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心灵倾诉站 → 中医的望闻问切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913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中医的望闻问切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医道同源


经验值:238

社区币:238

发贴数:104

注册:2011-02-01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医道同源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医道同源 把医道同源加入好友 搜索医道同源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医道同源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医道同源 访问医道同源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中医的望闻问切

 1 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形体观其形体,可知五脏盛衰,轩岐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按俯,筋将惫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脑为元神之府,肾精生化之髓充实其中,才能神光焕发,思维敏捷。

苦头往前倾,目睛内陷,是髓海不足,元神将惫现象。

背为胸廓,心肺居于胸中,背曲肩随,是心肺已虚象征。腰为肾脏所在部位,不能转摇,是肾脏功能衰惫

2、闻诊

闻诊是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

声音高亢:是正气未虚,属于热证、实证。

语声重浊:乃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肺津不布,气郁津凝,湿阻肺系会厌,声带变厚,以致声音重浊。

3、问诊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问诊范围甚广,现在仅将《景岳全书》所列十问加以增损进行研讨,余未备述。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4、切诊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本节仅论切脉,余未备述。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切脉辨证,早在《内经》、《难经》就有记载,经历三千年来的不断总结,对于何证出现何脉已有详细论述。但对证象与脉象间的内在联系,却无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致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脉证间的内在联系,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气血津液出现虚滞,五脏功能出现盛衰,才会出现不同脉证。只有弄清气血津液的生化输泄与五脏间的关系,才能将气血津液虚滞和五脏功能盛衰出现的证象与脉象联系起来,也才明白切脉能够察其五脏病变的道理所在。

气血津液虚滞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脉象。

[此帖子已被 医道同源 在 2011-2-12 22:58:12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2-12 22:57:31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