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常见病本应有迅速治愈的方法,诸多病因不清的内科疑难病本不应在世界都让临床医生感到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将临床医学治疗疾病的——方法,看做本应是属于多学科领域里的一项系统工程,而实际上临床医学中的,方法就学科的归属而言,长期只停留在——化学、生物这两种学科。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从本质上说,没有呈现出有一种跨学科的态式,以逻辑思维为基点的方法论,无论是对症下药,还是对病下药,它的最大缺憾是没有办法提出治疗疾病的最一般原理和规则是什么。(不涉及手术、外伤、必须输液、输血才能挽救生命的病种以及特殊的病例,如血清中毒、急性传染病等等。)”
临床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都要围绕着以立即解决脏器官的缺血现象为准则,以哮喘为例,当看到患者嘴唇发紫,大口用嘴呼吸,治疗方案的确立,首先并不是查问病因,也无需对疾病进行分类,首先在临床上要有一种立即解决心肺缺血现象的方法,而在这里,唯一能达到这一目地的途径只有从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治起。因为只有从这里才有一种方法能够达到立即解决全身性血管弹性差,血管痉挛,血液流动缓慢以及才会有一种方法能够立即打开长期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微循环系统。当以上几点都做到了,面对过敏性哮喘,由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而引起的哮喘,以及由以上两种类型引起的综合性哮喘,由于缺乏第八因子而引起的哮喘,人为地用爬楼梯的方式制造的一个重度哮喘模型,疗效都能做到一致,患者当场呼吸平稳下来。
这种以非逻辑思维为基点的方法论,实际上表达了诸多病种的内科疑难病,临床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脏器官的缺血现象。
(1)病因清楚 导致—→疾病—→脏器官的缺血
(2)病因不明
提出治疗疾病最一般的原理和规则,实际上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案倒置过来。
首先解决脏器官的缺血现象—→治疗疾病。在此基础上对病因的多少以及对病因并不知晓,在某种程度就显得无关紧要。
一、关于对病因多少在临床上如何体现“无关紧要”的理念:
a.以高血压为例
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的规则是这样的: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也要同时治疗各种心血管危险因子,按照现代医学的模式理论,仅仅治疗生理上的危险因子还是不够的。同时也要解决社会原因所构成的危险因子,生理上的如:年龄、高血压、心肌缺血、肥胖、心率快、高密度脂蛋白低、低密度脂蛋白高、失眠、痛风、疲劳、缺氧、高钠、低钾、免疫功能低下、肾功能不全等等,社会的如:个人性格、工作紧张等等,综上述,必须量体裁衣,根据病人有哪些危险因子,采取相应药物治疗。
换个角度,改变治疗规则,对于上面这些危险因子,无需对号入座,无需考虑生理上的诸多危险因子,也无需考虑因为争吵而血压陡然上升的因素,临床上的观念是,首先立即解决所有患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既解决全身性血管弹性差,以及全身性血流动缓慢的问题。这种方法论在临床上不必对高血压进行分类疗法,只要上面几点都做到了,就原发性高血压而言,临床上就有一种形之有效的,能立即降压的治疗方法,同样,对由于争吵而诱发的血压急骤上升,也不必首先以解决环境因素为先决条件,只要患者的血管功能状态好了,血液流动缓慢的现象能够得到立即改善,血压降下来就很自然。
下面是一份愿以真实姓名公布的病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画家张世简先生今年77岁,74年患高血压,96年又添冠心病,98年又得糖尿病,今年1月9日的北京急救中心的化验单又告之肾衰,化验单中有六处注明血清混浊,化验员不解,深感惊呀,并加惊叹号。此时肌酐已达187.2umol/L,超过正常值的最高限133umol/L的36.47%,尿酸604 umol/L,超过最高指标420 umol/L的46.18%,尿素12mmol/L,超过正常值7.1mmol/L的69.01%,此时全身皮肤呈淡黑色,双下肢自膝盖以下皮肤呈黑灰色,脚趾、脚尖为最甚,腿部皮肤开始瘙痒,脸部浮肿,双眼圈呈黑墨色,夜尿5~7次,每夜都满满一塑料盆,睡眠质量差,常常憋不住尿,双脚无力,不愿走路,高压总在180mmHg,口臭,除此之外,患者还患痛风病,前列腺炎。用药物按摩治疗前,不正常指标有八项:①总胆固醇,②甘油三酯,③高密度脂蛋白,④总蛋白,⑤肌酐,⑥尿酸,⑦尿素,⑧血糖。治疗一月后,指标完全正常的有五项:①总胆固醇,②高密度脂蛋白,③总蛋白,④肌酐,⑤尿酸。
