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文字心情 → 白塔寺下 孙恂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300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白塔寺下 孙恂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白塔寺在北京阜城门内,建于元朝1271年,已有700多年历史。寺门开在大街上,低于地面,寺门也显矮小,但白塔庄宏巍峨,令人敬虔。
白塔寺东西北三面是小胡同,我小时候常到宫门口二条找同学玩。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低矮的小平房和油毡搭的阁楼更显破败。但胡同街道很干净,几乎家家门旁种着凤仙,月季等花草,生气勃勃。这就是北京人的胸怀。
21号院门关着,这是老同学刘敬芳的家。我知道,此刻她不在家,她在大西北青铜峡郊外的农家小院里。初三毕业那年,她做了那里的农民媳妇。她当然不愿意,但也没有太大悲伤,她是为了父亲,她是个孝女。
父亲是汽车兵复员的老司机,一天在交通路口,为了躲避一个乱过马路的小孩,撞倒了一位农民,后来农民死了。父亲因部分交通事故罪被判一年徒刑,并赔偿1千元钱。一千元在当年可不是个小数目,家里根本拿不出来。见到来处理后事的农民的儿子,
知道他还没有媳妇,万般无奈,父亲就想出了让敬芳顶债的主意.这个老兵怎么甘心当“杨白劳”呢,可是他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念书,老伴常年有病。他说:敬芳,爸把你卖了,我不是人!
敬芳见过几次那个叫梁雨轩的小伙子,朴实却也有几分文气,不反感,就点了头。带个小包袱去了大西北。
敬芳因患小儿麻痹症,右腿有点跛,但她生性好动,从小没觉得自己和别的女孩子有什么不同,爬树,跳舞,支农样样争先。所以,大西北有多苦,她也不多想。
进了梁家的砖坯小屋,敬芳倒头就睡,睡了两天两夜。然后,院里院外,村里村外转了一遍,挑了一挑水就下地了。娘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却骂雨轩:枣木疙瘩,这么好的媳妇不会疼啊!雨轩骑上自行车就追,把车让给敬芳,自己挑上只剩大半桶的水,笑说:你把水都给道上的草喝啦?
敬芳没少干傻事错事,可是雨轩喜欢,娘更喜欢。一年后,敬芳生了女儿枣花儿,像妈,花儿一样俊。敬芳对女儿有自己的爱法儿___-打屁股,当然是轻轻拍,小家伙美滋滋的乐。枣花遗传了母亲好动的天性,加之摔摔打打的养育,壮实活波,像个小子,但毕竟还遗传了父亲的斯文气,三四岁就跟着母亲上学,敬芳教四年级时,枣花上课功课会了就坐不住了,跟男孩子打弹弓,气的敬芳罚她扫院子,结果几个男孩子也出去帮她扫,敬芳又改让她刻蜡版,印讲义,这样一举两得。
敬芳教书,让娘大大的出了一口怨气。那年,乡里办学的压力顶不住了,村长腆着脸来求雨轩娘,让敬芳主持办村小学。娘瞪着村长说,当年雨轩爹跟我结婚,落户咱村,就想办学,你们说他是劳改农场出来的右派,不够格儿,怕把娃教右了。他可是北京大学里的文化人呢!后来俺雨轩跟他爹念书,念得咋样,右不右?如今敬芳可是俺儿媳妇,不怕把娃教右了?!村长臊眉耷眼的走了,以为不成了。雨轩娘就是雨轩娘,支持敬芳办学。敬芳办学顾不了家,家里靠娘,家外全靠雨轩承担,下棋,唱歌丢一边了,倒是女儿跟他比跟妈亲。
敬芳送走一批一批学生,送走婆婆,送走丈夫,最后送女儿上北京医科大学,她才感觉自己老了,残腿越来越吃力。她办退休回到北京,自己的老家。
哥哥嫂子像迎功臣似的把敬芳接进家,她的小屋一直给他留着,侄子想给她装修得现代些,她不让,说四白落地最好。在这个童年的小屋里,怎么呆着都舒服,她帮着嫂子料理家务,周末枣花回来陪她逛北京,敬芳好象重新活一回。
枣花有了男朋友,是协和医院神经科大夫,人品才华没的说,可惜模样配不上枣花。娘喜欢,劝枣花,25岁结婚,我好帮你们带孩子。枣花却说不急,毕业工作几年再说。今年暑假枣花毕业了,跟娘商量,要跟男朋友结婚后随医疗队去非洲乌干达3年。敬芳蒙了。
她不是爱思前想后的人,可是女儿要离那么远,还见得着吗?在电视上,她见过非洲瘦得皮包骨的孩子,瞪着大眼睛等着帮助,唉,那就去吧!枣花就去了非洲。
不忙的日子,傍晚,敬芳拿把小竹椅子坐在门口儿,低头看月季花瓣上的水珠颤颤抖抖的滴落,抬头见天空鸽群盘旋,哨音远远近近缭绕,突然就想起枣花,没有泪,就是那么疼的想着。。。。。。
她身后的白塔怜惜的看着她说,700多年前,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主持建造了这座白塔和元大都城,他来中国45年,再没能回过国,他也曾像你这样思念万里之外的祖国和亲人啊。
孩子,人世的安宁,是用生命换来的!




孙恂小传
1940年生于山东省威海市。1949___1955年北京府学胡同小学毕业。1955___1960年北京女二中高中二年级肄业。1960年至今因患重症肌无力症,曾完全丧失运动能力,状如死人,历45年挣扎,在大爱的滋润下,已康复到生活半自理,并能为大家做些事情。
1982年和残友创办我国第一个民间残疾人组织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现注册为汇天羽信息服务部)。曾获第一届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现任中残联肢残协会副主席。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5-07-29 17:59:18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