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吴清忠著的《人体使用手册》,大家可以根据各自身体的情况来探讨一下。
重症肌无力最早的成病原因多半是肠胃的细菌感染,加上血气低落,使得脾脏的能力低下,无法清除人体的废水,形成了心包积液长期过多,心包经长期阻塞,心脏能力长期低落。心脏是人体血液的泵,泵的能力不足,血液长期没有能力进入肌肉组织。没有血液的肌肉自然没有力量,没有血液中营养的供养,肌肉逐渐演变成萎缩的症状,就形成了严重的疾病。
多数这种疾病的患者,都由于长时间的心包积液,使心脏外侧堆积了太多的垃圾,形成一层厚厚的油脂,现代医学称之为心肌肥厚。这些堆积的垃圾需要不断地清除,才能使之慢慢减少。
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在古书中的记载是分为砭、针、灸、药四种方法。 “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四种方法之首,可见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除了“砭”的治疗效果可能特别好以外,由于它完全不需要特别的材料和工具,只要一双手或简单的刮痧板或瓷汤匙,甚至扁平光滑的石头就行了。只要懂得医理,随时随地都能为人治病,是最方便的医疗方法,因此被古人将之列为各种治病方法之首。药为四种方法之末,主要可能是这种方法需要各种不同的药材,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具备的,因此被列为治疗方法中的下策。
一个好的中医应该精通这些方法,视实际需要及资源状况,选择最好的方法为人治病。但是由于“砭”的治疗方法,医生最耗体力,也最耗时间,最不容易赚钱,动手动脚的像在干粗活一样,形象并不是很好。而开方取药,不但能用最少时间、最少体力为人看病,也能维持医生专业权威的形象。同时在药材上也比较容易抬高价格,可以使医生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多年演变下来,最终“以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主流,而各种“砭”的手段却沦为民俗疗法,正牌的医师不屑为之,中医的功效也大打折扣。有些以“砭”治疗为主的疾病,就成了今天的不治之症,例如,重症肌无力(台湾所称“渐冻人”,或神经元疾病)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