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营养与美食 → 儿童铅中毒”恐慌是人为制造 专家揭背后商业链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1655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儿童铅中毒”恐慌是人为制造 专家揭背后商业链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儿童铅中毒”恐慌是人为制造 专家揭背后商业链
2005年05月27日 14:24        来源:新闻晨报
 ■不排除有些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误导家长理解铅中毒,将铅中毒夸大,制造“铅恐慌”,以获得经济利益。   ■儿童铅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规范今年下半年有望出台。   ■1997年我国对环境中的铅污染进行控制后,铅中毒的孩子比例并没有上升,相反,总体呈稳步下降趋势。   孩子血铅检测结果是100微克/升,就要吃驱铅保健食品吗?多动的孩子就是铅中毒吗?越来越多的家长谈“铅”色变,社会上甚至出现了铅恐慌。   是铅中毒还是“钱中毒”?   有关人士透露,从检测机构到推销药品和保健品,在铅中毒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商业链。他们将铅中毒夸大,制造“铅恐慌”,使铅中毒的孩子比例听起来不断扩大,以获得经济利益。   家长心理被摸透几乎被检就“超标”   黄女士的儿子宏宏今年读幼儿园中班。   年初开始,黄女士发现儿子总喜欢咬手指甲,指甲已经被啃得几乎没有了。她多方咨询了儿科专业医生,甚至连心理医生都找了,也没找到阻止宏宏咬指甲的方法。有一天,她听朋友说某公司在推广排铅产品,能治咬指甲的,就赶紧带儿子去测试。   这个公司地处一个繁华地段的写字楼里,看起来不是特别不正规的样子。进门之后,只见一个穿白大褂的人正在一个房间里为一些小朋友准备验血。“白大褂”简单问了问怎么回事,就让她的孩子也验个血。   黄女士没多想,赶紧让儿子验了。验血过程比医院简单得多,只需要把手在机器上放一下,甚至不太疼。不一会,宏宏化验的结果就出来了:也超了“标”,不过不厉害。   “医生”说:“你儿子咬指甲的问题就是因为身体里铅含量超标造成的,需要用药物来治疗。”最奇怪的是,在场所有被测的小朋友无一幸免,身体里的铅含量都严重超标!   对方给黄女士推荐了他们的药,据称要治愈需要两个疗程,一个疗程1300多元。黄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了一个疗程的“排铅”药。   黄女士把药捧回家,每天按时给儿子服用。没想到,两个多月过去了,药已吃了一半,可孩子咬指甲的毛病却没有好转,倒是胃口也变得坏了,不爱吃东西。   不久黄女士听说,原来卖1300多元的药已经减价到600多元,而当她按照卖药的地方提供的“客户卡”上的地址再去寻找该公司的时候,公司早就没了踪影。   免费检查是诱饵最终目的是卖药   上海市消保委早在去年就发出了关于正确对待儿童排铅排毒的消费警示,但是发出警示后,还是存在对于排铅类产品的投诉。不少市民反映也遇到过和黄女士同样的遭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中心颜崇淮教授对记者介绍说,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都太过仔细,某些企业正是利用了家长的这一心理,大肆宣传他们的排铅药并用免费“检查”血铅的方法吸引消费者。他们在市区内设立几个检测点,找几个工作人员穿上白大褂,进行检测。几乎所有被“检查”的孩子都要检出“超标”,家长本来就担心,于是更加恐慌,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买“药”。   某些经销商所谓的“检查”往往是不准确的。颜崇淮指出,由于环境的污染,人的皮肤上也有部分铅,而这些铅的含量是血管中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某些公司的测量很可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消毒,导致了“假阳性”。还有部分公司的所谓“测试”依据一个叫做“锌卟啉”的指标,但锌卟啉的测定结果一定要排除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单一的锌卟啉测定结果不能作为儿童铅中毒的诊断依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医院检查好好的,但在外面一查就“超标”。   其实,是否选择服药排铅,需要对于血铅含量进行严格准确的排查。颜崇淮指出,医院里对于铅中毒的检测需要三步才能确定:首先是筛查,从被测者的手指抽取一些“小血”来检查,如果有怀疑,再抽取静脉的“大血”继续排查,并且要抽“复管”,用两套标本以防误差。   排铅不一定要用药生活多注意就有效   某些企业让消费者一次购买一个疗程上千元的药品。但是,“是药三分毒”,排铅药品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孩子有可能产生胃口不好、皮肤过敏、哮喘等等反应,而且排铅药可能在排铅的同时,把儿童体内成长需要的其他元素也排出去了。