它是與實踐密切結合的,以當前難治之病為堡壘,希望結合以前的研究在頭兩年能研究出一個有效的新藥,後三年能研究成功一個新藥來。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1-08 11:06:05  IP:已记录
dukun2
 


经验值:213

社区币:98

发贴数:187

注册:2005-12-24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dukun2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dukun2 把dukun2加入好友 搜索dukun2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dukun2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dukun2 访问dukun2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1-11 14:01:59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