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配方自制泡酒成“毒药”
中药泡酒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它常常被当作治疗一些疾病的灵丹妙药而广受推崇。但“是药三分毒”,尤其是不按药材药性乱配制的药方泡制的药酒,不但起不了治病的作用,相反会损坏健康、加重疾病,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制定药酒检验的标准,因此药酒的泡制应该尽量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惊魂事件自制泡酒毒死人
“药酒还会杀人?”很多市民在被记者问到药酒的毒性问题时,大都茫然地摇了摇头。但下面两个真实发生的事件却令人不得不关注药酒的毒性问题。
2002年1月1日,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吴某等5人应陈某的邀请到朋友家聚餐。吴某因喝啤酒不适,要朋友拿出自制的药酒供其饮用。其朋友最终拿出约150毫升的自制药酒,同时叮嘱该酒不能多饮。当其要为吴某斟酒时,吴将酒瓶夺过,为自己斟上一杯酒后,在药酒被喝完后吴某还将瓶中的残渣吃掉。约30分钟后,吴某逐渐感到身体不适,随后,吴某开始呕吐,脸色苍白并瘫倒在地上。吴某被火速送到南澳县人民医院救治,在救治过程中吴某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后,汕头市公安局接受南澳县公安局的委托对死者的死亡原因进行鉴定后,得出结论为:吴某因饮自制药酒而中毒死亡。
另一起药酒杀人事件发生在黑龙江省。2002年9月4日晚,黑龙江农垦北兴农场某生产队唐某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和用12种名贵药材泡制的药酒,盛情款待为他搭建鹿圈的亲朋好友。刚饮了两杯就有人感到头晕、腹痛,当时大家都没在意,继续畅饮。又一杯酒下肚后,又有3人出现了同样的症状,随即出现了呕吐、站立不稳现象,唐某家人赶紧找来出租车把5个腹痛的人送往医院。可不幸的是有2人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另外3人被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食物中毒。9月8日,中毒原因查明,是由于过量地饮用配方不当的自制药酒。中毒者当晚所饮的药酒由鹿茸、人参、鹿茸血、枸杞子、蝎子、鹿胎、蛇等13种名贵的中药材配置而成。据药理学专家分析,这样的搭配违背了中医学的“十八反、十九归”的配置禁忌,将性质相克的蝎子和鹿茸血配在一起,将鹿胎这种名贵的妇科药配在12味药材中违背了“君臣佐使”的原则。没去爪和尾部的蝎子和没有经过泡前处理的蛇都存在副作用和卫生问题,未经科学焙干的鹿鞭和泡的时间过长都埋下了中毒的隐患。
现场追击
A泡酒成了小餐馆招牌
在成都,泡制的药酒成了一些餐馆的看家之物。记者发现在成都市的餐饮业中,大到星级宾馆,小到路边的无名小店都在经营自制药酒。8月1日至6日,记者调查发现:有药酒供应的小店比没有药酒的生意要红火得多,甚至有很多小店的药酒还供不应求。成都市肖家河某小餐馆的老板就从摆放在其店内玻璃橱柜中的几大缸颇为扯眼的泡酒中得到了不少实惠。他告诉记者,他的小店已经营了3年,但由于他的小店位置不当道,加之没有什么特色菜,附近的餐馆又太多,以至于前两年他都在做着亏本买卖。自去年12月份,他在店里摆上几坛药酒以来,生意明显比往年好多了。很多人来他这里根本就不为了吃饭,而是来喝上几杯他泡制的药酒。来这里喝酒的中老年人尤其多,很多人经常来,都成了他的老顾客。
在光华村附近,一个小餐馆还推出“来吃饭就送二两小店自制药酒”的促销方式。老板告诉记者,他的药酒是用上等白酒泡制的,药酒的配方是他请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专家配制的保健特效方,泡制的药材都是上等的中药材,这些中药材的成本近100元,每泡过几次后他都要更换新药材。等老板离开后,记者决定从店里的小工身上找真相。经过近30分钟套近乎,小工放松了戒备,他告诉记者,其实老板的药酒非常便宜。他听老板说酒是从五块石批发市场买来的,只知道价格非常低,泡制的药品也是老板从五块石批发市场上买的,店里每坛药酒的成本不会超过10元。而坛子里的药酒根本就没有什么配方,完全是老板自己一手配制的。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惊奇地发现,很多药酒经营店都是自己配制药酒,药方五花八门,配药的取材上也是应有尽有,差别仅仅在于高档餐馆和专门药酒经营店所泡的药材大多是如蛇、蝎子、鹿茸、人参等名贵中药材,而小餐管所泡制的药酒所用的材料差不多是枸杞子、中草药之类。虽然这些经营店对取材各有不同的解释,但对消费者,他们所宣称的却是惊人的一致:他们的药酒什么功效都有,既能保健又能治病!当记者问其配制原理时,基本上无人能回答。
B药材市老板随手开泡酒“秘方”
8月5日,记者来到双桥路菜市场,刚进入该菜市场,就看见一个卖酒的店铺前围一堆人。记者走近一看,原来该店铺老板正在向市民推荐刚进回来的一批具有保健功能的泡酒中草药。记者看见其包装上标明的药酒名为“宋版千金方”,其成分有苁蓉、蛇床子、远志、续断、薯蓣、鹿茸等10几种中草药。
