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手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障碍,具有反复复发与缓解倾向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短期收缩后肌力减退明显,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肌无力可部分和暂时得到恢复。其中眼外肌受累的患病率较高(约90%),75%患者以眼肌型为初发症状,其中80%于2年内转为全身型。依据发病年龄,肌肉受累情况分为新生儿型,青年型,成人型和眼肌型,全身型等。
MG轻者给患者带来容貌上的影响,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与自卑;重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少痛苦。因此,不论轻重,该病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治疗MG的药,总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类: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Anti-cholinesterase)
治疗机理:与乙酰胆碱(ACh)一样也能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合,但结合较牢固,水解较慢,使AChE活性受抑,从而导致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ACh堆积,产生拟胆碱作用而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善MG症状。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一般无中枢作用。为治疗肌无力症最常用的对症治疗药。
常见药物如下,其药效长短各有不同:
1. 新斯的明针剂
2. 溴吡斯的明片(PyridostigmineBromideTablets )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作用虽较溴化新斯的明弱但维持时间较久。
3. 依酚氯铵(Tensilon) MG诊断用药。用于静注。作用快,维持时间短,给药后30-60秒内起作用,维持时间仅有约10分钟。
4.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NeostigmineMethylsulfateInjection )无色的澄明液体
5. 溴丙胺太林片( Propantheline) 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胃肠解痉类非处方药药品。
6. 安贝氯安(ambenonium chloride)酶抑宁 作用类似于新斯的明,但较持久,主要用于MG治疗,尤其是不能耐受新斯的明或吡斯的明的患者。
7. 加兰他敏(galanthamine)为一种从石蒜科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其作用与新斯的明类似,可用于MG的治疗。
8. 石杉碱甲(huperzine A)片剂,作用特点与新斯的明相似
不同药AChE抑制强度比较:石杉碱甲>毒扁豆碱>新斯的明>石杉碱乙>加兰他敏>Gal;
抗AchE过量反应:主要为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周身大汗、肌纤颤等,可用阿托品可对抗之。
评价:抗AchE剂具有局限性,它极少完全缓解症状,长期使用可促进AchR的破坏,弊多利少,对疾病晚期的病废状态患者可无效。且其只是对症治疗,而不是根本性治疗。
免疫抑制剂
治疗机理: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身体产生的抗体阻碍了信号从神经传导到肌肉。该病完全缓解并不多见,常常需要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
代表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既抑制细胞免疫又抑制体液免疫;硫唑嘌呤:通过对RNA代谢的干扰抑制细胞免疫;环磷酰胺:体液免疫抑制剂。抑制DNA的合成,也可干扰RNA的功能,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孢霉素:亲免素结合剂,能可逆性抑制T细胞增殖。
类固醇:副作用最为明显。
代表药物:泼尼松(Prednisolone 俗称美国仙丹),白色片,一种人工合成的类固醇,是肌无力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单纯眼肌型首选,大量使用可用来治疗MG,控制疾病。长期大剂量应用会引起以下不良反应:
1. 消化系统并发症: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2.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影响脂质代谢和水盐代谢,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浮肿,低血钾、高血钾、糖尿病等。
3.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
4. 上血压: 少数人在长期服用后,会有血压升高的现象。
5. 免疫抑制: 压抑免疫系统,使身体对病菌的抵抗力降低,较易引起感染。且感染后恢复较慢。
6. 精神: 少数人情绪变得忧郁、沮丧、失眠、躁动不安,甚至妄想等精神异常。
7. 眼睛方面: 少数病人会有白内障或青光眼的现象。
此外,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身体产生肾上腺皮质的机能因长久抑制而降低,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危象,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低血压等。因此停药须经缓慢减量。
其它类固醇药物:醋酸泼尼松片(PrednisoneAcetateTablets)、甲基泼尼松(Medron)、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DexamethasoneAcetateInjection)、醋酸地塞米松片(DexamethasoneAcetateTablets)。
硫唑嘌呤:
代表药物:硫唑嘌呤片(Azathioprine Tablets),淡黄色片。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在体内几乎全部转变成6-巯基嘌呤而起作用。由于其转变过程较慢,因而发挥作用缓慢。常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合用。用药后2~4天方有明显疗效
不良反应:较巯嘌呤相似但毒性稍轻,可致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畸胎,亦可发生皮疹,偶见肌萎缩。故服药期间需随访白细胞和肝功能。
环磷酰胺:
代表药物:环磷酰胺片(CyclophosphamideTablets),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因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而用于MG的治疗。进入体内被肝脏或肿瘤内存在的过量的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变为活化作用型的磷酰胺氮芥而起作用。腔内给药无直接作用。不良反应如下:
1.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低值在用药后1~2周,多在2~3周后恢复。对血小板影响较小。可影响肝功能。
2.胃肠道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一般停药1~3天即可消失。
3.泌尿道反应:可致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少尿、血尿及蛋白尿,系其代谢产物丙烯醛刺激膀胱所致,但环磷酰胺常规剂量应用时,其发生率较低。
4.其他:脱发、口腔炎、中毒性肝炎、皮肤色素沉着、月经紊乱、无精子或精子减少及肺纤维化等。
故用药期间应注意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皮疹发生。同时注意多饮水。
环孢霉素:
代表药物:环胞素(Ciclosporin),胶囊剂,溶液剂,注射剂。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的G0期和G1期的休止细胞。主要靶细胞是Th细胞,降低Th细胞功能。可减少IL-II淋巴因子的生成和释放。该药无细胞毒作用,不抑制血细胞生成,也不影响吞噬细胞的免疫功能。与其他免疫抑制剂相比,使用本品的患者不易发生细菌或霉菌感染。
常见不良反应为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等。儿童可出现惊厥。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根据病情及副作用随时调整给药剂量。
评价:免疫抑制剂共同特点是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抑制功能,故服用时应定期造访免疫器官的功能。类固醇实际上可治疗、控制多种疾病,本身是一种疗效非常好的药物,但其副作用太多太大,最好谨慎使用。在服用类固醇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小心调整剂量并配以其它药物控制副作用,且定期检查身体各项指标。
免疫调节药物
治疗机理: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来治疗MG。分为中药免疫调节药和西药免疫调节药。
西药
麦考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 胶囊和片剂 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病人常使用联合用药方式。可与环孢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应用。
药理作用:霉酚酸(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MPA对淋巴细胞具有高度选择作用,还能通过直接抑制B细胞的增殖来抑制抗体的形成并可降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慢性炎症部位的聚集。
主要不良反应: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症,败血症,尿频以及某些类型的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偶见血尿酸升高、高血钾、肌痛或嗜睡。
胸腺五肽(TP-5)肽类药。适用于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药理作用:小剂量诱导免疫力提高而大剂量则产生抑制。诱导和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使CD4/CD8趋于正常;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力;提高白介素Ⅱ的产生水平与受体表达水平;增强外周血单核细胞γ-干扰素的产生;增强血中SOD活性。
副作用:不含致敏蛋白质,偶有嗜睡感;与一般常用药无干扰作用。
中药
黄芪 医疗中的常用中药。主要治疗作用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四大功能。以治疗中气不足,如胃有下坠感,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较好。它还能健脾和胃,所以有开胃进食的作用。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此外,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番木鳖 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MG。
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中毒表现为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解毒使用中枢抑制药对抗。
肌生注射液(Jisheng Injection) 浅黄色或淡棕色澄明液体
产品主要特点:
1、 由灵芝孢子粉有效物质提取物精制而成;
2、 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肌肉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硬化症与脑卒中后遗症,均取得较好效果;
3、 长期使用未见任何副作用,无成瘾性、无耐药性;
4、 局部吸收良好;
5、 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可达到激素的疗效而无激素所造成的一些如反跳等副作用。
力士胶囊 成份:坎脐,蛤蚧 生晒参
功能主治:补肾纳气.治疗生症肌无力延髓肌型等到症.
