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肌宁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70例临床观察
黄坤强1 王灵萍2 万 毅1 尚尔寿1△
复肌宁胶囊是尚尔寿教授研制的治疗重症肌无力制剂,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1)中所规定的诊断标准。(1)受累骨骼肌群的极易疲劳性(疲劳试验阳性),病情波动,朝轻夕重,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发现者。(2)药物试验(包括新斯的明试验或滕喜龙试验)阳性。(3)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衰减在10%以上。(4)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升高。以上4项标准中,第1项为必备条件,其余3项为参考条件,必备条件加参考条件中的任何1项即可诊断。
2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全部来自1992~1996年我院内科专科门诊,选用未服西药,或服西药无效的病例。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5~66岁,平均36.01±19.93岁。病程3周~10年,平均19.87±21.80个月。治疗前未服用西药的20例,曾服胆碱酯酶抑制剂的25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25例。
临床分型按改良Osserman氏分型法(2):Ⅰ型(眼肌型)30例,ⅡA型(轻度全身型)10例,ⅡB型(中度全身型)28例,Ⅲ型(重度激进型)2例。
治疗方法
采用尚尔寿教授的经验方制成的复肌宁胶囊,由蜈蚣、全蝎、天麻、黄芪、杜仲等药组成,每粒生药量0.25g,成人每次5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3个月为1个疗程,本组病例观察为1~2个疗程。
对就诊时正在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患者,服中药后1~2周内停用;服激素的患者,逐渐减量至停药。
对其中31例患者治疗前后做了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测定,本指标测定均由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
结 果
1 疗效标准 采用临床相对记分法(2)。将人体7组肌群,每组肌群均按其肌无力严重程度分为5等4分制记分,4为正常,0为肌无力最重。临床相对记分=(治疗后临床绝对记分-治疗前临床绝对记分)/(28-治疗前临床绝对记分)。临床相对记分≥95%者为完全缓解,80%~95%为基本缓解,50%~80%为显效,25~50%为好转,≤25%为无效。
2 临床疗效 本组病例完全缓解21例(30.0%),基本缓解6例(8.6%),显效20例(28.6%),好转16例(22.9%),无效7例(10.0%),总有效率90.0%。其中治疗前后均未服西药的20例,7例完全缓解,2例基本缓解,7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有效率95%;中药治疗前曾服西药,治疗过程中将西药全部停用的32例,完全缓解10例,基本缓解5例,显效5例,好转8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未停用西药的18例(因病情较重,激素未完全减掉),减药量90%以上的2例,减量50%~70%的8例,减量15%~33%的4例,减量15%以下的4例,这18例中完全缓解3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88.9%。
3 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1。
本药对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方法,治疗前(n=31,)1.13±0.87,治疗后0.65±0.34,差值为0.49±0.25,t=10.91,P<0.01。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以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难治性病症之一。本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痿证”、“睑废”、“睢目”、“视歧”相类似。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脾虚下陷或脾肾亏虚,治疗多以补脾肾为主,尚尔寿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认为重症肌无力其病位主要在肝,病因病机与“风”有密切关系,提出从肝从风论治,自拟复肌宁胶囊主治本病。方中蜈蚣,全蝎等搜风通络为主药,虫类药有别于一般祛风通络药,其搜剔作用强,可疗筋骨间之顽邪。黄芪健脾益气,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配天麻平肝,全方共奏平肝息风,滋养肝肾,健脾益气之功,本方旨在祛风通络,通补兼用。本研究结果说明,该方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表1 70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
症 状例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后积分差 t P 眼睑下垂 60 1.90±0.85 3.48±0.81 1.58±0.89 13.79 <0^01 眼球活动受限 41 1.77±1.25 2.77±1.39 1.00±0.65 5.89 <0.01 上肢无力 40 1.45±0.88 2.88±1.04 1.43±1.06 8.51 <0.01 下肢无力 40 1.58±0.87 2.95±0.99 1.38±0.98 8.88 <0.01 表情肌受累 20 2.70±0.57 3.60±0.50 0.90±0.45 9.00 <0.01 咀嚼吞咽困难 34 2.27±0.90 3.56±0.61 1.29±0.91 8.33 <0.01 呼吸困难 18 2.06±1.00 3.67±0.49 1.61±1.24 5.51 <0.01 1.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2.山西晋中地区中医院
△ 指导
参 考 文 献
1.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94.
2.许贤豪.神经免疫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23—126.
(收稿:1997-05-23 修回:1998-08-1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1998
1998年 第18卷 第12期 No.12 Vol.18 1998
[此帖子已被 海蓝港湾 在 2005-12-24 18:51:25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