老板告诉记者,该包中草药药性极强,有壮阳之功效,只要80元钱就可以了。记者表示对其功效产生怀疑,老板则称,该药方都是包装厂家在名医的指导下包装的,不会有错。
随后,记者在该店铺内粗略数了一下,仅封装好了的中草药包就有20多种,其功效大多是清热造湿、活血化瘀、滋阴补阳等。而各自的成分,最少的都有14种,最多的则多达24种。
8月6日,记者来到五块石药材批发市场,只见各种各样的药材堆积在经销商门市内,熙来攘往的人们穿梭在其中。
得知记者是从自贡前来进货的中药商后,一位经销商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在谈到泡酒时,老板说,他那里什么样的泡酒处方都有,形式也是多样的,有厂家包装好的,也有散装的。该老板还格外关照地小声告诉记者,买散装的拿回去包装,利润会高一些,他会给记者提供处方。记者问其有没有功效,老板立刻变了脸色,面红耳赤地看着记者,问:“你是干啥子?”记者佯装生气,并表示,以前都是购买的包装好的,没有自己配过,心里有点不踏实。老板陪上笑脸称,只要消费者喜欢就行,至于功效嘛,总会有个体差异的。该老板在说到“个体差异”时格外地提高嗓门并略作停顿加以强调。
随后,老板拿出纸和笔,一边开起了处方,一边对记者说,他已经从事中药经营20多年
了,在泡酒这一行很有研究,很多在他那里进货的经销商的处方都是他开的,反响很不错。但记者看到,老板开的处方都有几十种药材,大多有桂心、白术、细辛、山茱萸、附子、干地、紫菀、牛膝、芍药、丹参、黄芪、沙参、苁蓉、干姜、玄参、人参、苦参等等。不到10分钟,老板就开出了5个处方。当记者表示在其它地方看看再说时,老板急忙收起了处方单,表示那是他的机密,只提供给他的代理商。
C消费者撑起泡酒市场
泡酒既然如此出笼,消费者作何反响呢?8月5日,记者在双桥路菜市场就消费者如何看待中草药泡酒一事进行随机采访时发现,大多数市民都知道中草药泡酒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但具体有哪些危害,却没有一人能够答出来。尽管如此,市民们却一致认为,中草药泡酒是中国几千年就遗传下来的,它的保健和治病功效肯定是一般药品所无法替代的。
在随机采访中,家中有中、老年人的市民这样告诉记者,在本来就能起健身提神作用的酒中掺和一定的中药,应该是有益的。60多岁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家共有3坛泡酒,这些泡酒分别有抗疲劳、治疗风湿病和治疗跌打伤的功效。刘大爷说,他家用于泡酒的中草药一部分是老伴请老中医开的处方,一部分是自己在菜市场的泡酒经营店购买的。
那么消费者是如何判断中草药有宣传功效的呢?刘大爷说,这个只有靠运气了,如果买到真的,确实有它宣传的功效,如果买到假的,那肯定没有效果。它到底有多大的功能,刘大爷说,这个没有人能回答,只能说,喝了有效的药酒后,感觉要好一点。他还告诉记者,他曾经就买到一个宣传有抗疲劳功能的中草药药包,买了酒进行泡制,结果没有一点药酒味,那肯定是没有功效的。
8月6日晚,记者在成都市水碾河走了一圈,发现不少小餐馆都有赤膊的年轻人在猜拳行令,往往几轮下来,半杯或1杯泡酒就下肚。而当记者去询问饮酒人可否知道泡酒可能会损害健康时,不少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反问:“真的如此吗?”从他们怀疑的语气和眼神中,记者发现,泡酒在年轻人群中也相当有市场。
专家解析
配方不当酒变“毒药”
随意配出的药酒对人体到底有多大的危害?8月5日记者采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专家黄英志教授和90高龄的中医专家戴教授。黄教授告诉记者,喝乱配制的药酒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疾病。戴教授则告诫说,喝乱配制药酒一般会导致人体干燥、少血、使人心烦意乱。“不仅是乱配制的药酒不能喝,就是按照正确的配方配制的药酒都不能随便喝。”
黄教授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配方的药酒都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凡是药酒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即使餐馆使用了正确配方的药酒,也不是人人都能喝。药酒主要是造热的,出血的人就不能喝,比如很多人都喜欢用全蝎泡制药酒,全蝎有毒,它的功能在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为治疗抽搐的要药,也适用于治疗疮疡肿毒、风湿顽症和顽固性偏头痛,近年来,还在治疗癌症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喝泡有全蝎的药酒,血虚者不能服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中的蝎毒大部分是有药理活性的蛋白质,可分为蝎毒和酶两部分,蝎毒可使胎儿骨化中心延迟或消失,造成胎儿骨骼异常或者畸形,有的人喝了含全蝎的药酒还会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药酒的浓度也必须通过卫生部门的审核。很多人对药酒的认识不深,把药酒和西药一起用,殊不知这样危害很大。比如药酒就不可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抗风湿药同服。因为乙醇与水杨酸钠等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混合饮用后能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性,严重者可导致胃出血。
