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我的治疗 → [转贴]“治病必须治人”的学术思想——刘炳凡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566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转贴]“治病必须治人”的学术思想——刘炳凡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sairicai


经验值:2784

社区币:2774

发贴数:2382

注册:2005-03-30

体力值:140

状态:离线

查看sairicai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sairicai 把sairicai加入好友 搜索sairicai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sairicai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sairicai 访问sairicai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刘炳凡研究员“治病必须治人”的学术思想探讨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 刘光宪等

关键词  @刘炳凡  临床经验  学术思想


  “治病必须治人”,是刘炳凡研究员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治疗学经验,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各种疾病都是在活动着的人体上表现出来,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所引起脏腑气血的变化,都不可能离开人这个载体。人的生理状态及具体条件,往往决定了疾病的发生、传变。没有人这个载体,便不会有一系列的治疗演变,因此,在治病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人”这一重要因素。《金匮要略》云:“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反之,人即疾病。只治病不治人,则将影响人的自我平衡,自我修复,甚至出现不必要的药源性和医源性疾病。故《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有这样的痛苦垂诫──“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以其用药不当,反损人体的自然疗能也。这就是刘老这一学术思想的关键所在。现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内涵。

1 注重人体正气,发挥自然疗能


  刘老在讲解《伤寒论》时说:“《伤寒论》立法论治要旨,一是体现了扶阳气,二是体现了存津液。总的精神实质是:治病必须治人,要把人、病、治三方面的关系摆正,其中‘人’是主要的,治疗服药,无非是为‘人’。人体正气不伤,则能抗邪御病,而立于不败之地。”这里,刘老强调了调动人体正气,发挥人体自然疗能的重要性。并从经典著作中分析人体正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如《伤寒论》58条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据《宋本》,下同)59条说:“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为什么疾病可以不治自愈?刘老据其原文分析,认为其中关键在于阴阳自和。这就说明人体具有平衡自身阴阳的功能,也是生命力的体现。什么是健康的标准?它不单纯表现在肌肉的发达,骨骼的强健,而在于人体自身迅速平衡阴阳的水平。为什么有的人,体虽弱却见长寿,有些人体虽壮,却见早夭?这就要看谁能把握住自身阴阳的平衡。当然,自然疗能必需通过自身一定范围内的能力来实现,一但超越了这个范围,则须求助于外来的扶持。正如《伤寒论》第10条说:“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为什么需要十二日才可愈?因为七日表解,复过一候,五脏六腑之气始充,故其时可愈。这就说明人体正气得天时之助,达到了自我平衡的标准,所以疾病可自愈。如果外来的扶持,表现在处方用药方面,则体现在扶助正气,使自身能迅速阴阳平衡,增强了人体自然抗邪御病的能力。这在对防治疾病的发生、传变和预后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本于何?本于阴阳。治病治人,顾护正气,求得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正是体现了治病求本的精神。治人,在用药上可以直接表现为扶阳益阴,是为补正气;亦有间接表现为急下以存阴,或温寒以回阳,都是为顾正气。虽手段不同,其宗旨则一。因此,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来说,药物之用,无非是因势利导而已,人若无正气,则无药物作用可言,《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谓“神不使也”。疾病的痊愈,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所发挥出来的平衡阴阳的功能。笔者曾治一女患者,膀胱癌术后癌肿满下腹转移,病属晚期,已失去再手术的机会。在化疗的同时,运用中药抗癌,效果亦不理想。几个疗程后病人已无法坚持化疗,肿块未见减小,疼痛反而增剧,气息奄奄,生命垂危。此时,若单纯“治病”,已属不能。转而改为“治人”以抗病,停止一切抗癌药,专扶脾胃之气,以助运化,再针对体质,予扶阳益阴,结果,病人出现了疼痛缓解,肿块缩小,能自行排解大小便,进普通饮食,精神增强,能下床散步的可喜状况。反映了运用这一学术思想,正是调动人体自身正气的结果,说明治病必须治人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7-09-28 16:47:45  IP:已记录
sairicai


经验值:2784

社区币:2774

发贴数:2382

注册:2005-03-30

体力值:140

状态:离线

查看sairicai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sairicai 把sairicai加入好友 搜索sairicai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sairicai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sairicai 访问sairicai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2 重视精神因素,增强治病效果

  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心理医学与社会医学的研究。治人,除了注重人体正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调动人的内在精神因素,使之产生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念。这对病人自身平衡失调的阴阳,有着积极的作用。如老红军王金辉因患喉癌悲观失望,刘老敬书毛主席给王观澜同志的信“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产生抗力,与它作斗争,直至战而胜之”。王老将之作为座佑铭,从此思想开朗、精神愉快,治愈后8年仍健在。

