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上睑下垂消失,双眼自然平视时上睑遮盖黑睛不超过 2mm,双睑位置基本对称,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上睑下垂改善。无效:上睑下垂如前。
3.2 治疗结果 痊愈62例,好转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治疗时间最短半月,最长3月。治疗与病程、年龄关系见表1。
表1 治疗与病程、年龄关系
疗效 | n | 病程 | 年龄(岁) |
<10天 | 10天~1月 | >1月 | 5~30 | 30*~50 | >50 |
痊愈 | 62 | 37 | 23 | 2 | 22 | 38 | 2 |
好转 | 36 | 7 | 22 | 7 | 2 | 24 | 10 |
无效 | 2 | 0 | 0 | 0 | 0 | 1 | 1 |
结果显示,病程在1个以内者,疗效较佳,痊愈率为67.42%,总有效率达100%。病程在1个月者,其痊愈率只有18.18%。2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病程短,疗效好;反之,病程长,则疗效亦较差。年龄在5~30岁者,痊愈率高,为91.67%,总有效率达100%;年龄在30*~50岁者,痊愈率较低,为60.32%,有效率为98.41%;年龄在50岁以上者,痊愈率只有15.38%,有效率为92.31%。不同年龄段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年龄越小痊愈率越高。
4 病案举例
潘某,女,31岁,1996年2月4日初诊。患者1995年4月21日晚看电视时觉眼睛疲劳,隔天照镜时发现左眼平视略小于右眼,但自认为用眼疲劳而不在意。1周后左眼睑下垂加重,视物重影,遂到某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经服吡啶斯的明及强的松治疗后改善,但睁眼平视时左眼仍略小于右眼,且很容易疲劳。2个月后改服维持剂量半年,病程时好时坏。经眼科医生介绍来我科就诊。来诊时见:左眼上睑遮盖黑睛过半,右眼正常,神疲,寝纳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胖、苔白,脉细弱。诊断为睑废,即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属脾肾虚型。治以健脾补肾益气法。考虑患者长期服西药效果不佳,故嘱其停服一切西药。按上述方法连续治疗5次后左眼上睑下垂明显改善,连续治疗2 疗程后,双眼平视基本等大。为巩固疗效,继续隔天1次,治疗1疗程而愈。嘱其继续服补中益气丸合右归丸一段时间。随访三年未复发。
5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占本病的绝大部分,病因尚未明了,治疗亦尚未有特效疗法。抗胆碱脂类药物及激素治疗只能短暂缓解症状且需长期维持治疗量。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肾亏虚,精微不输,以致肌肉失养。故以健脾补肾,益气升阳为治则,本法之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具有调节脏腑气血之功效。针刺(穴注)夹脊穴,可激发脏腑功能,调节经络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配跷脉治疗本病,因跷脉司眼睑开合。重灸督脉百合穴以益气升阳,调理诸阳。脾主肌肉,眼睑即肉轮,属脾。故取北芪注射液注于T9~T12华佗夹脊穴,有健脾益气之效。综合运用各法,共奏健脾补肾,益气升阳之功。气血充足,则胞脉充养,本病得愈。
参考文献:
[1] 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2] 马雄,李少芳,刘燕珊等。“悬灸装置”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10):629-630。
作者简介:李少芳(1964-)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