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心灵倾诉站 → 病人之情,不可不察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884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病人之情,不可不察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医道同源


经验值:238

社区币:238

发贴数:104

注册:2011-02-01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医道同源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医道同源 把医道同源加入好友 搜索医道同源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医道同源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医道同源 访问医道同源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阳藏者宜凉,阴藏者宜热;耐毒者缓剂无功,不耐毒者峻剂有害。此藏气之不同也。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此交际之不同也。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此调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难免败亡。此过慎之为害也。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此缓急之为害也。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此成心之为害也。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且如气口脉盛,则知伤食,至於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5-24 14:57:59  IP:已记录
医道同源


经验值:238

社区币:238

发贴数:104

注册:2011-02-01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医道同源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医道同源 把医道同源加入好友 搜索医道同源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医道同源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医道同源 访问医道同源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病人之情,五脏各有偏热偏寒的症状,七情各有过盛的表现。阳盛的体质适宜凉剂,阴盛的体质适宜热剂;耐受药物毒性的人,用性味缓和的方剂治疗没有效果,不耐受药物毒性的人,用性味猛烈的方剂治疗就有危害。这是五脏之气的不同。

[此帖子已被 医道同源 在 2011-5-27 0:14:30 编辑过]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5-24 14:59:32  IP:已记录
医道同源


经验值:238

社区币:238

发贴数:104

注册:2011-02-01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医道同源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医道同源 把医道同源加入好友 搜索医道同源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医道同源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医道同源 访问医道同源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人们对于动静和饮食各有爱好和厌恶,爱听吉利话的人,对他直言陈述疾病的严重性就被责怪;性情多忧虑的人,对他说安慰的话就被认为是隐瞒真情;不相信别人的人,诚恳的劝告难被奉行;多疑的人,深切入理的言语反被猜疑。这是爱好和厌恶的不同。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5-27 00:15:39  IP:已记录
医道同源


经验值:238

社区币:238

发贴数:104

注册:2011-02-01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医道同源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医道同源 把医道同源加入好友 搜索医道同源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医道同源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医道同源 访问医道同源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富有的人多任性,因而就不遵守医生的告诫,有权势的人多自尊,便骄横放纵,违背情理。这是社会地位的不同。贫困的人衣食尚且不能周全,何况药物呢?卑贱的人忧急辛苦不能舒适,心里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调适治疗的不同。有刚刚听从正确的话,听了错误的说法又使他改换新的主意,好比岔路一多,就找不到逃跑的羊,终于没有效果。这是没有主张造成的祸患。有最怕发生意外,胆小保守,只求稳当,好比用一杯水救一车柴的火焰,难免失败。这是过分谨慎造成的祸患。有处境不顺利,谋求不成功,内心牵挂,良药难治。这是患得患失造成的祸患。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5-27 00:18:31  IP:已记录
医道同源


经验值:238

社区币:238

发贴数:104

注册:2011-02-01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医道同源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医道同源 把医道同源加入好友 搜索医道同源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医道同源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医道同源 访问医道同源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有性情急躁的人患了慢性病,不断地更换医生,招致用药杂乱;有性情迂缓的人患了急性病,一再地拖延致使病势难以挽回。诊这是性情缓急造成的祸患。有怕补的人,人参、白术刚接触嘴唇,心口先感阻塞;有怕攻的人,硝石、大黄才进入口中,精神即先涣散。这是对药物的偏见造成的祸患。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5-27 00:20:04  IP:已记录
医道同源


经验值:238

社区币:238

发贴数:104

注册:2011-02-01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医道同源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医道同源 把医道同源加入好友 搜索医道同源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医道同源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医道同源 访问医道同源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有的人忌讳疾病而不讲,有的人因病情有隐曲而难诉,更有人故意不谈病况,测试医生的脉诊本领。不知即使古代名医,也没有放弃望色、听声、问证,而唯独凭藉一项脉诊的。比如寸口脉盛,就知道伤食,至于什么时候受伤,被什么食物伤害,难道能够只凭脉知道吗?这些都是病人的常情。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1-05-27 00:20:40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100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