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文字心情 → 走过从前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048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走过从前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走过从前

作者:谢向尧


无忧童年 逍遥自在
顶著30°C艷阳的热情,飞奔在球场上。豆大的汗珠不自主的滴落,尽情接受和风的吹拂。唉!健康真好!我是个快乐的小学生,生性好动,静不下心看书。父母均是老师,也是救国团成员。自小便跟随他们踏遍名山大川,这造成了日后我对运动的热爱和大自然的嚮往。然而,就在我上国中那一年,一切都改变了、、、、、
恶梦降临 险象环生
原本想开开心心地体验国中生活的。没想到入学还不到一个月,便出现了一股莫名的衰弱。起初以为只是生活紧张引起,也不以为意,但是情况却越来越糟。有一天在洗澡时,忽然双脚一软,倒在地上无力站起。被送到医院后却又一切正常,也没查出什麼异状,令人不解。或许是太久没运动了,体力有些衰退吧。那年十一月,父亲要带队去草岭,我也跟去,想再磨练一下。之前已去过三次了,这回应该也没问题。不幸的是,怪病又发作了,而且是整天都没力,不同於以往只有偶尔无力。非但上下楼梯吃力,连走路都走不稳,更别提爬山了。在草岭饭店甚至跌入浴缸内,待父亲将我拉起时,已经喝了好几口水。惊魂甫定之餘,只是不断责备自己:为什麼明知快淹死了,却连将头伸出水面的力气都使不出呢?
苟延残喘 度日如年
此后,我的生活是在近乎瘫痪下度过的。眼皮下垂,旁人常以为我在打瞌睡,其实很清醒;讲话常常讲到一半舌头就开始不灵光;吃饭得用手托著下顎才能咀嚼;吞嚥困难、喝饮料又常漏出来;升旗典礼时行举手礼也举不久;睡觉无法翻身、起床时甚至连棉被都推不开,更别说自己坐起来了。其他如从楼梯滚下,脚踏车上摔下都曾发生过。幸亏有一些热心同学帮我提书包,搬桌椅。然而三个月的痛苦生活,让我被折磨惨了。
绝望之餘 曙光乍现
三个月中,中部地区的大小医院几乎都跑遍了,甚至连寺庙、神坛都有我的足跡,烧香收惊、针灸推拿都试过,但都没有改善。有位颇负盛名的医师在查无病因后,转而用精神科的角度来解释。他说:「这是小孩子为了博取父母注意和同情的举动,大可不加理睬,过些日子就没事了。」听了这段话,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洩,真想破口大骂。明明已经摔得伤痕纍纍了,还说我是故意的,虐待自己也不是这副德性!在医师的误诊下,病人真命苦!
舅舅劝我北上求诊,抱著姑且一试的心理前去。然而跑了几家大医院也没有头绪,不免有些灰心。表哥在国泰医院服务,那天台大洪祖培教授正好应邀做演讲,他叫我去试试。洪教授是台湾神经科界的权威,许多神经科医师均出自於他门下。他见了我的病态,只问了几句话,便斩钉截铁的说:「这是罕见的『重症肌无力』,必须到台大。」於是推荐我到台大医院神经科找邱浩彰医师。
抽丝剥茧 悲从中来
邱医师说:「『重症肌无力』是特殊病例,到目前尚未查出确实病因,但是大多数人是由於胸腺肿大引起。」他接著说:「胸腺是人体幼年时重要的内分泌腺,正常人在十多岁应该要萎缩;倘若继续存在、甚至肿大,则它分泌的激素就会妨碍神经的活动,引起肌无力。有些人服药或切除胸腺后,病情可有明显的改善,但有些人却依旧,所以要有心理準备。」而当我知道全省只有邱医师和荣总的高克培医师专看这种病时,更是沮丧。难道我註定要和这种怪病纠缠一辈子吗?
