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讨论
游鼎元等[3]对59万人口进行重症肌无力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终生患病率为10人/10万,年发病率为2.5人/10万。张临洪报道[4],约7.4%~26.7%的患者有可能发生危象。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创伤、外伤、妊娠、分娩等常为发病诱因,故可反复发作,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有人[5]从50年代末就开始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并有个案报道,到20世纪70年代张近三等[6],开始有大宗病例报道和理论探讨。邓铁涛[7]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由肺脾肝肾之虚损所致,而气虚下陷是致病的关键,并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何春风[8]认为,该病首着眼于脾,次着眼于肝,因肌肉的牵动与筋有关,肝主筋,故主张肝脾不足论。笔者归纳总结了李庚和主任的治疗经验认为,脾肾虚损为主要病因,脾为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赖其所生化之气血濡养。《素问·痿论》篇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痿论篇》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脾具有益气、运化、主四肢肌肉运动等重要生理功能,这些功能以“气”为动力,重症肌无力的特点是病在肌肉,症在无力,与脾所主的生理病理范围相符。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日久则肾气亏损,肾为“元气”之根,瞳神赖肾气所注。若肾气不足,就会出现复视、斜视、眼睑闭合不全等等,故在临床实践中以健脾补肾为主治疗。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之药物篇谓:“黄芪之性,又善治肢体痿废,然须细审其脉之强弱。”黄芪补脾气,助脾“游溢精气”,营养四肢。因此,笔者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时,常常重用黄芪,有时可达30~60g,获得良效。而山药在益气健脾的同时另具补肾之功,在使用时也可适当加大剂量以提高疗效。
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等。但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急性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柯兴氏症、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等副反应,儿童长期应用激素还可能影响发育[9]。在治疗中发现,中药可以减轻激素的部分副反应,如激素用时较长、用量较大时,患者会出现身热、烦躁、夜寐不安等主诉,辨证为阴虚阳亢,采用滋阴安神、平斟火法可奏效。另外,中药治疗对减少激素依赖以递减激素剂量有很大帮助,是一种副作用相对较小、疗效相对稳定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匡培根.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52.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S].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87
[3]游鼎元,徐得忠.59万人口重症肌无力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14(4);231
[4]张临洪.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急诊处理[J].临床内科杂志,1991,8(6):27.
[5]姚和清.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3例报道[J].广东中医杂志.1958,2(5):4
[6]张近三,李庚和.重症肌无力症中医辨证施治探讨[J].新医药学杂志,1977,5(5):24.
[7]邓中光.邓铁涛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与辨证施治[J].新中医,1988,17(4):1.
[8]何春风.重症肌无力治验[J].四川中医,1985,3(2);38.
[9] HardyEM.Myasthenia gravis:an overview[J].Orthop Nurs,1994,13(6):37-42.
(收稿日期:2005-01—06,修回日期:2005-02-02)
本文编辑:王存明
作者简介:吴青,女,1969年4月生,主治医师,上海国际医学交流中心(上海 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