一、总胆固醇由5.8 umol/L降至5.1 umol/L;下降12%。
二、高密度脂蛋白由原来的0.72g/L上升至0.92g/L,上升率为27.77%;
三、总蛋白由99.22g/L下降至76.5g/L,下降率为22.72%;
四、肌酐由187.2 umol/L下降至119 umol/L,下降率为36.43%;
五、尿酸由604mmol/L下降至319mmol/L,下降率为47.18%。
仍未正常的指标有三项:
一、血糖上升9.05%,由8.5mmol/L上升至9.27mmol/L;(唯独此项需患者配合)
二、甘油三酯虽然仍处在不正常指标之内,但也下降了30.7%,由原来的7.98mmol/L下降为5.53mmol/L(正常指标1.7 mmol/L);
三、尿素由原来的12mmol/L下降到了8.42mmol/L,下降率为29.8%(正常指标7.1 mmol/L)。
从理论上说,总胆固醇每下降1%,冠心病的危险率下降2-3%,而高密度脂蛋白每升高1%,男性冠心病危险率下降2%,按照这种纯理论的计算方法,这一升一降如果相加再乘上系数2%,那么就应该是(12.06%+27.77%)×2%=79.66%,反映的临床上的症状是,平常走路稍累,原来不想走路发展到现在愿意出去走走,双腿也不软了,胸围下降了1寸,口臭没有了,能憋住尿了,脚部痛风现象也消失了,双眼圈黑墨色现象没有了,高压总在140mmHg左右,低压总在80mmHg左右,精神很好,参加笔会不用他自己说,别人从他走路和精神状态说你怎么象换了一个人似的。 二、对病因不明的内科疑难病是如何体现“无关紧要”的理念
a.以重症肌无力为例
一位在美国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摘除胸腺,吃中、西药不断,即使这样,笑肌、吞咽肌、眼轮匝肌、肌肉强直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病因从QRS量子检测报告中得到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不正常指标19项。 软医学中心量子检测报告
姓名:陈某某 性别:女 年龄:36
病史:肌无力 首次来诊时间:98年8月11日
用药物按摩两次,肌肉强直就由-11变为-2,酸度由-6变为-2,镁由-5变为-2,钙由-7变为-2,而淋巴由-4转为+4。治疗28天后,除文状肌肉为-2外,锥体束、灰结节、中脑、肌肉纤维、矿物质平衡、镁中毒、钙、病毒、荷尔蒙、卵巢荷尔蒙、精氨酸、血液循环都由负值变为正值,尤其要指出的是肌肉强直由-11变为+4。报告提示,引起笑困难、吞咽困难、睁闭眼都困难的原因是大脑中的锥体束、灰结节、中脑有受损现象。
b.关于脑细胞的修复问题
资料背景
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脑细胞可自我修复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激活实验鼠大脑皮层深处的干细胞,成功地使干细胞发育成脑神经细胞,取代了受损的脑神经细胞。这是科学界首次发现哺乳动物的脑细胞可自我修复。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杰弗里·麦克利斯等人的这项新成果,被认为是神经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突破。如果深入了解其中机理并控制这一过程,有可能为治疗各种脑损伤疾病找到新途径。当然这一成果离临床应用还有较远的距离。
我的治疗病例:今年3月17日《北京晚报》有篇文章题为:“同桌的你突然失聪了”叙述的是一位名叫曲悠扬的男孩,患有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此病在国内发现有40例,并且国际国内没有治愈的病例,他的视力正逐渐减弱、语言功能慢慢丧失、身体的协调性能变差、记忆衰退……。3月23日我用药物按摩为曲悠扬治疗了80分钟,治疗前取头发,治疗后取尿液,做对比分析的样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