是否需要用药,如何用药,必须经过医生的认真检查才行,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我国儿童铅中毒领域权威专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透露,铅中毒以后,没有必要盲目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据悉,我国大多数城市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在50-90微克/升,62.2%的孩子低于100微克/升,33%的孩子高于100微克/升,而在250微克/升和449微克/升的比例仅为4.6%,高于450微克/升的孩子仅为0.2%。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每升血液中铅的含量不能超过100微克,但一般来说,只有超过了250微克才需要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血铅含量在200至249微克时,只需要每个月进行复查就可以了。   大部分儿童的排铅,只需要在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即可,不是一定要用药物治疗。   血铅值较低的儿童,不需服用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更不需药物排铅。很多检测单位以100微克/升为孩子绝对的铅中毒指标是错误的,如同抽烟一定会得肺癌一样不能太绝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孩子多动也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本性,大多数都是正常行为,只是大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帽子。所以,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身体铅含量超标,家长们应首先到正规的医院,使用标准的血铅测定方法测定孩子的血铅,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千万不可轻信不负责任的说法。   其实,最有效的防治儿童铅中毒的方法是健康教育,几乎不需要任何花费。沈晓明指出,很多家长发现血铅指标超标,非常恐慌。其实,专家们只要对铅中毒的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中的行为干预,三个月后,血铅水平就可下降约40%。实际上,儿童体内的铅85%来自消化道的摄入,也就是通过手口摄入的,因此饭前洗手、不要吮手指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能让孩子远离铅。   家长须知:认识铅中毒   在理想状态下,儿童体内最好一点铅都没有。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有铅的世界里,绝大多数儿童体内多多少少都有一定量的铅。居住在工业区的儿童血铅水平最高、市中心商业区内儿童的血铅水平次之、郊区儿童的血铅水平相对更低一些。   目前国际上公认,把血铅超过这个水平(100微克/升)称为儿童铅中毒,不管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及生化改变。所以,和传统的中毒涵义不同,儿童铅中毒表示体内铅积蓄已经处于有损于健康的危险水平。   铅对儿童危害的最主要方面是对儿童脑发育的影响。另外,研究还发现,儿童血铅过高还和小儿多动症、学习困难有关。其次,儿童正在长脑子,也在长身体,儿童的体格生长也受到铅的影响。   防铅十一法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   ●应给小儿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   ●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   ●位于交通繁忙的马路附近或工业区附近的居室,应尽可能经常地用湿揩布抹去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面要加罩。   ●不要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工作场所可能存在铅污染的工人和终日在马路边工作的人员在下班前也应更衣、洗手。不要将工作服和家人、小孩的衣服一起洗涤。   ●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   ●儿童应少食某些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   ●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龙头打开约1-5分钟,使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放弃(早年自来水管材料中含铅较高),切不可将早上的前一段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小孩调制奶方。   ●儿童应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成倍增加。   ●保证儿童的膳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豆制品、动物骨骼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8-12 16:27:37  IP:已记录
海蓝港湾
 