走出台大诊间,一位患者告诉我,他家住东部,自十七岁就有症状,但由於医疗落后,拖了十八年才找到病因;还听说有病患严重到呼吸衰竭而死亡。听起来很难想像,世上为何有那麼多不幸的人呢?
虽然听了许多不太乐观的说法,不过那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 — 在回程时吃了邱医师开的药,上国光号时脚仍踩不上去,靠后面一位先生撑著我上车,等到下车时我是跑著下来的,而且又叫又跳的回家!那种喜悦、力气恢復的感觉,将三个多月来的鬱闷、委屈一扫而空。剎那间觉得,这个病似乎也没有那麼可憎了。
时不我与 劫数难逃
经由断层摄影检查,确定胸腺仍未退化,只好靠吃药来维持体力,希望『它』自己乖乖萎缩掉。开始服药后病情还算稳定,药力发挥时生龙活虎,衰退时则弱不禁风,我戏称为『吃菠菜』。期间也曾抽空到荣总找高医师,他也持相同意见,表示这是目前较佳的治疗方法。所以我还是定期到台大看病。
好景不常,在一年半后病情开始恶化,纵使加重剂量亦不见好转。第二次断层摄影显示,胸腺比起前一次有明显增大,於是我硬著头皮主动向医师要求开刀,希望能真正改善病情。但是台大必须等到半年后才有床位,实在缓不济急。后来在荣总问到了床位,又辗转得知荣总胸腔外科许宏基医师对开这种刀经验丰富。基於前述原因,我在三月八日住进了荣总。
住院札记 感慨万千
在胸腔外科的病房裡,住的几乎都是慢性病的老人。我进去没几天,无论是医生护士或其他病患都认识我了。住院只有两件事不适应:医院的菜一点味道都没有(据说因为大多数病人不能吃太咸);乾饭很硬、稀饭却黏得离谱。住过院之后,才发现母亲做的菜原来这麼好吃。吃饭时老听见对面病患沉重的咳嗽声,食慾便减了大半。住在这裡,每分鐘不晓得吸入了多少病菌。我要不快点逃出这鬼地方,恐怕很快就要成为他的盟友了。
医院待久了,生离死别也看过几回。深深觉得人活在世界上,彼此勾心斗角,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富贵名利短暂如浮云,人生何必太计较呢?
血浆置换 饱受苦痛
有一天,一位医师说要带我去做『血浆置换术』。待他解释后,不由得心中发毛。原来是要将血液抽出,送入机器中滤出血浆,再注入他人乾净的血浆送回体内。血浆是运送养分及内分泌抗体的工具,若能将胸腺的分泌物清除,便会比较有力气,原理和洗肾有些类似。话是这麼说,但是以前没有做过,效果是否真如理论上说的那麼好,就不得而知了。
医师拿了一根像笔桿那麼长的针,刺入我的腹股动脉。眼见机器内充满血液,剎时觉得热血沸腾;当血液流回身体时发生过敏排斥现象,全身浮现红疹,彷彿被千百隻蚊子叮过,不知先抓哪一边才好,直到打了抗过敏针后才改善。当母亲进来看我时,我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母亲也心疼得留下眼泪,累得护士们频频安慰我,说既然不会痛,就不要哭了。其实我哭并不是因为痛的缘故,只是想到要受这种罪,心裡觉得很委屈罢了。几小时后,由於养分也被滤掉,显得格外虚弱。回病房后还得用大沙包压住出血点。一整天都躺在床上,又没力气吃饭,闷死了。
战战兢兢 以身试刀
换血浆后,全身软绵绵的,但隔天早上用餐后,体力大增,儘管并没有吃药。连续做了四次血浆置换后,已经暂时不用服药而能有吃药时的体力。三月十八日,隔壁床的老伯手术回来了。看到他的狼狈像,又使我开始不安。然而真正使我担忧的,是我可能付出的代价。
这次手术不单是肌无力症患者治疗的例行途径,更是技术提昇与否的关键。据我所知,过去常有患者因体力状况不佳在手术前后导致呼吸衰竭,故很多病患在本手术前通常须先做气管切开术。而我是创新疗法的第一位,在血浆置换后、体力状况较佳的情形下手术,大胆尝试不切开气管。所以儘管我一再向医师们开玩笑,说自己是当试验品的,手术费应当减免更多才对,但还是很难不去想像万一失败时的情形。况且手术须切开整排肋骨,之后再用不锈钢固定,伤口之长不下於『开心』。你们说,我这个用生命做赌注的人能不心焦吗?
