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就说给大家找找坐月子的食疗等,现在发上来,大家看看有添加的没有,到时候妈妈们都来学习学习。
专家指出,生产后可依不同时程进行食补──
产后第一周:补品以喝「生化汤」与「四物汤」为主,一天约服用一帖,目的为帮助产妇「生新化瘀」的功能,「生化汤」帮助产妇生产完后的恶露顺利排出;「四物汤」则能补血。第一周是产妇排恶露的黄金时期,同时产前的水肿以及身体多余的水分,也会在此时排出。因此,第一周暂时不要吃的太补,以免恶露排不干净。中医师建议主食可以猪肝为主,一天约吃300公克。 猪肝性温味甘苦,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铁、维生素B1、B2、烟碱酸以及维生素A。 其功效能够补肝明目、补益气血。
此外,刚生产完,膀胱因为受到子宫的扩张影响,尚未回复到正常位置,因此,当产妇口渴想喝水时,尽量能以少量多次的方式,不要一次摄取太多的水分,避免造成膀胱的负担;另外,饮食也最好避免太咸。3.可食甜糯米粥:每日两碗。 红豆汤:每日两碗。养肝汤:养肝护肝,帮助肝脏提高解毒能力
产后第二周:则可以陆续进补,以当归、八珍汤为主。主要的目的,为帮助产妇将恶露排除干净,另外,这些也有补血、补气的作用,使生产时耗伤及损伤的大量气血,得以快速恢复。第二周恶露逐渐减少,颜色和第一周相较不那么鲜红。另外,产后会伴随腰酸背痛的症状,传统上所谓吃什么补什么,因此,建议可食用麻油腰花减轻腰酸背痛的不适。在炒麻油腰花时可以加入杜仲,提高效用。由于杜仲性温味甘,是顾筋骨和强肾的药材。
产后第三周:产妇可服用「杜仲」炖煮的补品,例如杜仲腰花等等。主要是补肝肾,因为生产过程中,产妇流失大量的骨质与钙质,而中医观点中,「肝、肾是主骨」,因此,这些补肾壮筋骨的药材,可增强肾气、强化筋骨,减少产后腰酸背痛,以及各类酸痛的持续时间,因此,坐月子若做得好、服用得当,甚至有预防的作效。恶露此时已排尽,该是补气血的时候,也就是进补的时机。而进补最常使用的食材就是麻油鸡。 传统上坐月子煮的麻油鸡多半使用母鸡,也有人使用乌骨鸡。鸡肉由于性味温甘,又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维生素A、B1、B2、C、E、烟碱酸,能够补益五脏、养血补脾、强脾胃、补肾、助阳补虚以及活血止痛等功效。即便麻油鸡具有多种功效,但是餐餐吃容易吃腻,而蔬菜有些属于寒性,因此常听到长辈告诫少吃蔬菜,不然也得要选择红凤菜等具有补血作用的叶菜类。
产后第四周:产妇可以服用「十全大补汤」。十全的意义,就是补血、补气、以及补肝肾,将生产过程失去的一次全部补回来。 在坐月子期间,最好的食补就是「麻油鸡」。因为麻油有充分的蛋白质,更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在坐月子期间,产妇可以适时的吃些「麻油鸡」,能够补充一些营养。
但是医师建议,大约二到三天吃一只鸡就可以,不需要长时间甚至天天吃,不仅产妇会害怕吃鸡,也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发胖! 除了吃得健康、补得营养外,医师也建议,坐月子期间,产妇要使气血快快恢复,最重要的就是足够休息。
但是,充分的休息并非一定要长时间的躺在床上,只要比平常休息时间稍多一、二小时,不可使自己身体过于劳累即可,但一定要配合适度的运动,才能发挥吸收的功能。
产后失血伤津,多阴虚内热,故葱、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热的食物应忌食。
花生猪蹄汤
原料:猪蹄2个,花生150g,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猪蹄除去蹄甲和毛后,洗净,和花生一起放入炖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炖熟,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评价:花生性味甘平,入肺脾经,其功能益气、养血、润肺、和胃。猪蹄性味甘、咸、平,入胃经,其功能补血通乳。此汤主治产妇产后乳汁缺乏。
黄芪炖鸡汤
原料:黄芪50g,枸杞15g,红枣10颗,母鸡1只,葱1棵,生姜2片,盐、米酒适量。
作法:黄芪入滤袋内,母鸡洗净,氽烫、冲凉、切块,葱切段备用。以上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小时后加盐、米酒即可食用。
进食规则
•少食多餐(1日进食5~6次),充分吸收营养
•吃完东西就卧床休息,避免消化不良及胀气
•有规律地吃三餐,以不减少用餐次数为基准
•避免在晚餐后吃点心,点心最好一天一次
饮水建议
•控制水分摄入,避免造成内脏下垂或发胖
•以米酒代替水分摄入
•补充足够的水分,预防便秘
•喝水果茶以补充水分
食物选择
•杜绝生冷食物,产后2周内尽量避免水果、蔬菜
•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导致发胖或内脏下垂
•避免摄入醋、柠檬等酸性食物,以免导致肌肉无力或下垂松弛
•产后2周内禁食鱼类及肉类,减少身体负担
•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
•以低热量、高蛋白质的蔬菜作为基本食材,黄绿色蔬菜、豆类及坚果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控制高热量的甜食及点心,以牛奶代替果汁,以水果代替点心
•每天应吃200~250克肉禽鱼蛋,还可多吃些海鱼
还有坐月子期间是可以洗头洗澡的,只是不要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