门派:全身派

经验值:681012

社区币:12847

发贴数:5978

注册:2005-01-12

体力值:3450

状态:离线

查看海蓝港湾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海蓝港湾 把海蓝港湾加入好友 搜索海蓝港湾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海蓝港湾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海蓝港湾 访问海蓝港湾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国儿童铅中毒大揭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8  文章录入:CN-ADMIN  责任编辑:CN-ADMIN

 

      当前,各种对儿童铅中毒的宣传铺天盖地,“驱铅”、“铅魔”、“排铅”等字眼充斥某些平面媒体。到目前为止,遍布大中小城市的“铅防中心”、“排铅指导中心”等数不胜数。早在去年下半年,北京就出现过大面积的“血铅筛查”,许多孩子服用了“排铅保健品”。


      在上海,“免费测铅”的网点多达数十个,以此推销“驱铅保健品”的保健品的厂商有7——8家。上海某繁华地带的商务楼,一层楼面就有2家“排铅中心”,推销的排铅保健品一个疗程花费最高达4、5千元,而且生意兴隆。

      面对愈演愈烈的“铅恐慌”,针对“大多数儿童需要排铅”的误导宣传,中国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教授表示:我国儿童的铅中毒状况被有意夸大和利用,实际需要使用药物乃至住院治疗的儿童比例不到1%。

      揭开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真相

      铅中毒被称为儿童的隐型杀手。通常认为0——6岁的儿童对铅的毒性高度敏感,以后随着年龄增大,对铅毒性的抵抗力也就越强。

      近年来,儿童铅中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一般来说,重度以上铅中毒,也就是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微克/升以上时,可对儿童全身多系统造成损害:如损害造血系统引起严重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导致严重腹绞痛、便秘和恶心呕吐;损害神经系统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产生头晕、头疼,甚至导致中毒性脑病,出现昏迷和死亡等。

      中度儿童铅中毒,可能产生轻微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儿童产生冲动、暴力、孤癖等异常行为;损害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干扰儿童体内维生素D代谢,影响钙的吸收,甚至影响体格生长;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处于这一水平还可增加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甚至损害成年后的生育能力等。

      对于轻度铅中毒儿童,大量的研究证实:这样的血铅水平仍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等存在一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智商要下降6——8分。

      经过10年的努力,尤其是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我国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如北京、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从1997年起率先推广使用无铅汽油,环境中的铅浓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上海市1998年就实现了城市家庭液化气率100%的目标,意味着消除了因家庭燃烧煤所造成的室内小环境铅污染。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在50——90微克/升,高于100微克/升的比例在10——40%,而高于200微克/升的比例小于1——2%,儿童血铅水平高于450微克/升、需要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的比例则更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是我国开展铅中毒研究和临床防治的主要机构。很多孩子在忧心如焚的父母携带下前来门诊就医,他们曾经在一些商业单位接受免费测铅,查出孩子体内铅含量“严重超标”,并被告知需要接受所谓的治疗或者服用数千元一个疗程的保健品。

      但经过正规的静脉血铅检查,这些孩子的血铅90%以上均在目前公认的可接受范围内。在最近两年铅中毒专家门诊就诊的近3000个孩子中,真正需要排铅治疗的只有8个。

      沈晓明教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铅”世界内,铅几乎无处不在。目前出现的夸大“铅中毒”的现象,不排除有些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

      制造“铅恐慌”的三招手段

      在鱼龙混杂的队伍中,某些厂商甚至医疗机构是通过怎样的招数,利用铅中毒“生财有道”的呢?

      第一招:“地毯式”广告轰炸

      在各种报纸和广播中进行大量的、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免费测铅”广告宣传,并在广告中罗列10条左右的铅中毒非特异性表现,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吃饭不香”、“听力、视力下降”、“学习不好”、“腹部疼痛”、“免疫能力下降,易感冒”等。这些非典型的表现总能让父母对上几条,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第二招:不恰当检测方法测铅

      如采用国际上已经淘汰的儿童铅中毒筛查指标——锌卟呤法,或是对诊断铅中毒完全没有意义的尿铅、发铅检测。即使少数地方提供血铅检测,也多为“一滴血”末梢血铅检测。而要确诊孩子是否真的铅中毒,应该采用测静脉血铅的方法。

      第三招:更改铅中毒诊断标准

      提出只要血铅超过30微克/升就是超标,就要驱铅。按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儿童都得驱铅,服用保健品的适用人群就大大增加,甚至要高达90%以上!

      目前全球公认的儿童铅中毒标准为:血铅100——199微克/升为轻度铅中毒,200——449微克/升为中度铅中毒,450——699微克/升是重度铅中毒,高于或等于700微克/升是极重度铅中毒。

      事实上,只有部分血铅为250——449微克/升的儿童才需要进行药物排铅,血铅水平在450微克/升以上的儿童则通常需要住院进行药物驱铅治疗。血铅在100——249微克/升之间的轻中度患儿完全不用服药或吃保健品,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防治细节就可以不治而愈。

      炼就识别“铅中毒”的慧眼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颜崇淮教授,通过对四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后表示:父母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一方面应考察家庭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如果两方面的情况都有可能与铅中毒有关,才需要带孩子去测铅。