评价:西药免疫调节药通过与免疫抑制剂共用,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效果。中药免疫调节药则通过补肾益气调节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效果。但西药通过体内生化反应发挥作用,中药无论是药效还是毒理均由经验得出,并不能明确阐述。
免疫球蛋白(Human Immunoglobulin (PH4)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可带轻微乳光。紧急免疫疗法的药品。专供静脉输注用。当肌无力症病情急速恶化或对传统免疫疗法反应不佳時可选此药。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其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能阻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使其在血液中浓度不受影响。故可用于MG的治疗。一般无不良反应,极个别病人在输注时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
评价:免疫球蛋白可迅速改善肌无力病情且无传统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是治疗MG的好药。但其疗法短暂,大部分疗效维持在三个月之內,适合"救急"使用。因免疫球蛋白是人血浆提取物,且目前尚未形成生物工程大规模生产,故成本较高,治疗费用昂贵,一般人担负不起。
其它
脐带(umbilical cord)为初生婴儿的脐带。益肾,纳气。用于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
福善美 (Alendronate Sodium)甲状旁腺及钙代谢调节剂
评价:具体药理不清楚,只是在相关网页上有说明。
总结
MG虽是现今自身免疫病中了觧最为清楚的疾病之一,然而从药物治疗手段来看,市面上虽有许多药能控制其病情,却不能有效治愈。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剂量逐渐加大的趋势。患者往往需长期用药,且副作用较为明显。就治疗效果而言,大多数药治标不治本,一旦停药,过一段时间又会复发,因此并不能令人满意。
对此,笔者认为:
1.目前,许多药,不光光是治疗MG的药,在体内的作用是随体液在全身各处起作用,因此,在药物进入人体后,不能仅仅针对靶器官,而是在别的部位也发挥作用,造成浪费,且疗效不明显,带来许多副作用。类固醇药物即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可生产一种药物,它仅能或大部分与靶器官结合,最高效地发挥其药理作用。
2.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传递障碍所致,因此发病原因往往认为是乙酰胆碱酯酶过多,造成乙酰胆碱的不足。许多治疗该病的药,除了胆碱酯酶抑制剂,并不是单单针对乙酰胆碱酯酶的,一些免疫抑制剂其实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通药,通而不专是它们共同的缺点。建议设计一种专一性强的药,是专门针对胆碱酯酶的,它不仅具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特性,而且药效温和。
3.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几乎无不良反应的药剂,虽其疗效短暂,对MG作用有限,有资料记载2~3个月以后就无效,但用于治疗急发危重病人效果却十分显著。由于其昂贵的价格和有限的作用时间,而被患者“拒之门外”。可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对该药进行改进,并大规模生产,实现高疗效低成本。
4.眼肌型因其仅累及眼外一个肌群,是MG中症状最轻的一种。然而能真正治疗该症状的药却几乎没有。医生针对眼肌型的治疗方法几乎与别的类型雷同,因此眼肌型的患者在用药时,往往不良反应比其他患者要明显,且疗效不显著甚至几乎没有。以新斯的明为例,眼肌型患者服用此药剂量要十分小心把握,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过量,造成别的地方肌肉不自主跳动,患病的眼部肌肉活动能力却不见得好起来。因此,建议发明一种微型注射器,将新斯的明注射液直接注入眼部肌肉,发挥作用。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治病同样如此。
5.基因治疗药物是目前新兴起的药物,其技术刚刚起步,可考虑用该种药物来治疗MG。如针对病灶推测并查明发病基因,设计出特定基因药物,通过对基因的修正和置换或对某些基因的增强和失活,从根本上去除病根,真正达到“治本”的目的。当然这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治疗方法,且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要想设计出针对该病的基因药物,需对该病有十分透彻的了解,且要达到精细操作。
6.中药治疗MG重在调理,其药效温和,但中药治疗往往是经验所得,其治疗机理往往不十分清楚,因而有一定局限性。若能弄清其机理,提取其中的精华,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虽已有中药制成胶囊或片剂,但对其治疗效果,笔者未能查到,且多数药有夸大作用的嫌疑。
总之,目前在治疗MG方面,大部分药物都是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大,不能尽如人意。若能克服这些方面的缺陷,我想MG患者就不会因得了此病而痛苦,且无用药方面的担心与顾虑了。得了此病也许就跟得一场感冒那样简单。
历史上,人类虽然彻底消灭了天花霍乱等疾病,对大多数疾病,所能做到的却仅仅只能是控制,不能完全治愈或消除。MG就是其中之一。患者受其折磨却又无可奈何。可见人类在面对自身及自然界时,显得多么的渺小!然而人类正是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相信人类总有一天能对自身有真正透彻的了解,从而解决各种疑难杂症。