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与本
医生懂得标与本,而又懂得逆从,并运用它来诊断和治疗疾病,是不会发生危险的;不懂得标本,逆从的医生,是不能够诊断疾病的,如果他去给人治病,就会出现“乱经”事故。
在一个病人体上,都会出现标本的两个方面,比如肾阳虚导致的水肿病,以脾肾虚为本,水肿为标,故治疗时当从本着兼顾其标,采用健脾温肾利湿法,使脾肾功能恢复,运化开合正常,则水肿自愈。这是“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此病若患发外感,在水肿的基础上,兼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等,则水肿为本,外感为标,就其表现来看,外感是当务之急,如不解决,对本病及整体病变都有影响。因此在治疗时必须暂舍本病,从标着手,解决外感。待感冒治愈后,再医治本病,这就是“急则治其标”的治疗法则。
逆治是逆其病性用药(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一种方法,为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顺治,是顺从疾病的外在表现用药,如热象用热药,寒象用寒药等。其实这个寒热皆为假象,即所谓的“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的症候。可见它的运用仍属“逆治”范畴。这充分说明。作为一个医生,必须掌握疾病的标本和用药的逆顺,否则“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阴阳、逆从、标本之所以成为医学中的基本理论,是因为掌握了它,就可以从小病推知大病,举一证而知百病之害的原故。它的实用价值在于由少可知多,由浅可变博,由一而知百,由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但是,标与本,理论是容易了解,实际掌控,却不易达到。我们只有努力去掌握这种方法,就可以执简而御繁。不管病证有千般变化,只要掌握了标本,逆从的关糸,就可以明确主要矛盾,以解决根本问题。
[此帖子已被 医道同源 在 2011-2-20 23:33:2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