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自我治疗 → 拔罐法、温针法、火针法主要内容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898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拔罐法、温针法、火针法主要内容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拔罐法、温针法、火针法主要内容
拔罐法
拔罐法是借助热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具吸着在皮肤上,引起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法又叫吸筒法,古代称为角法,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拔罐要用罐具,罐具的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瓷罐、金属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吸罐等。其中,以下班玻璃罐和抽吸罐使用最广。
[吸拔方法]这里仅介绍临床上常用的火罐法和抽气罐法。
1火罐法:属于传统方法,它利用燃烧时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具吸着于皮肤上。分为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及架火法四种。
投火法:用蘸有95%浓度乙醇的棉球(注意,不可蘸得太多,以避免火随乙醇滴燃,烧伤皮肤)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扣在所选区域。扣时要侧面横扣,否则易造成燃烧的棉球或纸片烧伤皮肤。
闪火法: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一圈,立即抽出,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贴棉法:将1厘米见方的酒精棉片贴敷于火罐内壁底部,点燃后迅速扣于穴区。
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青霉素瓶盖),上置一酒精棉球,放在穴区,点燃后,扣以火罐。
上述各法中,以闪火法和架火法最为安全,用得较多。但闪火法要求动作熟练,否则火罐往往不易拔紧,另外在闪火时不可烧燎罐口,架火法吸力虽大,然而操作较为繁琐。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方法运用。
2抽气罐法:审现代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抽吸器,一为不同型号的带有活塞的塑料罐具。操作方法:先将罐具放在所拔穴区,抽吸器插入罐顶部的调节活塞,以手指反复拉动的方式,将罐内气体排出,至所需的负压后,取下抽吸器。取罐时,只要将罐顶的塑料芯向上一拔即可。抽气罐法不用火力而用机械力,不仅不会造成烫伤等意外事故,而且还可根据病人体质、病情及部位调节吸拔的程度。很有推广价值。
[吸拔形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1留罐法:为最觉的吸拔形式。是指罐具吸着之后停留5~20分钟再取掉。面部及皮肤比较娇嫩的部位,留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可长一些。一般以局部显现红润或淤斑为宜。注意,留罐时间太长施术部位会出现水泡,可涂以龙胆紫药水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4-20 20:52:29  IP:已记录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必要时加以包扎,多在数日内收结痂,不留疤痕。留罐法适于火罐治疗的各种病症。
2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瘀斑为止。多用于局部麻木和生理机能减退的病症。
3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先在该部位擦上一层凡士林或植物油脂,选择罐口光滑的玻璃罐(多选中等型号),将罐吸上,左手紧按扣罐部位上端的皮肤,使之绷紧,右手拉罐向下滑移,达到一定距离后,再将左手按紧下端皮肤,右手拉罐向上滑移。如此进行上下或左右反复推拉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本法常用于腰背部肌肉劳损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也有称絮刺法。拔罐前,先在穴区用消毒三棱针或皮肤病针点刺或叩刺,然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去罐后,试去血迹。,本法适用于各种扭挫伤及疼痛固定的肌肉疾病。
[拔罐适应范围]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痛、扭挫伤、感冒、胃痛、腹痛、头痛及疮痈初起等。
高热、舞曲搐、痉挛等病症,以及肌肉瘦削、有毛发及骨骼凹突不平的部位,都不宜拔罐。
温针法
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病症的一种方法。又称为针柄灸法。在我国汉代的医籍《伤寒论》中就已提到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
[操作方法]先按疾病的需要选取穴位,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一定深度,于针柄装上小枣大的艾绒,必须捻紧,以防止脱落。也可取1•5~2厘米长的一段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从下端点燃,直到艾团烧完为止。为了防止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在穴位垫一张硬纸片。
[适应病症]温针法主要用于关节酸痛、腹部冷痛等病症,也适于保健。
凡不能留针的病症,如抽搐、震颤以及精神病人或婴幼儿等,均不宜使用温针法。在治疗过程中,要嘱咐病人不可任意变动体位,以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被褥等。
火针法
火针法,古代又称为粹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以后刺入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治法,在我国秦汉时代已经应用。
[针具]火针针具针体较粗,现代多采用不锈钢制成。分为两种。一种用于单针刺,即为26号或27号毫针,长2~3寸,直径0•5~1毫米。其针柄上多用竹或骨质包裹,以避免烧灼时烫手。另一种用于多针浅刺的,针身比较细短,外形像皮肤针,头部装有3~9枚针,要有一根木质的柄。
[操作方法]先根据病情选定穴位或部位,用2%碘酒消毒后,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有两种针刺方法。
1深刺:须用长针,以右手持针,左手固定穴位,将针在酒精灯上自针身向针尖逐渐烧红,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稍停,随即退出,然后用消毒棉球按揉针孔。针刺时,须细心谨慎,动作要敏捷,一刺即达到所需深度。深刺的深度在0•3~0•5寸之间。
2浅刺:多用装有木柄的多针针具,在酒精灯上烧红,轻轻地叩刺皮肤表面。主要用于治疗面积较大的顽固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及牛皮癣等。病变范围较小的,可用单针针具点刺。
[适应病症]目前火针用得较多的病症为:风湿痛、淋巴结核、象皮肿、神经性皮炎、痣、疣等。
[注意事项]使用火针深刺时,必须避开血管与内脏,以防发生不良后果。,浅刺时,叩刺力量不能太阳能太猛,不可忽轻忽重,须均匀、稀疏,这样才不致于发生随针剥脱表皮等事故。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4-20 20:54:13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