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GB/news/37454/37462/3214251.html

它很神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底细,也没人仔细探究过。它像一根骨头横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东直门医院的咽喉,吞不进去,吐不出来。它就是北京中研国医馆,一个自称为“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级中医药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机构。”
问题:什么血统?
两家都不认的“机构”
北京东城区海运仓和北新仓交界处的一个大院,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分而居之(下文简称中医大院)。中国中医研究院是我国规模最大,集科研、医疗、教育于一体的中医药研究机构,拥有4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德高望重的中医药专家,以及各学科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达156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1994年被评为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
毫无疑问,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东直门医院是中医药科研、治疗领域的佼佼者。2002年11月份,北京中研国医馆在中医大院东南门内50米处一栋3层小白楼上开张。从那时候开始,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东直门医院就没有消停过。
2月24日下午,东直门医院办公室一位女士谈起北京中研国医馆时,一脸的无奈。她告诉记者,很多外地患者认为北京中研国医馆是东直门医院的,经常打电话来求证、买药,还有出现纠纷来理论的,医务处的同志为这事都头疼死了。2003年的时候闹得最凶,不少病人被守在门口的医托领走了,出了问题又来医院闹,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声誉都受到严重影响了,医院经过研究,在大门口挂了一个告示牌,告诉公众:东直门医院与北京中研国医馆没有任何关系。牌子挂出去后,被人涂抹过、损坏过。除了挂告示牌,医院还给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多次打报告,要求解决这个问题,2003年的时候那个国医馆好像停过一段时间,很快又恢复了。他们租的房子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从东直门医院出来,记者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务处。该处一位姓段的先生接待了记者。记者刚一提北京中研国医馆的名字,段先生马上说它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记者再问北京中研国医馆租谁的房子呢?段先生说是东直门医院的锅炉房。他告诉记者,中国中医研究院最无辜受影响也最大。北京中研国医馆开张后在其广告宣传中打的就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牌子,误导大量外地患者涌过来,中研院给它多次交涉,发过律师函,但都无济于事。
2004年2月18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北门内的墙上挂了一个告示牌:北京中研国医馆非我院医疗机构,一切行为与我院无关。这个牌子现在还挂着,成为一大奇观。其中,北京中研国医馆几个字有明显的涂抹痕迹。
2004年3月12日,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带领中医研究院领导班子召开了一个“打假”座谈会,发布了一份“打假”声明:对盗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名义从事各种活动的行为进行谴责,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中医研究院医院管理处处长危剑安在那次打假座谈会上曾告诉媒体,北京中研国医馆自2002年以来一直冒用“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名义在报纸、网络上进行医药广告宣传,严重侵害了中研院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中国中医研究院曾多次与其进行交涉,并向其递交了律师函,责令该单位停止侵权行为,但该单位置若罔闻,仍在侵权。
那时候,中国中医研究院北大门图片、中央领导视察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图片和题词等都被放在了北京中研国医馆网站首页显著位置上。该网站称,北京中研国医馆以“中国中医研究院”为基础,由研究院的知名老中医、专家、教授坐堂会诊。网站上还显示有中国中医研究院皮肤病临床研治基地、培训中心教学基地、科技合作中心临床基地的牌匾。危剑安告诉媒体,这些牌匾全都是假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患者误认为“北京中研国医馆”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下属的医疗机构。
问题:什么架势?
巧用扯不清的关系
现在,打开北京中研国医馆的网站,首页上最醒目的是一张图片:一个黑色大理石面的碑上几个醒目的大字“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这其实是东直门医院的另一个名称,与北京中研国医馆没有任何关系,绝就绝在这张图片的下面标有一行字:此南大门往里50米处右侧即到。哦,原来这是指示方向的,记者看第一眼的时候还以为北京中研国医馆就是那个第一临床医学院呢。现在他们已经不公开提以“中国中医研究院”为基础了,只是医院简介的第一句话就是:“北京中研国医馆坐落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内东南门处。”
北京中研国医馆在医院简介里说:“是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级中医药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机构,这里汇集了我国知名的中医界专家、教授、学者,由他们亲自坐堂会诊。对各种类型常见病和疑难病临床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在经历了数代人百余名专家几十年的呕心沥血,以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主,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对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进行治疗,特别是在一些优势领域,如乙肝、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北京中研国医馆在其网站上挂出4个专家的照片和简介,说其中的李国泰曾经是《健康时报》特邀编辑顾问。健康时报从来没有邀请任何人担任过什么特邀编辑顾问,看来健康时报也成了它的道具。
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务处的段先生说起这些很有些无奈,据了解,这是一家经过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医疗机构,人家的名字里面有“中研”,又坐落在中医研究院的院内,有没有关系你们去想吧。中研又不是你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利,许你叫就不许我叫?现在,能公开表明中国中医研究院态度的可能就是那个挂在北门墙上被涂抹过的告示牌了。
中国中医研究院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人士私下跟记者说,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批准建立一个中医医疗机构。在这里,中国中医研究院有三家门诊部,加上东直门医院,不远处还有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六院,难道是这里的医院密度还不够?还是这家医疗机构水平有多高?
问题:什么来头?
