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没有副作用?
由于长久以来的宣传不够,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坊间的口耳相传上,不免有误传、误解。以中药治病须在合格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不可乱吃——这一期“保健误区”,特请天行健中医诊疗中心的李居上医师撰文,帮我们认识关于中药的几个误区。
误区1.中药是草?
有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人说,中药是草,吃中药是在吃草,中医是在用草给人治病。
当然有一个广义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中药是草,我们吃的蔬菜也是“草”。但说到蔬菜与草的区别,人们会很自然地加以区别,因为人们在长期生活中,了解了各种蔬菜的不同特质、性味,它对人体产生的营养作用。
所谓药,就与普通植物有了严格区别。人类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经历了“神农尝百草”的实践过程,逐步认识与掌握了各种不同植物具有的药用价值,又将其反复运用于治病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中医有关中药的专著浩如湮海,累积了人类先辈对中药的研究智慧。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尤其是在医学上,它的发展与提高集各门学科之大成,后来的我们是站在先人的脊背上来登高望远的。任何的厚今薄古,都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认知上的偏见。
误区2.草药是中药?
常有人把中药叫做草药,其实在中医学中,中药和草药还是有区别的。
草药即野生的植物药材,一般其药用价值和作用还不广为人们认识,尚未正式归入正统中药记载中,也没有经过加工炮制等过程。
中药,它有规定的采收季节,对植物特定的药用部位、品质鉴定的标准、特定的加工炮制方法、用量、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以及它的性味、药物作用功效、毒副作用,都有明确规定。
误区3.中药没毒吃不死人?
没有高血压的人吃了降压药,没有心脏病的人吃了心脏病的药,都有可能引起生命危险。西药如此,中药当然也不例外。有些中药是有大毒的,如乌头、雷公藤、洋金花等,使用不当或使用过量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药的乌头内含有乌头碱,有毒,使用时须经过加工炮制以减低其毒性,入方药时又与其他药物相配伍制约其毒性,加之久煎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发挥其治疗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笔者在行医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因食用人参不当而导致脑溢血的案例。由此可见中药千万不可乱吃,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中药,是非常必要的。
误区4.中药没有副作用?
过去,由于中药检测技术的限制,人们对一些中药的副作用认识不清,似是而非。随着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发现有些中药在使用当中确实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
如中药木通,可以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甘草与西药洋地黄同用,会引起洋地黄蓄积性中毒反应。黄连,内含的小蘖碱对葡萄糖六磷酸酶缺乏症的人,可引起溶血性黄疸(没有此症的人则不会发生溶血反应)。
误区5.中西医结合 就是既吃中药又吃西药?
对疾病的治疗,犹如一个工程,需要全面的调理、治疗才是周全的。中医治病有中医的诊断治疗模式,与西医完全不同,它包括了药物治疗、饮食起居、体育锻炼、精神情绪的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西医结合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事业,但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中药加西药是不正确的。
如果中医对一种病的西医治疗原理和方法不甚了解,对病人使用的西药的作用与副作用知之不多,那么他在处方开药时,就不会去考虑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的后果。
反之,如果西医对中医不甚了解,对病人使用的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知之不多,那么他在处方开药的时候就不会去考虑西药与中药相互作用的后果。
如此可以想见,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是不科学的。 摘自健康报
中药能减轻激素副作用
如果你在医院看到一个病人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特征体型时,大家都知道这是使用了激素的缘故。激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很广泛,但它的副作用也非常明显。中日友好医院糖尿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仝小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运有中药能大大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激素有七大副作用
“激素是一把利刃。许多疾病都会用激素来治疗或救急。”仝教授介绍说,像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哮喘等……甚至有时为了退烧,也会用到激素。而且有的病在治疗中要长期使用激素,像肾病综合征,激素要用1年到1年半。2003年非典横行时,为了给病人退烧,减轻疾病对肺的损伤,曾大剂量地使用激素。
激素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仝教授说,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有七点,一是上消化道出血;二是高血糖,造成类固醇型糖尿病。据统计,使用了激素的非典患者,有1/3的人出现这种糖尿病,好在是短期应用激素,大部分人停用激素后,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三是高血压,激素导致机体组织液内水、钠(盐分)潴留,不能排出体外,这就相当于血管内“水位提高”,压力增大,当然血压就增高。四是骨质疏松,这是很常见的一大副反应。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骨股头坏死等后遗症。五是免疫力低下,容易疲劳,病人易患感冒,反复不愈。六是精神兴奋。不少病人用药后,高度兴奋,长达数月睡不着觉。七是长期大剂量用激素会引起脂肪重新分布,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腿细但是躯干肥胖。
激素是外来火热之物
中医怎么认识激素呢?仝教授说,“使用激素,就相当于从外源给病人一个火热的东西,导致病人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
阴虚证就是机体阴液亏损的证候,表现为颧红、咽干、手足心热等。
仝教授说,使用激素后,病人也会出现阴虚的表现,舌红、满脸通红、眼红目赤,而水钠潴留又会引起病人手胀脚肿、舌胖、舌边有齿痕、舌苔厚腻等。病人还会表现为肝火旺盛,脾气变得暴躁,晚上兴奋,不能入眠,有人还出现自杀倾向。”
使用激素前后用中药调理
西医在防止激素的副作用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能在药物选择和用法用量上加以控制。“但中医则在临床中,针对病人病情的不同,运用激素的种类、用量、反应的不同,使用相应的中药。实践证明,经过正确的诊治,中药能大大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在准备上激素前就要服用中药,以知柏地黄丸为主方。”仝教授说,知柏地黄丸是一个滋阴降火的中药,效果很好,它能减轻使用激素而产生的阴虚火旺的症状。
同时,针对用激素后出现水钠潴留、血液粘稠等不良反应,还要用“活血利水”的药,如云苓、泽兰、泽泻、益母草、桃仁等。此外,黄柏、知母、生地等养阴药,还能保护细胞膜,减轻激素造成细胞凋亡的不利影响。
“第二步,在撤减激素的过程中也要用中药。”仝教授说,撤激素后,病人由“热”转“寒”,感到手脚发凉。“通俗地讲,这是因为,肾上腺就好比人的动力发电厂,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人提供热能。使用激素就好比给人一个外源热能,长期大量运用,会抑制自身电厂的工作。现在撤激素了,外源热能断了,自身热能又跟不上来,人就会发冷。”这时,就不能再用“滋阴降火”的药了,就要用“温补”之药,如巴戟天,仙茅、人参、黄芪等。
仝教授说,“激素和中药的关系可以这么看待,在治疗上以激素为主干,用中药可以减轻其副作用。中药是很好的补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自康乐时代网
[此帖子已被 开心妮妮 在 2006-5-15 14:13:34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