三月二十一日早上,我在眾目睽睽下被推进手术室。本来要跟执刀医师说,切除下来的胸腺要留给我看看,可是太紧张却忘了,打了麻醉剂后几秒更是不省人事。当我醒来,已是三个多小时后的事了,除了伤口隐隐作痛,对於手术过程竟是一点知觉都没有,不得不佩服现代医疗技术的发达。同时也替自己喘了口气 — 再回到这世界的感觉真好。
亲情无价 爱满人间
出恢復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殷切期盼的父母。回病房后,邻近的病患与家属们都慰问我。往后几天内,包括爷爷奶奶、南部的舅舅等亲戚,虽然平日位於全省各地,此刻却全聚集在我面前。忽然之间,我觉得自己好幸福!
在其他病友们的推荐下,我加入了『重症肌无力俱乐部』,其会员大多是病患,从事疾病讯息交流与经验分享。他们鼓励我要勇敢振作,还交换了不少的心得。在数次的座谈会中,我发现儘管彼此年龄、背景相异,却能维持良好的互动与诚挚的关心,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同病相怜』吧。
在青年节下午我出院了。隔天回到教室,全班响起了如雷的掌声,这比过去我所听过的任何一次掌声更令我感动。而后几天,校长及老师们也纷纷询问近况,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造化弄人 遗憾终生
本以为,创新的手术能使我重返健康;本以为,童年的欢乐能再重现;本以为,能完全和正常人一样。想不到最后得到的,仍是说不尽的遗憾。这时候的青少年,不是最活跃的吗?为什麼在我身上,却感受不到那一丝气息呢?原来的我,应该是最开朗乐观的啊!为什麼现在变的多愁善感、自卑无助呢?
回想起过去种种经歷,和生病后的体力状态相比,心中便有股挥之不去的失落感。当过拔河比赛选手的人,搬个重物都走不远;常常爬山涉水的人,跑不到几百公尺就双腿发软。虽然手术后我不必再吃药,就能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体力,在医师眼中,已经算是相当成功的治疗了。但是这并非我所满意的状态。我所期待的,是那个生病之前,健康活泼、乐观自信、体力旺盛的我啊!每次见到同学们奔驰在球场上,总有一股衝动想加入,想让他们知道,过去这项运动我也是很行的。然而想到目前的我,总不由得退缩回来。与其上场没几分鐘就后继无力,还是别丢脸了;同学当中,我爬过的山最多。但是后来几次攀登百岳,父亲都只带弟弟去。父亲嘴上不提,怕我难过,我也晓得。只是弟弟比我多爬了二十几座百岳,看著他在各地的留影,总是感到羡慕不已 — 这辈子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去了。
体育课是大家最爱的,然而对我而言,却是最漫长的 — 这堂课又不晓得要怎麼过了。泰半的时候,我只是静静的坐著,很有耐心的坐著,有人笑我傻;有时带书出去看,有人消遣我假认真。我只是笑笑,也不辩白了,反正他们是不会懂的。我养成了前所未有的耐性,也比以前更加认真唸书、成绩更好,但这却是在失去了宝贵的健康之后才得到的。一得一失之间,谁能瞭解我的感受?也许,这就是我的人生吧!
(本文写於民国77年,高中一年级,发表於校刊。后来并於民国85年转载於新光医院肌无力症病友会会刊)


病龄:20年


现在病情控制:良好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5-06-28 17:20:08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