锅炉房是怎样变成医院的
记者走进北京中研国医馆,门口的导医问记者看哪个科,我说腿疼,她让我去1层6诊室。记者走进里面,拐过弯,找到6诊室,里面有一个戴着鸭舌帽的专家,没有穿白大褂,他说他刚来。记者看到这位专家桌子旁边的墙上贴了很多他与卫生部领导和一些名人的合影。
走出北京中研国医馆记者才看到,他们也有一个告示牌挂在墙上:北京中研国医馆为独立的医疗机构,其医疗行为与其它医疗单位无关。
这个医疗机构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租的谁的房子?它的投资人是谁?这些问题只有北京东城区卫生局能回答了。
2月25日上午10时,东城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王景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王景江告诉记者,北京中研国医馆的核定名称是“北京中研国医馆中医门诊部”,后来增项后核定为“北京中研国医馆门诊部”,它以“北京中研国医馆”名义作的广告与“北京中研国医馆门诊部”没有关系,因为那不是我们审批的医疗机构。它是区卫生局的的重点监控户,自打成立起,就没有少查过它。去年还给它办了两次警示教育会。它刚开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患者。我们曾经发现有的医务人员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它擅自夸大,说是什么机构的编委,还把自己列为哪里的教学基地,这些都发现过,都进行了警示,要求限期整改,还有一次发现它的一个治疗前列腺的西医大夫,号称是中西医结合的专家,用中药治疗前列腺炎,我们当场责令这个科室停业整改。
王景江特别指出,夸大、虚假宣传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美国一个老太太患乳腺癌,通过互联网看到北京一家民营中医院说五步法破译乳腺癌基因密码,可以修复治愈,人家马上就来了,结果不是那么回事,造成了国际影响。
王景江科长拿出了北京中研国医馆门诊部审批的所有原始材料。 2002年7月28日,北京中研太和医药有限公司、北京中研东方医药中心报告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局,要求开办门诊部。在报审材料中,有一份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在2002年6月27日盖章开具的证明:“我院原锅炉房现已改成办公用房,属国家事业单位用房,医院产权,产权证正在办理之中。”2002年7月3日,东直门医院又出具委托书,授权创家利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对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3号东直门医院写字楼进行物业管理及出租。
2002年8月5日,甲方北京中研东方医药中心、乙方北京中研太和医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书,说:“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相关企业,双方共同决定组建医疗机构。”他们各投资32.5万元,各占50%股份,实行董事会下的主任负责制。机构选在海运仓3号,“更有利于双方开展工作”。
2002年8月8日,中研太和医药有限公司从创家利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处租下了原锅炉房改建的写字楼,三层1368平方米,年租金50万元,租期6年,到2008年8月8日止。
2002年10月15日,东城区卫生局给的核定名称是:北京中研国医馆中医门诊部。对方要求的附属名称“北京中研传统医学诊疗中心”,没获得批准。地点就是那个从创家利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每年50万元租金租来的东直门医院锅炉房改建的三层写字楼。
在中医药科研、医疗资源如此丰富的北新仓地区再批这么一家中医门诊部,搅得四邻不安,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王景江科长告诉记者,按说审批这些机构应该依照区域卫生规划来办,但是目前北京市都没有制订区域卫生规划,我们只能等市里的规划出来才能订区里的。再者牵涉到一个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问题,对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依照一定的计划、安排适度控制,对营利性的要适度放开,因为这牵涉到引资的问题。在区域卫生规划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现在的审批就停留在对投资人、租用场地面积、环境保护设施是不是符合开展的医疗项目等方面,人家符合规定,我们没有理由不批。
2月28日,北京中研国医馆法人代表朱霖和门诊部主任姜永来到报社,朱霖告诉记者,他们的门诊部与中国中医研究院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但是有经济关系,中研院下属的全资公司中研国际医药公司分别占有门诊部出资方北京中研东方医药中心和北京中研太和医药有限公司20%的股份。姜永给记者的名派片上表明了他的另一个身份: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副主任。
就这样,这个成立不到3年的门诊部自称:“经历了数代人百余名专家几十年的呕心沥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机构”,它“巧妙地”利用了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经济关系”,租着东直门医院的房子,在中医大院演出了一场“蚂蚁斗大象”的闹剧。现在回过头想一想这个门诊部的“房东”和“东家”的维权行为,真成了一种黑色幽默了。只是可怜了那些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可怜了已经很艰难的中医药事业。
言论: 向“灰大褂”说不
他不是白大褂,也不是黑大褂,他有合法的手续,但是他打擦边球,钻政策的空子,利用一些“道具”误导患者,所以叫做“灰大褂”,这在医疗界已经成为一种公害。尤其在北京,几乎成了许多诊所主要的生财之道,他们采取移花接木等手段,千方百计拉近与正规权威医疗机构的关系,利用外地患者对首都的向往和信任,赚取不义之财。
1998年前后,中国中医研究院所在的北新仓地区,几乎一夜之间,出现了数不清的中医诊所,都打着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旗号,大肆蒙骗外地患者,最后,整个一条街被称为“中医骗子一条街”,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首都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中医的声誉也受到严重损害。
经过1998年的集中整顿,中医骗子一条街被取缔了,但是灰大褂并没有销声匿迹,只不过变换了更加巧妙的方式。今天本报揭露的北京中研国医馆门诊部就是一个典型灰大褂。
在调查采访北京中研国医馆的间隙,记者暗访了同样鼎鼎有名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研宾馆。据宾馆刘经理介绍,2层以上47套房间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一些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公司包租了,每个房间每天收费80元。在与宾馆签定的租房协议书上都有这么一条:宾馆在房间负责安装一部分机电话。原来,拨打总机号码接通后的声音是:“你好,这里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请直拨分机号。”分机号码就是房间的电话。这些单位的地址后面也大都加一个注解:中国中医研究院内。
由毛泽东主席1955年倡导成立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成了唐僧肉,成了骗子行骗用的幌子,成了鱼龙混杂的江湖!成了灰大褂首选的“道具”。
有人说,灰大褂是不健全的医疗产业化带来的必然现象。没有人会在一个事物刚起步的时候就准确地预见到会出现什么问题,但面对已经泛滥的灰大褂,应该尽快拿出办法来,行政主管部门如果一味以查无依据来应对的话,难免会让人怀疑是在为自己开脱,甚至是在替灰大褂辩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