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器官移植孕妇的胎儿与正常孕妇的胎儿相比,承受的风险要大得多,胎儿丧失率也明显增加。这些威胁一是来自孕妇的不利条件,二是免疫抑制剂对胎儿的毒性作用和可能的致畸作用。免疫抑制剂是不能随便减量和更换的,也不能停用。这些药物中,强的松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肾上腺功能,造成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改用强的盐龙可能避免。此外,激素可降低组织的强度,使孕妇羊膜早破及子宫破裂的机会增加而危及胎儿生命。环孢菌素也可通过胎儿,其在胎儿体内的浓度相当于母体的10%—50%,该药有一定肝肾毒性,可造成胎儿肝及肾脏功能异常。硫唑嘌呤对肝及骨髓造血功能的毒性也较大,所幸的是其在胎儿体内浓度极低。上述免疫抑制剂明显增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有报导高达40%,且以服环孢菌素者最为明显。服硫唑嘌呤和激素者,其胎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492克,而服环孢菌素和激素者则仅1857克。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的其它因素还有高血压、肾功能不良及应用降压药等。有些移植中心为避免胎儿发育迟缓,减少了环孢菌素用量,增加硫唑嘌呤用量,甚至停用环孢菌素而改服硫唑嘌呤。还有人将环孢菌素改为数次口服,通过降低血中药物吸收高峰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DIV><DIV> </DIV><DIV>最令人关注的是免疫抑制剂是否会导致后代畸形的问题,目前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孕妇服用环孢菌素、强的松及硫唑嘌呤并不增加后代先天畸形的发生率,然其致菌作用的远期效应尚待进一步观察。男性肾移植者的后代畸形也少见。但有报导在45例男性肾移植者的60个后代中,有2例先天性畸形,其中1例为多发性畸形。</DIV><DIV> </DIV><DIV>肾移植妇女产下的新生儿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机会也明显增多。最多见的是未成熟儿,其发生率高达20%,因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也高。另外,约近半数的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使感染机会增加;还发现有肾上腺功能低下、肝功能异常及凝血机制障碍等。</DIV><DIV> </DIV><DIV>妊娠对移植肾也有很大影响。肾移植妇女妊娠后,24时尿蛋白排出量显着增加,但只要没有高血压和肾功能恶化,蛋白尿在产后会自动消失。泌尿系统感染常表现为尿中白细胞及红细胞增多,这与子宫增大对移植肾及输尿管的推挤与压迫作用有关,大部分用抗生素可控制,但有少数严重病人则不得不中止妊娠以挽救移植肾。妊娠时排斥发生率似乎并不增多,但一旦发生排斥,则移植肾丧失率和病人死亡率都很高。此外,排斥使先兆子痫、早产、流产、死胎等明显增多。</DIV><DIV> </DIV><DIV>妊娠期间环孢菌素肾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一般移植病人增多,这可能是由于妊娠使移植肾负荷增加、功能改变及对环孢菌素敏感性增加有关。因此,妊娠期间最好维持环孢菌素药量不变,有些医师还减少其用量以避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肾中毒。</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