      病例一:患儿李某,男,6岁,活泼好动,精力过人,平时吃饭挑食,爱啃咬指甲,几年都未剪指甲,饭前还不爱洗手,即使洗手也不用肥皂,父亲和祖父均吸烟。经静脉血铅测定为112微克/升,诊断为轻度铅中毒。医院通过高危因素分析,并进行行为指导和营养指导,纠正了孩子啃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孩子饭前洗手也认真了。大人在家中尽可能避免了孩子被动吸烟,同时纠正孩子挑食的习惯,每天喝两杯牛奶,保持均衡营养。3个月后复查,血铅为73微克/升。

      病例二:患儿王某,女,4岁,无任何症状,生长发育良好,口齿伶俐,智商测试在正常范围。经静脉血铅检测为169微克/升,诊断为轻度铅中毒。病史询问获悉家里平时爱吃皮蛋,孩子也经常吃,家中皮蛋有多种吃法,几乎每周要吃几次皮蛋瘦肉粥。在医生的建议下,

      停止给孩子吃皮蛋,未经任何驱铅药物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铅水平下降到86微克/升(有些皮蛋中含铅量很高,特别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添加剂中含氧化铅)。

      病例三:某男性患儿,10岁,患皮肤病3年,连续服用中医诊所自制的胶囊治疗1年半,时常出现便秘、腹痛、头晕,并伴有贫血。医生检查发现他有牙齿铅线,血铅水平350微克/升。经测定,孩子服用的一种胶囊中铅的含量非常高,诊断为慢性药物性铅中毒(中度)。立即停止服用此种中药(部分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含有高浓度的铅,长期服用会导致铅中毒),经驱铅试验检查呈阳性,后经一个疗程的排铅治疗后血铅水平下降到173微克/升。患儿现便秘、腹痛消失,贫血治愈。

      病例四:某男孩5岁,父母均在一小型蓄电池回收工厂工作,回收蓄电池中的铅板,生产铅锭。自孩子出生半年后,全家吃住在厂里,孩子会走路后就天天在车间玩耍,现读幼儿园小班,不会数1-10,语言表达不清,智力明显落后,幼儿园体检时发现血红蛋白只有80克/升,曾因不明原因的剧烈腹绞痛住院诊治。来院体检发现有明显的牙齿铅线,智商检测结果明显偏低,X光片发现骨头上也有典型铅线,血铅784微克/升,诊断为极重度铅中毒,孩子立即住院治疗。经两个疗程后症状改善出院,但由于血铅水平还有可能反弹,仍需持续治疗。

      远离“铅恐慌”的科学方案

      如今,形形色色的“防铅”、“排铅”活动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蕴藏巨大商业利益的“新兴产业”。沈晓明教授等却为此泼起冷水: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药物排铅治疗,一个疗程药费在百元左右;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最有效的防治儿童铅中毒的方法是健康教育和生活中的行为干预,几乎不需要任何花费。

      国际上公认,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微克/升时才需要进行药物驱铅,血铅水平在250——449微克/升的儿童、如果排铅试验阳性也可以进行驱铅治疗,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脱离一切铅污染源。对无需使用药物驱铅的儿童滥用药物,结果有害无益;服用保健品同样需要十分慎重,因为许多此类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在促进消化道内铅的吸收。

      由于铅在儿童血液中的半衰期为1个月左右,理论上讲,对于轻中度铅中毒儿童,只要切断了铅进入体内的途径,防止进一步接触铅和吸收铅,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月后患儿的血铅水平将减少一半;两个月后将只有原来的25%,而不需要用任何药物。

      本文由搜狐母婴社区提供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8-12 16:46:04  IP:已记录
蓝屿
 


经验值:212

社区币:212

发贴数:138

注册:2006-08-27

体力值:100

状态:离线

查看蓝屿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蓝屿 把蓝屿加入好友 搜索蓝屿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蓝屿回复过的所有主题发送电邮给蓝屿 访问蓝屿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看了这些贴子,确实有炒作的成份在里面。

但是儿童体内的铅含量过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我们处在一个总体就是高污染环境,汽车尾气、工业环境污染,多彩的儿童食品、多彩的儿童玩具,我们的孩子们真是避之不及。如果再加上孩子们偏食,不能摄入足够量的蔬菜水果,虽说上铅中毒,只怕隔铅超标也就没有几步了。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06-09-03 11:03:32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