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缘于“过用”
海南三亚市中医院 吴沛田
养生的根本目的在于延缓衰老、防病长寿。《素问·经脉别论》说:“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所谓“过用”,即是超越常度,违反事物固有规律。
智者养生顺应四时
中医认为,人与大自然密切相关,人的生命活动,必须适应大自然的变化才能生存,《内经》称之为“天人相应”。以自然界四时阴阳气候变化而言,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太过则称之为“六淫”,即为致病之邪。顺应四时,方能化害为利。
调养情志独立守神
生命活动,贵乎气机。正常情志可使气血运行保持动态平衡,反之则气血逆乱。所以,《内经》反复强调,保持情绪安定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障。《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告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之喜怒哀乐皆为正常生理表现,但当变动过剧或违反常度,就为“过用”,此时七情即为致病因素,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皆为此意。《素问·生气通天》多次提出独立守神、凝神闭气的静功是防治疾病、避免衰老的重要手段,强调:“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调理饮食五谷为养
饮食的吸收运化贵在脾胃健运,诸脏能得水谷精微之滋养而神气自旺。故长寿之道十分重视脾胃,称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可以抵御外邪侵袭,故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饮食大饥大饱,过寒过热,或挑食、偏食,皆属“过用”,于养生极为不利。《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强调饮食宜多样化,不可偏嗜五味。《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样既可满足人体需要,又能达到以此之利,补彼之弊的目的。
运动导引抗病却老
运动导引是抗老延年的基本方法之一。《吕氏春秋》曾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内经》在延年理论上虽侧重于虚静,但已强调运动适度可以抗病却老的道理,“起居有节,不妄作劳”,有利于健康长寿。如劳伤过度或超越机体能力所及,皆谓之“过用”。《素问·宣明五气篇》警戒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益肾固精保养天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的精气主持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生死夭寿莫不关由。因此,养生之道主要是保养天真,不使妄泄。《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东,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总之,凡事不宜太过,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协调阴阳,才能“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