戴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用于制作泡酒的中药材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进行了分析。中草药虽然成分复杂,功能不一,但中医根据长期医疗实践,按其特点归类为“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热、温、凉。凡性属寒、凉的药物,多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等作用,适用于治疗热性病。性属温、热的药物,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等作用,适用于治疗寒性病。例如,石膏、桅子都属于寒性,都具有清热泻火作用,可用于治疗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舌燥苔黄等湿热症。干姜、附子性属大热,都具有温中散寒作用,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脉沉无力等虚寒症。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辛有行散消滞、活血化瘀作用。甘有滋补强身、缓急止痛作用。酸有收敛固涩、止泻止汗作用。苦有清热造湿、泻火镇咳作用。咸有软坚化结、润燥通便作用。五味之外的“淡”味也有利水渗湿、利尿消肿作用。“是药三分毒”,有些中药不仅有毒,而且毒性甚烈,比如中药中的砒霜、巴豆、川乌、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等等,都具有相当大的毒性。即使是人参、黄芪等常用滋补药,过量久服或有肺热痰多、咳嗽气急、头晕目眩、失血初起等症者,服用后也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中药的毒性也是相对的,选药得当、泡制合理、用量适度就可以化毒为益,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相反,滥用乱用、随意增量,则可使原本无毒的药物有害于人体。
执法机关
积习导致执法遇阻
自制药酒有没有相关的法规管理?就此,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所监督一科的鲜科长。他告诉记者,根据《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药品是不能随便和食品搭配的。药酒的泡制非常特别,是把多种中药相加在一起放在酒里长时间泡制,如果配方不正确,也很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相关法规规定,泡制药酒的药材必须是《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上有的,泡制药酒的配方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审批才能使用。如果所使用的药材不是《名单》上所有而需要用来泡制药酒,申请者则必须提供药理特殊针对性试验指标的试验资料。
鲜科长说,如今市面上很多药酒经营者的药酒配方都没有通过相关卫生部门检测审批,这些药酒经营者都是违法经营。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足,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是补药就拿来泡制药酒,如当归、人参等经常被用来泡制药酒的名贵药材,既不是《名单》上所规定的,也没有人提供《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试验资料,这样的药酒是有很大的危害的。“省卫生执法监督所经常对这些不法经营者进行整治,可就是收效不大。”鲜科长告诉记者时有点无奈。
为什么卫生执法会有这样的难度?鲜科长告诉记者,执法的难点主要在于消费者。由于药酒在我们国家有很长的历史,泡制药酒的材料也是为世人公认的中药,因而很多人都不会考虑到其危害。特别的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药酒对人体保健起了较大作用,很多人都养成了饮药酒的习惯,并因此认为饮药酒只会有益。而要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绝非短期内所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