  人体精神活动,是在全部生命机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精神活动的异常,对形体的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治病必须把病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因素考虑进去。《素问·疏五过论》说:“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这种病,不起于脏腑,形体表面也没什么大变化,关键是在人的思想上产生的情绪过激变化。如果不针对病的实质,不从治人的思想入手,又何以谈治病呢?因此,刘老认为医生治病要坚决反对只把病人作为消极被动的动物来治,而应该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积极性,注意精神因素的作用。《素问·五脏别论》说:“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史记·高祖本纪》:医曰病可治。高祖谩骂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许治而死,年五十二岁。这样的例子不少。另一方面,《灵枢·师传篇》又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说明治病的同时,首先应治人,晓之以利害,告之以宜忌,消除思想顾虑而愉快地积极配合。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它反映的正是心神对形器的效应。《灵枢·口问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那么,心安则五脏六腑皆安,调动病人主观积极性,建立起坚强信念,它可使机体内气血和顺,人体各部生理机能同步,有序化增强,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刘老常言“语言、药石、刀圭是医生的三件法宝。解除病人的精神压抑,是治疗疾病的第一关”。这里刘老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因为它反映了医生的思想、作风和态度,所以刘老在临床中十分注意对待病人的态度。它不仅包括仪表,更重要的是言语,因为它包含着良性刺激与恶性刺激,这对病情有直接影响,即所谓之“精神疗法”。正确地运用这门武器可解除病人精神上的负担,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有利于战胜疾病和身体康复。如一位患乳腺纤维瘤的年轻妇女找刘老诊治,哭诉说:我去医院看病,医生对我说“你乳腺有肿块是纤维瘤”,并要我赶快动手术,否则就有癌变的可能。听了这些话,我思想上就产生了恐惧,因此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现经人介绍,您治这种病很有经验,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您老身上,有办法吗?对于这样的病人刘老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诚恳的态度、肯定的语言答复:1、这病可治,2、情绪要乐观,3、坚持服中药。通过整体疗法以改善局部,三个月后来复诊,面带喜悦的说:“上次开方回去,思想包袱丢了一半,中药内服外搽,乳腺肿块逐渐变软缩小,相信不开刀也能治好,不会癌变了。”情绪一乐观,解除了精神负担,坚持服药更加有效了。这一事例,说明了言语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所以刘老反复强调“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治思想”。也就是说通过医生的语言,用良性刺激和精神疗法,有的放矢,医治病人的心理疙瘩,从而解除机体抑制,发挥药物效能,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7-09-28 16:48:26  IP:已记录
sairicai


经验值:2784

社区币:2774

发贴数:2382

注册:2005-03-30

体力值:140

状态:离线

查看sairicai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sairicai 把sairicai加入好友 搜索sairicai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sairicai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sairicai 访问sairicai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3 根据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疗法

  “治病必须治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识人”这一方面。所谓“识人”即认识人的个体差异性。增强人体正气及发挥人的积极信念,需要医生识人才行,识人才可治人,人的因素确立了,才可谈到治病。刘老举例《伤寒论》114条火逆证的柯氏解释说:“若其人阳素盛者,因熏灼而伤血,其鼻必衄;其人阴素虚者,因熏灼而伤津,小便必难;若其人阴阳之气俱虚竭者,胸满而喘,口干咽燥而死者有矣。”说明由于人的禀赋不同,虽同一证治,其导致的病变则不同。皆属正气不足,但有偏阴偏阳之差异,治人扶正,不知人体差异又如何可行呢?一般来说,阳素盛的人,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容易激动,发生疾病多易化火伤阴。阳气不足之人,对外界刺激反应怯弱,容易抑郁,性格内向,发生疾病则易伤阳化寒。人体的素质,往往受先天的生理禀赋和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早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就作了较生动的描述。只有认识到人体素质的差异,才可以更准确地做到治人。日医求真氏亦曰“阴阳二证,正成反比,判若霄壤,故不得不严密分之,设同一病而阴阳不同,治法亦异,例如当感冒在表时,若为阴证,发表药宜配以热性发扬的附子、细辛,若为阳证,发表药宜配以冷性沉降的石膏。若不准此法例,阴证反用石膏则益陷于沉降,阳证反用附子则更增其发扬。”与此互见发明。

  “治病必须治人”,是刘老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以注重人体正气,重视自身阴阳平衡,以抗御疾病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种学术思想。它体现了中医学灵活辨证、治病求本的精神。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7-09-28 16:48:59  IP:已记录
天山雪莲


经验值:22365

社区币:153380

发贴数:8100

注册:2007-06-13

体力值:710

状态:离线

查看天山雪莲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天山雪莲 把天山雪莲加入好友 搜索天山雪莲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天山雪莲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天山雪莲 访问天山雪莲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好文章!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7-09-28 17:28:10  IP:已记录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好文章!

[此帖子已被 海蓝港湾 在 2007-9-29 13:40:59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7-09-28 21:45:01  IP:已记录
林林


经验值:25

社区币:19

发贴数:21

注册:2007-09-10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林林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林林 把林林加入好友 搜索林林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林林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林林 访问林林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7-09-29 08:24:39  IP:已记录
断线风筝
 


经验值:357

社区币:179

发贴数:257

注册:2007-07-12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断线风筝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断线风筝 把断线风筝加入好友 搜索断线风筝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断线风筝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断线风筝 访问断线风筝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7-09-29 10:02:46  IP:已记录
sairicai


经验值:2784

社区币:2774

发贴数:2382

注册:2005-03-30

体力值:140

状态:离线

查看sairicai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sairicai 把sairicai加入好友 搜索sairicai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sairicai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sairicai 访问sairicai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up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8-12-16 15:57:52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