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解难题 小医院创奇迹
hngrb.rednet.com.cn 2005-1-5 18:43:49
奇迹!人间奇迹!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竟然在张家界谢氏中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战胜了死神,延续了生命。
张家界市永定区阳湖坪镇临城村党支部书记田奇汉,1985年5月,得了一个怪病——阴部癌,到湖南医科大附属二医院作过切除手术。1990年,他感到左大腿沉重,左腹沟处有指头大小淋巴结核,行动艰难,便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职务。2000年7月,他的左大腿显现肿硬疼痛,左腹沟处转移淋巴结已有茶杯大小,疼痛难忍,便先后到吉首市州肿瘤医院、省肿瘤医院和省医科大附二医院求治,均确诊为阴部癌肿术后复发。经多方治疗不见有效,病情日渐恶化,有个医疗权威预计最多还能活两个月,劝其回家准备后事。2000年10月,老田不甘心就这样等死,派家人把谢氏中医院院长谢茂叶接到家中为其号脉治病。根据谢院长的治疗方案,田奇汉连续服用抗癌中药“癌肿消”五个月,肿块不见了,疼痛消除了,还奇迹般地下床活动了,停药观察五年未见复发。而今,老田接受党员选举又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1996年,谢氏中医院开业不久,就来了一位难治的病人。他名叫郑启根,家住永顺县连洞乡泽树村,省、州、市、县医院确诊为“脑癌”晚期,即三级星型胶质细胞癌,病情日渐恶化,本人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欲望,家人为其赶制棺材。其妹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病人送进了谢氏中医院。为了救活郑启根,谢茂叶深夜致电上海一名教授求教,并根据专家建议将治疗方案反复推敲,直到次日早晨才敲定治疗方案。没想到,经过两个疗程的服药治疗,郑启根奇迹般地病愈出院了。现在,郑启根停药8年不见复发,不仅能吃能睡,而且还能干重体力活。
湖北咸丰县活龙坪乡水坝村32岁的农民刘浩因下腹痛久治不愈,到恩施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腹内肿瘤,建议去武汉手术切除。剖腹后,发现多个肿瘤粘连无法切除,取样经武汉同济医院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化疗三个疗程,效果不佳。1999年7月18日,他来到谢氏中医院治疗,共服“癌肿消”中药200剂,肿消癌除,好如常人。
湖南花垣县造纸厂工人周子华,1998年9月28日在吉首市州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结节型三期,住院治疗28天,病情加重,腹大如鼓,巩膜、皮肤重度黄染,生命垂危。12月19日来谢氏中医院服中药治疗半年,癌肿逐渐消除,现在停药六年未见复发。
类似上述被救治的癌肿病人,经谢茂叶治疗起死回生的已达100多例,创造了人间奇迹。1996年6月,世界中医学会充分肯定了他的医术,接纳其为骨干会员,并把谢氏中医院定为世界癌肿病治疗定点医院,授“谢茂叶癌肿病治疗中心”铜牌一块。
谢氏中医院不仅治疗肿瘤、癌症病人有奇招,而且还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治愈了神经损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特发性水肿、重症肌无力、脑瘫、眩晕症、骨髓炎、风湿、类风湿、羊癫风等疑难重症。
永顺县吊井乡咱竹村农民单邦厚于1995年4月19日在广东九江打工时不慎从六层楼上跌下,骶尾部骨折,当即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深浅感觉及肌力消失。经广州、长沙、吉首多家大医院先后治疗一年半无明显效果,前来谢氏中医院采用中医治疗,给服“神经修复汤”,不间断服药半年,恢复了健康,现在能攀岩砍柴挑重担。谢茂叶总结多例临床实践撰写的论文《神经损伤可治论》,于1998年获新加坡“跨世纪医学新进展论坛暨世界名医成就颁奖大会”金杯奖,并在《亚洲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由此,谢老进入世界名医的行例。
湖北巴东县农业银行干部子弟谭焱3岁时因跌跤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求尽全国名医治疗6年多,虽保住了性命,但肢体不能动弹。2004年10月28日,他被送进谢氏中医院接受中医治疗一月,左手已能抬举,手指开始活动,拄着拐杖能行走10多米远。这又是一个奇迹!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公认难以治愈的“富贵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怎样攻克这一难题?谢老查阅了国内外700多位治疗糖尿病专家的资料,对全国70多个地区上万名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城市明显多于农村,不爱运动者多于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者,喜吃甜食者多于酸食者。他得出结论,治疗糖尿病,无须控制饮食,无须终身服药,只要服用1-3个疗程的中药就能治愈。永顺县烟办主任张绪太,2001年前患糖尿病,多次检验空腹血糖都在10.3mm01/L。后经谢氏中医院治疗两月余,空腹化验血糖降至5.7mm01/L左右,病症消除,至今三年未复发。2004年12月26日,记者在谢氏中医院遇到一位来自大连市的糖尿病患者,姓张名洪义,7月上旬入院时空腹血糖为12.5mm01/L,经过半年的治疗,空腹血糖降至6.7mm01/L。
