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私自将肝病科和妇科门诊出租,外包给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个人进行非法经营,记者遂对此事前往武警总队黑龙江省医院进行暗访调查。在在暗访过程中,不断有身着护士服的小姐做全程陪护,并称病情严重,如果不治疗将会有严重后果,极力怂恿记者就医。整个过程中,记者几乎没有听到专业的医学术语,完完全全是一场营销洗脑课。
出租门诊 管理失控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武警总队黑龙江省医院的院长把医院的两个科室承包给个人,由其去自主经营,按月结算,医院每月收取价格不菲的租金,除此之外之外还分得一定比例的利润。医院对门诊部存在的虚假广告、违规经营等视而不见。一旦出现了问题,医院与门诊之间又互相推诿。这种管理体制上的漏洞和不作为,既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更为医患纠纷的解决埋下了隐患。
资质不全 暴利经营
医药的暴利,明眼人一看便知,但身患疾病的患者却是无能为力,只能买单。《消费与法》栏目组就曾经接到消费者的投诉,自己在某民营医院前后花费5万元治疗性病,没有效果,去正规医院检查原来只是普通的炎症。不少承包者正是靠着租来的门诊起家,完成了其原始的资本积累。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医疗纠纷都与这些人有关,严重破坏了医疗经营环境,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违规经营 医患关系紧张
正规大医院每年在医疗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上都投入巨大,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但却宣传较少,其专业的实力有时候被患者所忽视。而这些“黑诊所”除了每年缴纳承包费用及与院方的利润分成外,还要把巨额的资金投在宣传形象和吸引患者上面,重视加大营销手段,不仅不在人才和医疗设备上进行必要的投入,同时还给了患者该院综合实力很强的误导。
违法广告多种多样
这些“黑诊所”的违法广告多有两种形式,一是夸大医疗效果,进行虚假宣传,用一些保证治愈率的数字或者使用专家、患者的话强调其先进的技术、明显的疗效,另一种就是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做隐形的宣传,这样的宣传隐蔽性较强,患者在识别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不了解医院的前提下,很容易上当受骗。另外,承包医院科室的“黑诊所”更有先天的便利条件,使用公立医院多年来树立的声誉与口碑,混淆消费者的判断,吸引更多的患者,获取利益,忽视了救死扶伤的职责,把医院变成了赚钱的工具。
打不尽的“医托”
除了大规模的虚假宣传外,“医托”也是此类{“黑诊所”必要的经营手段之一。“医托”是医疗行业的“肿瘤”,必须要割除,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每年医疗部门都会开展打击“医托”的专项活动,但是常常是活动一结束,这些“医托”便纷纷现身。很多患者经由“医托”介绍前往某神医处就诊,往往浪费了钱不说,还病情加重,让痛苦的病人雪上加霜,有的甚至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终身的遗憾。
“黑诊所”的存在是对患者极其不负责任的社会现象之一,他们对病人的身体健康视而不见,却集中精力赚钱的行为,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随着医药行业的逐渐走上正轨,必将被社会所抛弃。而不顾国家政策法规和公立医院名誉,私自外包门诊和科室的单位和个人,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