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赠送|转让|公告 → 推荐《中医药理论量化与微量元素》二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029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推荐《中医药理论量化与微量元素》二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蓝屿
 


经验值:212

社区币:212

发贴数:138

注册:2006-08-2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蓝屿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蓝屿 把蓝屿加入好友 搜索蓝屿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蓝屿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蓝屿 访问蓝屿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由于各药物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药物显示的性味又受不同成分含量的支配。故作者大胆提出:“每味中药,五味俱全”的假说。
  作者在第三章中分析了稀土元素含量的分布特点,认为稀土元素含量与药物寒热性质的相关性尤为密切。且在一定限度内,药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药性随之由阴转阳;含量下降,药性随之由阳转阴。而超出这一限度,超过上限时,药性由阳转阴;超过下限时,药性由阴转阳。这一奇妙现象为“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哲理提供了科学的物质内涵,令人惊叹不已。
  以同样的方法,在第四章中对110首方剂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检测和运算,判断古方的性味。结果与组方药物传统定性符合率为74.5%,与方剂功用定性符合率为89.1%。
  众所周知,中医有严格的炮制技术,其目的是改变药性、消除毒性、增强药效。然其奥妙何在?作者在第五章中按照传统的炒、炙、煮、蒸、煨以及复制法、制霜法等17种炮制方法,检测炮制前后33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发现炮制前后各元素间相互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形成各自不同的元素分类系谱,并由此决定了炮制前后药性、药效的改变。例如,大黄制后元素含量增加的29种,减少的3种。生大黄性寒长于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熟大黄性寒偏和平,泻下力逊而清热化湿力强。又如马钱子、巴豆等剧毒药,炮制后有害元素如汞、铅、砷等含量显著下降,某些有益元素含量增加。这些令人信服的资料,使我们相信中药炮制法是这座“伟大宝库”中的精华之一。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这一观点,多年来为临床医生信服并用于实践。作者从补血、化瘀、免疫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丹参和四物汤在促进造血功能、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上有相同的药理作用。而且,丹参和四物汤同样含有丰富的铁元素。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9-25 09:52:47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