脑血栓、脑溢血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两颗定时炸弹,尤其对老年人威胁最大。谢茂叶凭着传统中医药的特殊力量,与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专家密切配合,实行中西结合,在临床上取得了奇特的疗效。张家界市永定区后坪镇武溪村51岁的农民陈锦爱,2002年初患脑血栓,半身瘫痪,吐字不清,久治无效。后到谢氏中医院治疗一个多月,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行走如常人。汨罗市智峰乡广联村农民黄南湘患血栓性脉管炎,久治无效,病情逐日恶化。省城大医院都要截肢,遭到患者拒绝。2001年5月转到张家界谢氏中医院,中西结合治疗一月余,打通了血栓,消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现在不仅保住了腿,而且还能劳动,能骑单车。
对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病人,他们采用“补元阳,起萎肌”等办法,辩证施治无一失败。张家界市永定区南庄坪居民覃正祥,2001年先出现上睑下垂,后来黑睛全遮,走路时需用手将上睑皮上提方能看路。2002年2月4日,前来谢氏中医院治疗,服用特制中药21剂,病症全消。
谢茂叶并非科班出身,他的医术是他毕生学习、钻研的结晶。其父是国民党某部队著名军医,父亲救死扶伤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小茂叶。童年时期,他就随父亲采药、制药、出诊。耳濡目染,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进入中医学院深造。但是由于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使他的大学梦化为泡影,不得不回到农村务农。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动摇他攀登医学高峰的信念。一有空他就泡在中药典籍和各种各样的中草药堆里。1969年,他应招到供销社工作后,自告奋勇干上了中草药收购工作。有一次,他差一点付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家人清楚地记得,那天他为了弄清草药的药性,一连品尝了6种草药,之后两眼发直,不省人事,在家躺了三天四夜。当时,全家人都认为他没救了,为他哭肿了眼睛。但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认真真把药性记录下来。为了总结吸取民间秘方,他遍访民间郎中,虚心拜师学艺。在他的笔记本中,记录了300多位民间郎中的名字,近千种治疗疑难杂症的民间秘方。
谢茂叶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人。为了系统掌握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找到治疗疑难重症的方法,1984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走进了大学课堂。3年的大学生活中,他写下了120万字的读书笔记。小儿子谢根遥考上湖南中医学院后,他又拜儿子为师,强化医学理论学习,终于获得了从医的资格证书——主治医师。于是,他就从2万元起家,开办了中医诊所,开始了救死扶伤的伟大实践。1993年,他们父子三人成立了“抗癌研究会”,运用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研制开发出治疗癌症的特效药——“癌肿消”。谢茂叶钻研中医药学不仅在临床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其理论成果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公认。《浅谈肿瘤的中医疗法》、《顽固性癫痫治疗刍谈》、《神经损伤可治论》等30多篇论文被医学权威杂志发表。他被聘为世界中医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土家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996年、1997年、1998年,他先后被世界中医学会授予铜牌奖、全国“慎言杯”奖、“世界名医成就”金奖。《光明日报》、《中国辽源信息报》、《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张家界日报》、《团结报》和湖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将他的事迹作过多次长篇报道。一个个康复出院的患者,把一面面锦旗、一块块牌匾和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送到了谢氏中医院。谢茂叶的名字载入了《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名医良药实用词典》等书。面对荣誉,谢茂叶深知过去的成功不能取代今天的努力和明天的奋斗。他说:“医生的每一个决心、每一个行为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谨慎从事,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现在,张家界市谢氏中医院已经办成科技力量雄厚、医疗设备齐全、住院环境优美的特色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长谢茂叶的带领下,刻苦钻研医疗难题,勇于攀登医学高峰,为镇服肿瘤和疑难重症,延续患者生命而无怨无悔地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