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文字心情 → 我与肌无力症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279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我与肌无力症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我与肌无力症

作者:叶建宏


民国79年,我是神经医学界菜鸟R1(第一年住院医师)负责照顾一位肌无力症女性,因呼吸衰竭必需以呼吸器维生。当年在台大医院施行血浆交换术属「重大工程」,必须将病人及呼吸器移驾至血库进行治疗,且医师必须随侍在侧,因此,每次治疗,我就必须耗掉一天,只能照顾这位「VIP」病患。在这长时间相处中,我也开始学习如何与因使用呼吸器而无法说话之病人沟通,读唇、肢体语言甚而笔谈。透过这种直接且真切的互动,舒缓了病人的焦虑与沮丧。一个月后,病人顺利回家。出院时,她仍再三嘱咐要到我门诊继续追踪,可惜当年R1还没有门诊训练呢!这一个月的奋战,开啟了我与肌无力症的不解之缘。
来到新光医院的12年中,有幸参与由邱浩彰副院长一手建立的「肌无力症殿堂」。「肌无力症中心」的跨科性平台整合了各相关医疗科的资源,使肌无力症的诊断、治疗乃至情绪管理与復健能够垂直整合且标準化,提供高品质的专业医疗服务。「肌无力症特别门诊」中透过标準化、制度化的病情监控计划,以定期的肌力测量及血中抗体测试,得以掌握病情变化之先机,而得以及早因应,同时,也因医病间充分合作无间,得以将治疗成果有系统整理发表於学术期刊及国内外医学会中,彰显「肌无力症中心」之学术地位。「肌无力俱乐部」一路走来,联谊郊游由「半日游」演进至两天一夜的「长途谈心之旅」,足跡遍佈台湾北部、中部乃至东部。与病友们互动也由早期之社服课主导蜕进为会员自助式「关怀小组」主动积极介入。透过这种难得「双重互动」(医疗团队V.S病友及病友V.S俱乐部志工干部),整个「肌无力症殿堂」基石才得以更加巩固。去年,在许嘉雄理事长及一群热心志工大力催生奔走下,「社团法人中华民国肌无力症关怀协会」正式诞生,为新光医院肌无力症中心向社会伸出触角,可以造福更多之病友及家属。
  国内的病友组织不下百个,唯大部分仅止於单向资讯提供、諮询。反观本院肌无力俱乐部乃至肌无力症关怀协会的双向互动模式,不仅使会员能贴心地被关怀、被扶持,从罹病的沮丧中走出来,更能使这些受过帮助的会员再进一步伸出双手,拉住更多沉沦中病友,此种「成长式」病友组织,生命力是相当可观且值得期待的,在正向良性循环下,相信不论是医疗团队、社会服务课社工师、病人、会员乃至家属也将随之不断成长。


病龄:0年


现在病情控制:无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5-06-28 17:33:44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