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和《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我们的中医教材可能为了精简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往往对原著进行了删节。都市熊很反对这种做法,这样往往将很多精髓当成糟粕给扔掉了。而且经过删节的版本很难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思想。特别是《伤寒论》,有些中医教材甚至进行了重新分段编排,这样做完全失去了原著的味道,没法体会和沿着张仲景当时的想法而进行学习。
随便举个的例子,我们可能有这么个“常识”,感冒应该多喝水。都市熊一直不以为然,按中医原则,感冒后通常都不喜喝水,强喝水不但无助疾病反而有害。当都市熊重读足本《伤寒论》的时候,有这么段话“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看后甚喜,都市熊的想法和当初张仲景的想法是一致的。大家明白了吧,中医不主张感冒多喝水,可不少中医师还劝患者感冒多多喝水,他们没读过《伤寒论》吗?不可能,所有中医师都应该学过《伤寒论》。告诉你《伤寒论》写着感冒不应该多喝水呢。不可能啊,当年学习的《伤寒论》时没见这句话啊.........看看,这是学懂了《伤寒论》吗?
很多中医初学者问都市熊应该怎么学习中医。其实对于想学中医的朋友,都市熊觉得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年代。无论是哪本中医古籍,现在都不难找到,要知道这些当初都是秘笈啊,可不是这么随手可得啊。沿着这些古代名医的足迹,想学好中医也不是难事。初学者应该学习哪些经典,怎样学,都市熊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黄帝内经》是中医之基础,所有中医初学者都应该至少通读一遍,现在有很多文言和白话对照本,都市熊觉得就挺好。《内经》主要阐述了中医之理。《内经》不讲方剂,以经络和针灸为主,方剂是后来的发展。
学习了《内经》后,有两个主要的主攻方向,经络(针灸)和方剂,其实到一定程度以后,你会发觉这两者是相通的。无论是方剂还是针灸,学习目的不仅仅是懂得如何开方或者懂得如何下针。如何进行更为精准的中医诊断是中医师一生追求的目标。
学习方剂之前,都市熊建议先通读《伤寒论》,《伤寒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不单单懂得记方,要懂得每一方后面的道理。要知道方剂成千上万,如果不懂得方剂之理,初学者很容易迷失在方剂之中,成为只会一病对应一方的下医水平。
学好了《内经》和《伤寒论》,按都市熊的理解,这就应该中医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