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总结一下
神经肌肉接头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被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破坏,同时也被胸腺放出的T-淋巴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破坏。于是神经信号从大脑过来的时候,在神经末梢上产生的乙酰胆碱就无法于乙酰胆碱受体正常结合。于是神经信号就无法传导。于是肌肉就无法正常收缩了。
其实这个就是帮自己理一下思路
我觉得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这种破坏的发生过程:它是不是真的不可逆,我感觉人体的过程很多都不是绝对的不可逆反应。如果我们能重建这些神经
肌肉接头上的乙酰胆碱受体,退一步说阻止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继续破坏,那么就可以彻底的治疗这种疾病。
其实目前的新斯的明类药物主要是在抑制
乙酰胆碱的水解,“延长和增强它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的能力”,使神经冲动可以更好的传播过去。
它并没有对乙酰胆碱受体产生任何作用,那么就无法治本。
种子和坑的比喻很形象,不过我想提出另外一个比喻。我觉得可以用水和塞子的比喻来形容。乙酰胆碱是水,它携带神经信号,乙酰胆碱受体是河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是塞子,新斯的明是水泵。水本来可以顺利通过河道,但是塞子把河道堵住了,流量减少了。这个时候人们会用水泵来增加水压,也就是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让流量恢复原来的水平,神经信号的传导正常。但是塞子还在那里。我们无法处理它。
其实这些也都是我的臆想,重症肌无力的表现是很有意思的。对于全身型的病人,他会有一个肌肉收缩的递减的表现。对于重频电刺激,有一个阶梯式的递减。但是最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的肌肉收缩似乎是近似正常的,而后才会不正常。我也想象不出这个过程是怎么产生的。还有其他的一些表现,比如朝轻暮重等等。还有些病人自愈了,这又是怎么回事。都是值得思考的。
然后想到中医,很多朋友吃中药好了,恢复了。中医是否是采用新斯的明的方式来产生作用吗?还是中医是另外一个过程呢?是阻止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产生呢,还是其他反应过程呢?中医是否更治本呢?我好像听说激素可以阻止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产生。
其实以前真的没想过这个问题,今天看了雪莲阿姨的帖子开始思考了一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