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病友之家欢迎您,
请先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
在线情况
|
搜索
|
帮助
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
→
疾病资源
→ 怎么看懂血液化验单
您是本帖第
1364
个阅读者
主题
:
怎么看懂血液化验单
天山雪莲
经验值:22365
社区币:153380
发贴数:8100
注册:2007-06-13
体力值:
状态:离线
No.
1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根据其结构性质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白细胞、淋巴白细胞。粒细胞因胞浆内含有颗粒而得名,中性粒细胞又分为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两种。淋巴细胞又分为T细胞、B细胞。各种白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平均约为13天,淋巴细胞的寿命差距较大,短的仅3~4天,有的T细胞寿命可超过百日,甚至长达20天。
(1)中性粒细胞:
[正常值]
显微镜计数法: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1~0.05 (1%~5%) 0.03~0.08 (3%~8%)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7 (50%~70%) 0.3~0.65 (30%~65%)
血细胞计数仪法(GRAN):
百分率 0.46~0.765 (46%~76.5%)
绝对值 (1.8~6.4)×109/L
[临床意义]
① 生理性增高: 新生儿、妊娠、分娩和产伤、剧烈运动、严寒暴热刺激可使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 病理性增高:反应性增高见于急性化脓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等,严重时
可在镜下见到病理状态的中性粒细胞。另外,严重的组织损伤、严重烧伤、心肌梗塞、大手术后、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也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加。肿瘤性增多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症病。
③ 减低:某些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肿瘤化疗后、脾功能亢进,长期接触有毒理化物质所致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2)淋巴细胞:
[正常值]
显微镜计数法:
成人 0.2 ~0.4 (20% ~ 40% )
儿童 0.3 ~ 0.56 (30% ~ 56%)
直接计数(LYM.C):
成人 (1.280 ~ 2.088 )×109/L (1280 ~2088/μ1)
儿童 ( 2.800 ~ 4.254 ) ×109/L (2800 ~ 4254 /μ1)
血细胞计数仪法(LYM):
百分率 0.187~0.47 (18.7% ~ 47% )
绝对值 (1.0 ~3.3 ) ×109/L
[临床意义]
① 生理性增高:出生1周的新生儿至5岁的儿童。
②病理性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可见相对性增高;某些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绝对性增高;某些慢性感染,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类型的淋巴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前期等。
③减少: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淋巴细胞减少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器官移植后某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放射病或急性化脓性感染时因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淋巴细胞呈相对性减少。
(3)嗜酸粒细胞
[正常值]
显微镜计数法:
成人 0.005 ~0.05 ( 0.5% ~ 5% )
儿童 0.005 ~ 0.05 (0.5% ~ 5% )
直接计数(EOS.C )
(0.05 ~ 0.3 ) ×109/L (50 ~ 300/μ1)
血细胞计数仪法(MID)(嗜酸、嗜碱及单核细胞之和):
百分率 0.035 ~ 0.079 ( 3.5% ~ 7.9% )
绝对值 (0.2 ~ 0.7 ) ×109/L
[临床意义]
① 反应性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剥脱性皮炎、天疱疮,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
②肿瘤性增高: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等。
减少: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4) 嗜碱粒细胞:
[正常值]
显微镜计数法:
成人 0.00 ~ 0.01 ( 0 ~ 1 %)
儿童 0.00 ~ 0.01 ( 0 ~ 1% )
直接计数(BAS.C)
( 0.02 ~ 0.05 )×109/L (20 ~ 50/μ1)
血细胞计数仪法(MID)(嗜酸、嗜碱及单核细胞之和):
百分率 0.035 ~ 0.079 (3.5% ~ 7.9% )
绝对值 (0.2 ~ 0.7 ) ×109/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的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黏液性水肿,变态反应,甲状腺机能减退、溃疡性结肠炎。
减少:速发型变态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甲状腺机能亢进、柯兴氏征。
(5) 单核细胞
[正常值]
显微镜计数法:
成人 0.03 ~ 0.08 (3% ~ 8% )
儿童 0.02 ~ 0.08 (2% ~ 8% )
直接计数 (MON.C)
(0.067 ~ 0.325 ) ×109/L (67 ~ 325/μ1)
血细胞计数仪法(MID) (嗜酸、嗜碱及单核细胞之和):
百分率 0.035 ~ 0.079 (3.5% ~ 7.9% )
绝对值 (0.2 ~ 0.7 ) ×109/L
[临床意义]
① 生理性增多:见于出生后2周的婴儿。
②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寒、疟疾、黑热病、活动性结核、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如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的细胞病。
③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2-02-28 17:47:14
IP:
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